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差异化学习中的应用和反思
麻金祝
贵州铜仁市民族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差异化教学成为了可以落实因材施教的关键性路径。学生在认知基础,知识体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传统的一刀切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不能满足优生的学习,又不能兼顾到学困生。因此分层教学以学生发展差异作为出发点,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样一个优秀的教学模式有诸多的阻碍,为此教师也应该克服阻碍,推动高中数学学科的前进步伐。
一、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差异化学习的意义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有着根本性的缺陷,分层教学就像为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制定了专属的赛道,使得数学的教育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通过科学的评估将学生划分成为了不同的层次,对于基础相对来说较薄弱的同学来讲,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和解题的技巧,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教师应该引导探究数学本质。
在教学方法上,分层教学也打破了“一言堂”的局限,相对基础的课堂可以采用情景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对于提高的课堂可以引入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探究课题。这种阶梯式的能力培养体系能够使得每一位同学在成长过程中收获满满。
分层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班级分流,更多的是注重构建多维的数学教育生态体系,这样既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够保证教育公平,体现教学本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创新型不断地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教学条件也不断地优化,这便促使高中教师积极的创新教学活动,改变与提升教学方式。高中数学采用差异化教学讲授知识,能为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差异化学习的具体应用与反思
2.1 基于学情判断的分层
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成绩划分,而是需要考量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量。因此教师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尽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面覆盖率,兴趣爱好等,全方位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课堂小组是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当前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效,教师通过合理规划学习小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分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比如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每组成员控制在4-8 人之间,确保每组同学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应该具备有一个数学能力扎实且核心素养高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差,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这样小组便会形成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氛围。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基础层是对于函数概念模糊,难以完成基础计算的同学,提高层是对于掌握了基础函数的性质,能做一些常规题目,拓展层是能够自主探究函数的新定义,具备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学。这三个层面又可以按照学生的后续学习进行动态调整,避免 “标签化”。
2.2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单一传授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方位学习的引领者。这一转变的核心就在于教师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多维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构建平等尊重的对话空间,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自信,这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就会自然消减。
同样以人教版必修一“函数概念以及性质”为例,教师需要在课前通过诊断性评价将学生分层,在之后可以设立三层目标,第一层便是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简单函数,第二层是能够分析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等,第三层便是能够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设置这样的教学方案能够将分层教学发挥淋漓尽致,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教学一刀切的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高中数学必须摒弃一刀切能够走差异化教学道路,这是因为数学学科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这便决定了其对学生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着显著差异化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课堂以及课下等途径,把握学生的数学能力梯度,思维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等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灵活变通以及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最终实现" 以学定教、各展其长" 的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1] 董红月 . 差异化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0,(A2):63-64.
[2] 任莉 . 差异化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0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