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模式研究
杨晶
和龙市第六中学校 133500
引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知识碎片化、学习浅表化等诸多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单一课时为单位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思考,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大单元教学作为整体化教学设计理念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主题或任务为载体统整相关知识内容,构建完整学习体系。该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数学本质,更能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深入探究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模式,对推进数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突破传统课时界限,以数学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方法为纽带,将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种设计理念强调从学科整体性出发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使原本分散在不同章节中各个知识点形成内在关联。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数学学科特点把握知识间逻辑关系,确定单元主题和核心问题,形成以问题链为驱动、以活动链为载体、以评价链为保障完整设计框架。通过这样设计学生能够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形成系统化认知结构。
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需要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和任务,确保每个环节都指向核心素养培养。设计内容不仅包括知识目标确定更涵盖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学生学习差异,提供多样化学习路径和支架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这种整体化设计思路使得数学教学从零散知识点拼接转向系统化能力培养,真正实现育人目标。
二、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优化课堂结构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强调跨越课时界限,通过整体化教学组织形式重构课堂结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采用情境引入、问题探究、知识建构、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有机融合模式,使学生学习经历呈现螺旋式上升态势。课堂组织形式突破传统讲授模式束缚,教师通过设置驱动性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逐步建构知识体系;学习活动设计注重层次性和递进性,从基础认知到深度思考,从个体探索到合作交流,每个环节都紧扣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学实施中特别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通过创设开放性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质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教师角色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和引导者,通过适时点拨、巧妙引导、有效支持帮助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获得深刻体验和真实感悟。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为例,传统教学往往将正负数、数轴等内容分课时独立教授,学生难以把握这些概念间内在联系。大单元教学实施中教师先创设温度变化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高于零度和低于零度两种不同性质量,自然引出正负数概念需求;随后通过在数轴上表示温度变化任务让学生亲历数轴构建过程理解正负数在数轴上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镜面反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相反数概念,体会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两点间关系;接着通过距离测量任务群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绝对值概念,理解其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零散知识点,而是在解决一系列相关联问题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有理数完整知识网络。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序列,使原本抽象数学概念在具体情境中得到生动体现,学生在经历数学化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形成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评价,提升学习质量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单一化评价束缚,构建多维度、全过程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和发展轨迹。评价内容涵盖知识技能掌握、数学思维发展等多个层面,既关注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既评估个体进步又考量群体协作。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包括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形式,形成立体化评价网络;这种评价模式强调评价促学功能,通过及时反馈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状态,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内在学习动机。评价过程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重要手段;评价结果不仅用于判断学生学习水平更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形成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良性循环机制。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涵盖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等内容完整评价体系。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概念阶段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操作三角形纸片重合过程,评价其对全等概念直观理解程度;在探索判定方法环节让学生通过画图验证等方式发现SSS、SAS、ASA、AAS 判定法则,评价其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在性质应用部分,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全等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如测量河宽、建筑物高度等,评价其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素养。整个评价过程采用学习档案袋收集学生作品,记录其思维发展轨迹;运用量规表对学生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进行等级评定;通过同伴互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意识;利用自我反思促进学生元认知发展。教师根据评价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全面育人
目标。
结论: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模式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该模式有效提升了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大单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然而该模式推广实施仍面临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资源配置等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单元教学设计标准,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评价机制,推动这一教学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刚 . 素养本位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和模式研究——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 2024(35).
[2] 章思颖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4.
[3] 李文娟. 大概念视角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策略[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1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