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提升策略探究
贺丽蓉
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心幼儿园 545300
引言:班本课程作为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课程建设与实施重要形式,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核心内容。随着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教育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班本课程实施质量成为影响幼儿园教育水平关键因素。目前各地幼儿园在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深入探究班本课程实施质量提升策略,对于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整体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现状分析,质量提升需求凸显
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部分教师对班本课程理念认识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课程设计思维和实施技能;课程内容选择往往依赖传统经验,缺少对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深入分析,导致课程内容与幼儿实际需求脱节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难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课程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班本课程实施环境和条件制约因素较多,物质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影响课程开展深度和广度。许多幼儿园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缺乏系统规划,环境布置停留在装饰层面未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课程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缺少适合班本课程开展各类教学材料和设备,限制课程活动丰富性和多样性。家园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家长对班本课程认识程度有限参与课程实施积极性不高,影响课程实施整体效果;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评价标准和方法难以准确判断课程实施质量高低,制约课程持续改进和发展。
二、幼儿园班本课程内容优化,质量提升路径明确
班本课程内容优化必须立足于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系统性课程内容重构来实现质量提升目标。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需要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阶段,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具体活动形式,确保课程内容与幼儿认知水平相匹配。内容设计应当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特点,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推进,使幼儿在循序渐进过程中获得能力提升和经验积累;同时课程内容要注重整合性原则打破传统学科分割模式,将语言、科学等各领域内容有机融合,形成主题化、综合化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整合性内容设计能够避免知识碎片化问题,帮助幼儿建立完整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课程内容还应当具备生活化特征,紧密联系幼儿日常生活经验和社会环境,让幼儿在熟悉情境中学习和探索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课程实施策略创新是内容优化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增强课程实施效果。游戏化实施策略应当成为班本课程主要载体,通过创设丰富游戏情境和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和互动交流中获得学习体验和能力发展;项目化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幼儿深度思考和持续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围绕幼儿兴趣点和问题意识设计长周期探究活动,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个性化指导方法有助于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求和学习特点,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幼儿能力水平和兴趣倾向提供差异化支持和引导,确保所有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和发展。评价体系重构也是内容优化关键环节,需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融通评价机制,全面反映幼儿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知识获得、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情况,为课程内容持续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幼儿园班本课程管理完善,质量提升机制健全
班本课程管理体系建设是确保实施质量根本保障,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来支撑课程有效运行。管理组织架构应当形成园级、年级、班级三级管理网络,园级层面负责课程整体规划和宏观指导,年级层面承担课程协调和资源配置职能,班级层面具体落实课程实施和质量监控任务。制度建设要涵盖课程规划制定、实施过程管理等各个环节,形成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管理机制;人员配置需要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责任清晰、分工明确工作体系,确保每个管理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和跟踪落实。同时管理制度要体现灵活性和适应性特点,允许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避免僵化管理模式对课程创新和发展束缚。沟通协调机制建设也是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定期交流研讨平台,促进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人员之间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形成管理合力和工作协同效应。
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是管理完善核心内容,需要通过多重保障措施来确保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稳步提升。质量标准体系构建要明确课程实施各环节质量要求和评价指标,为质量监控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操作标准;监督检查机制应当建立常态化、全覆盖监督体系,通过定期巡查、随机抽检等方式全面了解课程实施真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反馈改进机制需要建立多渠道信息收集和快速响应体系,及时收集教师、幼儿、家长对课程实施意见和建议,并将反馈信息转化为改进措施和行动方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要为教师提供持续学习和能力提升机会,通过专业培训、同伴互助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专业水平。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要将课程实施质量与教师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等挂钩,形成正向激励和有效约束双重作用,推动教师主动投入课程质量提升工作。资源保障体系完善需要为课程实施提供充足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包括教学设备更新、环境改善等方面,确保课程实施具备良好外部条件和基础保障。
结论:班本课程实施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现状分析、内容优化、管理完善等多个维度统筹推进。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实施中存在问题,明确质量提升紧迫需求;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方式,为质量提升指明路径;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为质量提升提供支撑。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内容创新,强化管理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班本课程实施质量持续提升,促进幼儿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海群 .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提升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3(12):90-92.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3.12.031.
[2] 黄玉桑 . 问题驱动下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策略探究[J]. 2025.
[3] 李思璇 .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三).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