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作者

唐新斌

海南省东方市教育局新龙中心学校 572632

一、观察现状,发现问题

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问题长期以来备受教师的关注,通过深入观察发现,当前农村小学生在口语交际表达方面普遍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其一从语言表达的基础层面来看,学生的词汇储备明显不足,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出现表达匮乏、词不达意的情况,这使得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往往显得拘谨和局限。其二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而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必要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往往采用简单、重复的表达模式,难以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对象调整自己的表达策略。其三从交际意识的层面来看,部分学生存在交际胆怯、缺乏自信的问题,在面对正式场合或陌生人时,往往表现出不敢开口、不愿交流的倾向,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而且农村小学生的家庭语言环境和社会语言环境相对单一,缺乏丰富的语言刺激和交际实践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过分强调书面表达,而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满足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实际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小学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口语交际指导。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教学环境的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发展规律,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口语交际教学应当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生活化,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自然表达,充分调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通过巧妙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交际的意愿。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和表达能力,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际技能,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当的交际机会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交际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进步的空间。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这一口语交际主题为例,教师应当从学生熟悉的暑假生活场景入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口语交际实践。教师应当先通过展示一组精心挑选的暑假生活照片,引发学生的共鸣和讨论兴趣,让学生回忆自己难忘的暑假经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设计情境对话活动,让学生两两组合,互相讲述自己的暑假故事,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表达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质量,教师应当提供一些具体的表达框架和词语提示,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使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表达中的困难,并对表达效果较好的学生进行及时肯定。教师还能够组织学生开展“暑假生活小记者”活动,让学生采访同学的暑假生活,在采访过程中锻炼提问和倾听的能力。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思,分享在交际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总结有效的表达方式和交际策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搭建平台,提供机会

开展丰富的课内外口语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多样化的交际平台,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表达机会和实践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应当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自然习得交际技能。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口语实践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确保活动的开展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活动的整体设计和环节安排,通过细致的活动规划和组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表达机会。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口语表达的质量和水平。

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自我介绍”这一口语交际主题为例,教师应当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技巧。教师应当先创设“新朋友见面会”的情境,让学生围坐成小组,通过轻松愉快的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当提供一些自我介绍的示范,包括姓名、爱好、特长等基本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框架;随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开展“我的特长秀”活动,让每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同时,展示一项自己擅长的才艺,如朗诵、歌唱、画画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自我介绍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展示才艺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为了丰富活动形式,教师还需要设计“小记者采访会”,让学生两两结对,互相采访对方的兴趣爱好和成长故事,然后在班级内交流采访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倾听和互动能力。在活动的深入开展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制作个人介绍卡片,通过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提升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表达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创设教学情境和开展实践活动等有效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在具体实践中,应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同时加强课内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际平台。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必将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栗玉香 .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J]. 信息教研周刊 ,2013(1):1.

[2] 陈萍 .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 2020.

[3] 邢翠娟.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多元化培养[J]. 天津教育, 20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