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毽球技巧训练方法探究
戚奇奇
浙江省余姚市更大小学 315400
引言:
毽球运动器材简单、场地要求低、趣味性强,非常适合小学体育教学开展,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毽球项目逐渐受到小学体育教学重视。然而当前小学毽球教学普遍存在训练方法单一、技术要领把握不准、组合动作连贯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提升。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毽球技术体系,系统探讨小学毽球技巧训练有效方法,希望能够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实践参考,推动小学毽球教学质量提升。
一、基础动作训练方法,规范技术要领
小学阶段毽球技巧训练应着眼于基础动作训练,此阶段训练目标主要围绕准备姿势、基本踢法、身体协调性等方面展开,准备姿势是毽球技巧执行前提,应当优先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身体姿态与重心分配意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取前后并立式站姿,两脚前后站立,膝关节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落于前脚掌,两眼自然平视毽球方向。此姿势有利于快速移动且保持身体平衡,适用于接发球或防守对方攻球瞬间,重点训练脚内侧踢球技术,此技术传球成功率高,作为最基本踢球方法,通常被小学阶段重点训练。训练时教师应当设计定点踢毽练习,要求学生面向毽球,支撑腿稍微弯曲,踢毽腿小腿自然向内上提,脚内侧部位将毽球向上传出。初学阶段可采用一抛一踢辅助练习法,教师或同伴将毽球抛出,学生尝试用脚内侧踢起,循序渐进增加连续踢次数。
脚背踢毽技术也应适当训练,正脚背踢球姿势较为轻松,准确性较高且具有一定攻击性。训练中应注意学生两脚前后站立,支撑腿微屈,踢毽腿向前方摆动,脚尖下压,用脚背正面位置将毽球击入对方场区。为增强身体协调性,可设计原地移动训练,让学生在固定区域内前、后、左、右移动同时保持准备姿势,培养移动中重心转换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可先进行并步移动训练,中高年级学生则可尝试交叉步移动。针对触球技巧训练,可从膝触球入手引导学生判断来球,身体重心合理移动,屈膝,大腿前端膝关节上部触球,动作要领包括屈膝缓冲,体现主动性。在基础动作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慢动作示范、动作分解教学、口令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技术要领。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增强学生感性认识,通过系统化基础动作训练,为学生后续组合技巧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合技巧训练方法,提升动作连贯
教师对于组合技巧训练应注重基本动作组合,如内侧踢 - 正脚背踢连续技术,要求学生先用脚内侧将毽球踢起,然后迅速调整姿态,用正脚背踢出第二次。此类训练可采用递进式教学法,先让学生完成两次连续同一动作,再过渡至不同动作组合。为增强训练效果,教师应当设计二人配合训练,学生两两一组,相互配合完成踢 - 传 - 接组合动作,这种互动式训练既增强趣味性,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针对花式技巧训练,可从外落踢入手,指导学生将毽子在体前踢起,大约到腰高,左右腿上摆,膝关节弯曲,小腿向外下摆,踝关节绷直,脚尖绷直,当毽子距地约 5 厘米时,大腿下蹲,继而接踢将毽存在脚外三点部分。
组合技巧训练中应采取慢速 - 中速 - 快速渐进模式,初始阶段可放慢动作速度,待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逐步提升速度要求。对于较复杂穿裆、金钱眼等技巧,可采用分解组合法,将完整动作拆分为几个关键环节,学生逐一练习掌握后再进行整体衔接。如穿裆技术训练可先让学生练习两手五指交叉,毽子放于一手掌口或手心上,将毽抛起使毽从两腿合成洞上面落下,熟练后再引导用脚内侧将毽踢起。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教师应当设计层级挑战训练任务,低年级学生可尝试简单内侧踢 - 脚背踢组合,中年级学生可学习内侧踢 - 外侧踢 - 脚背踢三连贯动作,高年级学生则可挑战包含花式技巧组合。为增强训练效果可引入节奏训练元素,配合音乐节拍进行组合动作练习,增强动作节奏感与连贯性。通过系统组合技巧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多种毽球技巧连贯运用方法,还能在技能提升过程中培养节奏感、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
三、实战应用训练方法,强化技能运用
教师需要设计简易对抗赛,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简化规则进行毽球对抗,如规定每方必须至少完成三次传球才能攻对方场地,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又能促进技术实战运用。针对攻球技巧训练,可设置定点攻球练习,教师或同伴将毽球抛至网上位置,学生尝试用脚背或头部将毽球攻向对方场区指定位置。攻球训练中应强调起跳动作与击球四个部分衔接:起跳、击球方式、落地以及起身四个环节。还应设计防守转攻训练情境,学生先接对方发球或攻球,然后迅速转换为攻势,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战术意识与临场反应能力。针对比赛中常见传球战术,可设计三角传球训练,三名学生站成三角形,依次完成传球接力,要求每名学生使用不同踢法,强化多种技术灵活运用能力。
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实战训练中应注重成功体验累积,可适当降低技术难度要求,增强学生自信心与成就感。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可设计集体接力赛,每组学生依次完成指定技术动作,强调团队配合与集体荣誉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实战应用训练内容应有所区别:低年级以趣味性对抗为主,注重参与体验,中年级增加简单战术配合训练,如二传一攻配合,高年级则可引入完整比赛规则,培养系统战术思维。在实战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可采用赛后分析方式,组织学生讨论比赛中技术运用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促进技战术理解深化。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小学体育教学中毽球技巧训练应遵循基础—组合—实战三维进阶模式,构建科学合理训练体系。基础动作训练阶段应着重规范技术要领,帮助学生掌握准确踢法与身体协调能力,组合技巧训练阶段应注重动作连贯性培养,引导学生灵活衔接不同技术动作,实战应用训练阶段则应强化技能实际运用,培养学生战术意识与临场应变能力。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毽球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充分发挥毽球运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为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厉闯 . 新课标背景下校园毽球特色文化的建设研究 [J]. 新教育 ,2024,(14):43-45.
[2] 汤亮 . 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毽球体育教学研究 [J]. 运动精品 ,2024,43(03):13-15.
[3] 乔东方 . 晋中市小学开展毽球运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D]. 山西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