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的课程育人实践

作者

胡庆静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实验中学 232100

引言:

伴随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探究热点。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初中语文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等多重育人使命。通过立足核心素养视域分析初中语文课程育人现状,探索构建融合性课程内容路径,提出优化教学实践模式策略,促进初中语文课程育人实效性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把握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育人现状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育人现状呈现出复杂多变特点。传统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教学忽视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阅读理解能力欠缺写作表达能力薄弱。课堂教学局限于文本解读,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难以激发学习热情。教学评价侧重考试成绩,忽视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教师教学观念更新缓慢,部分教师仍习惯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教材成为唯一教学依据,未能有效开发利用校本资源、网络资源及社会资源等。学科育人功能发挥不足,语文学科人文性特质未能充分彰显,跨学科融合不够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培育。

语文课程设置碎片化问题突出,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环节缺乏整体性规划,难以形成育人合力。核心素养培育缺乏系统性,阅读教学重文本解读轻情感体验,写作教学重技巧训练轻思维培养,语言训练重机械操练轻实践应用。语文教学与时代脱节,未能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创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部分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明显,制约语文教育整体水平提升。许多学校仍未建立完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有效监测手段。

二、构建课程内容融合下的初中语文育人路径

构建课程内容融合下初中语文育人路径需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打破传统课程界限,整合多元资源形成开放多维知识体系。课程内容构建应突破教材局限,融入经典名著、时事热点、传统文化等丰富元素,拓展学生视野与思维空间。通过重构课程目标体系,将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具体化、操作化,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清晰。优化课程内容结构,重视文本选择多样性与丰富性,兼顾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结合区域文化背景与学校特点,设计主题鲜明、富有情境特征校本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进阅读写作一体化,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写作深化阅读构建互促互进学习模式。强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围绕社会议题、科技发展等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智慧语文课堂新生态,提升教学效率与吸引力。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为例,构建春天主题融合性课程内容。整合古代诗词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中春天意象与情感表达。引入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关于春天描写片段拓展学生文本阅读维度。组织学生走进校园、社区,观察记录春天景象,通过摄影、绘画等方式表达春天印象。结合科学课知识探究春天植物生长变化原理,形成学科交融学习体验。设计春天物语主题项目,包含诗歌朗诵、春游踏青、自然笔记创作等多样活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春景描写、写作特色、情感表达等多角度解读《春》一文,感受作者细腻观察力与生动表现力。

三、优化教学实践模式中的初中语文育人策略

优化教学实践模式中初中语文育人策略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与实效性提升,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建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新范式。推行问题导向教学法,基于核心问题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思考欲望。实施项目式学习策略,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协作精神。构建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小组讨论、团队任务等形式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创设真实或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语言魅力提升应用能力。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活动深化情感体验,促进审美情趣培养。推广阅读工作坊模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培养深度阅读能力。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技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思维品质。创新写作教学模式实施过程性写作指导,关注写作全过程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与创造力。引入辩论式教学,围绕文本争议点展开辩论,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为例,优化教学实践模式策略具体应用。课前设计亲情主题预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收集关于母爱文学作品,初步体验亲情文学魅力。课堂教学采用三步递进模式:先创设情境导入,播放音乐展示母爱图片,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然后组织深度阅读,分组探讨文中哪些细节最能体现母爱伟大如何理解“秋天的怀念”这一标题寓意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最终开展拓展实践,设计感恩母亲主题活动,包括写一封感谢信、录制一段感恩视频、制作一张贺卡等多种形式。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程育人实践发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创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语文教育育人实效。通过构建融合性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实践模式,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与文化理解等方面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初中语文教育改革应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探索,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科特点,形成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策略。未来应进一步关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更加开放、融合、高效语文课程体系,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卫华 .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初中语文课程育人探索 [J]. 语文世界 ,2024,(35):17-18.

[2] 肖 雪 梅 . 如 何 发 挥 初 中 语 文 课 程 的 育 人 作 用 [J]. 教 育 艺术 ,2023,(10):7-8.

[3] 徐一波 . 有效发挥初中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N]. 语言文字报 ,2023-04-2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