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地下室工程中的应用及常见问题分析
刘强
211103198809290315
一、引言
地下室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处于潮湿、水渗透的环境中,其防水性能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关键。据统计,我国建筑地下室渗漏问题的发生率高达 30%-40% ,不仅影响室内环境,还可能导致结构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缩短建筑使用寿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8-2011)等标准对地下室防水等级和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深入研究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及常见问题,对提升地下室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一)防水等级与设计原则
地下室防水等级根据使用功能分为四级,其中重要工程或高层建筑地下室需达到一级防水标准(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设计时需遵循“防排结合、刚柔并济、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地下水类型(潜水、承压水)、水位高度及土壤渗透性,选择合适的防水方案。例如,软土地基区域地下室需加强底板与侧墙的防水节点设计,避免因沉降裂缝导致渗漏。
(二)主要防水施工技术分类及应用
1. 卷材防水技术
应用场景:适用于地下室底板、侧墙等大面积防水部位,常用材料包括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如APP、SBS 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TPO、PVC 卷材)。
施工要点:
• 基层处理:确保基面平整、干燥,含水率不超过 9% ,阴阳角处需做圆弧处理(半径 ⩾50mm );
• 卷材铺设:采用热熔法或冷粘法,底板卷材需满粘,侧墙可采用空铺法减少结构变形影响;
• 节点处理:变形缝、后浇带等部位需增设附加层,卷材搭接宽度⩾100mm ,热熔法施工时搭接缝需溢出热熔胶以保证密封性。
2. 涂料防水技术
应用场景: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部位(如集水坑、预埋件周围)及小面积修补,常用材料包括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JS 涂料)。
施工要点:
• 基层要求:基面需坚实、清洁,凹凸处用水泥砂浆找平,转角处做圆弧处理;
• 涂刷工艺:采用多层薄涂法,每遍涂刷方向垂直,间隔时间以指触不粘为准,总厚度 ⩾1.5mm ;
• 保护层施工:涂料固化后及时做水泥砂浆保护层,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涂层老化。
3. 刚性防水技术
应用场景:适用于地下室底板、顶板的结构自防水,常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 ⩾P6 )。
施工要点:
配合比设计:控制水灰比 ⩽0.55 ,掺入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改善抗渗性;
• 浇筑与振捣: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分层浇筑厚度 ⩽500mm ,振捣密实避免漏振;
• 养护管理:浇筑后 12h 内覆盖保湿,养护期 ⩾14 天,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
三、地下室防水工程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结构裂缝导致渗漏
问题表现:底板或侧墙出现贯通性裂缝,雨季时渗漏明显。
成因分析:
• 地基不均匀沉降:地下室局部荷载差异或地质条件不良,导致结构受力不均;• 混凝土收缩:水泥水化热引起内部温度应力,或养护不足导致干缩裂缝;• 设计缺陷:底板厚度不足、配筋率过低,无法抵抗水土压力。
(二)节点部位渗漏
问题表现: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等节点处出现滴水或湿渍。
成因分析:
• 止水带安装不当:中埋式止水带偏移、接头不严,导致止水失效;
• 施工缝处理粗糙: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未凿毛、清理,形成渗漏通道;
• 密封材料失效:嵌缝密封胶老化、开裂,失去防水功能。
(三)防水层失效
问题表现:卷材空鼓、涂料剥落,导致地下水渗透。
成因分析:
• 基层处理不到位:基面有浮浆、油污,影响防水层粘结力;
• 施工工艺缺陷:卷材搭接宽度不足、热熔温度不够,涂料涂刷厚度不均;
• 材料质量问题:使用不合格防水材料,耐候性、抗渗性不达标。
四、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控制与优化策略
(一)材料选择与进场管控
• 严格审核防水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对卷材的耐热度、拉力,涂料的固含量、断裂伸长率等指标进行抽样复检;
• 优先选用低温柔性好、耐穿刺的材料(如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地下室底板建议采用“卷材 + 涂料”复合防水体系。
(二)施工工艺优化与关键节点控制
1. 变形缝防水处理
• 采用“中埋式止水带 + 外贴式止水带”双道设防,止水带固定用钢筋卡具,避免浇筑混凝土时移位;
• 缝内填充聚乙烯泡沫棒,外侧用密封胶嵌填,表面增设卷材附加层,宽度 ⩾500mm 。
2. 穿墙管防水处理
• 采用预埋止水环刚性套管,套管与管道间填充遇水膨胀止水条,外侧用密封胶密封;
• 管道根部做圆锥台状水泥砂浆找平层,涂刷防水涂料时增设胎体增强材料。
(三)质量管控与验收标准
• 建立“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重点检查基层处理、节点施工、防水层厚度等工序;
•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进行闭水试验(底板闭水 48h,侧墙采用淋水试验2h),发现渗漏及时修补;
• 验收时对照《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对防水等级、材料性能、施工质量进行逐项评定。
五、工程案例分析
(一)某商业综合体地下室防水工程
项目概况:该项目地下室3 层,建筑面积2 万㎡,防水等级一级,采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SBS 改性沥青卷材”复合体系。
施工难点:底板面积大( 5000m2 ),且存在多个集水坑和后浇带。
解决方案:
• 底板卷材采用“空铺法”与“点粘法”结合,减少温度变形影响;
• 后浇带处增设 3mm 厚卷材附加层,两侧各延伸 300mm ,浇筑混凝土前清理表面浮浆并涂刷基层处理剂;
• 集水坑阴阳角做 50mm 圆弧,采用聚氨酯涂料多遍涂刷,厚度 ⩾2.0mm 效果:工程竣工2 年后回访,地下室无渗漏现象,结构表面干燥。
(二)某住宅小区地下室渗漏治理问题描述:地下室侧墙多处出现裂缝渗漏,最大渗漏量达 0.5L/min⨀ 。
治理方案:
• 采用“注浆 + 涂膜”组合工艺:先沿裂缝钻孔埋设注浆嘴,注入聚氨酯灌浆材料封堵内部通道;
• 外侧墙面清理后涂刷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 ⩾1.5mm ,并增设防水砂浆保护层。
效果:治理后经雨季考验,渗漏问题彻底解决。
六、结论与展望
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当前,防水施工仍面临材料性能、工艺控制、节点处理等多方面挑战,需从设计源头、材料管控、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全流程加强管理。未来,随着高分子防水材料、智能防水监测技术的发展,地下室防水工程将向“绿色化、智能化、长效化”方向迈进,如采用可自我修复的防水涂层、植入式渗漏监测传感器等,进一步提升防水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李建伟 , 王海涛 . 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 [J]. 施工技术 , 2021, 50(15): 108-111.
[2] 张卫东, 陈 明. 地下室防水工程常见渗漏问题及防治措施[J]. 建筑科学,2020, 36(8): 156-160.
[3] 刘 强, 赵 亮. 防水混凝土在地下室工程中的应用与裂缝控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 2019(7): 78-81.
[4] 孙 鹏, 周 恒. 建筑地下室卷材防水施工工艺优化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2018, 45(11): 109-112.
[5] 黄 伟 , 吴 俊 . 地下室节点防水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2, 49(3):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