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

作者

谢荣华

福建省福清市福清港头中学 350317

物理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改革背景 个体通过在物理课堂上的高效学习,掌握基础物理知识以外,还能形成有益 与能力。从当前的教育改革来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 ,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较大影响,导致部分教师没能及 学生个体的物理发展。针对这一局面,高中物理教师应主动研究并精准解 不断改进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让核心素养培养得到真正的落实,从而为学生下一步的物 高考乃至人生发展提供助力。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引领学生深度理解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化的个体发展,这才是根本目的。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需遵循发展性原则。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以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基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包括物理情景、巧妙提问等等,引领学生内化物理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物理观念和思维。另外,物理教学还应延伸到课外,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活动中有意识的思考和运用物理知识。

(二)主体性原则

物理新课标中针对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做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这意味着物理课堂教学也需做到这一点。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该原则指的是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全面把握学生的物理基础和核心素养情况,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出适合学生的物理教学计划。另外,应特别给学生构建出物理学习空间,给予学生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

(三)趣味性原则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学生内心产生出足够强的物理学习兴趣,那么必定能主动参与到物理课堂上,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进行下去。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趣味性原则,保证最终的培养效果。该原则要求教师深入分析物理知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尽可能引入丰富化的物理知识,并采用多元化的物理教学形式,给学生打造出生动、有趣的物理课堂,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物理知识的抽象程度,从而快速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物理课堂上,通常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意图加快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但反而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逐步形成了极为被动的物理学习方式,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而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实际过程中,会将学生摆放在物理课堂的主体位置上,侧重于引导学生,激发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将能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展开物理思考,体会到物理学习的趣味与魅力。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能形成主动的物理学习方式。

(二)改善学生学习效率

与其他的课程相比,物理课程的抽象性较强,学习难度偏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导致他们的物理学习效率较低。而通过培养物理核心素养,会以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不断的启发和点拨学生,引领学生深度剖析物理知识,可强化学生的物理认知。与此同时,还会组织合作学习、物理实验等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空间,使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运用物理所学知识。经过长期的锻炼之后,相信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必定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受到传统物理教学理念的较大影响,学生的物理成绩往往是大部分教师的关注点,并将提升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目标,没能关注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当前的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唯分数论”,会将教学重点放在核心素养培养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着物理知识,创设情景、开展实验教学等,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自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创设具体情景,培养物理观念素养

物理观念素养,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需要重点培养。但由于很多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很难建立起物理观念。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围绕着物理知识,并考虑学生的物理基础,尝试创设出具体、直观的物理情景,这是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如此一来,学生将可以透过直观的物理情景去思考、去分析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思维去探究实际的物理问题。

比如,在开展“摩擦力”这一节物理教学时,为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素养,教师可组织具体且趣味的游戏情景——拔河情景:寻找两名看起来力量悬殊的学生进行拔河,其中,在力量大学生的绳子一端上涂抹上肥皂水,让其他学生猜想会是哪一名学生能赢得拔河游戏的胜利。这时候,学生纷纷认为力量大的学生能取得胜利。接下来,正式开始拔河游戏,验证学生的猜想,结果恰恰相反,力量小的学生取得了游戏胜利,由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顺势引入摩擦力的讲解,引领学生结合拔河情景初步建立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等物理观念。

(二)采用小组合作,培养科学推理素养

在传统物理教学理念下,是以教师单向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很少能主动展开物理探究和推理。而小组合作的方式,则能给学生提供出宽阔的物理学习空间,挖掘出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推动学生自发参与物理推理。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根据具体的物理教学目标,设定出恰当的小组推理任务,可在无形之中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推理心理。不仅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深度,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科学推理素养。

比如,在开展“曲线运动”这一节物理教学时,为培养学生科学推 素养,教师可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在正式合作之 和合作能力,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发挥出学生之间的带 到物理推理中。接下来,围绕着曲线运动内容,给出以下小组推理 曲线运动,尝试推理并总结出其概念。在这一阶段中,每一 和分析,并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物理交流,发生物理思维 组织合作推理,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物理认知,而且还能推动 推理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三)巧设课堂提问,培养科学思维素养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弱,这是导致学生科学思维素养没能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可巧设课堂提问环节。根据具体的物理知识,并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一系列的物理问题,用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运用物理思维去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能有效掌握到物理思维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深入到物理问题的探究中,而且还能推动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有效培养,对于学生的物理成长大有裨益。

比如,在开展“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物理教学时,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教师双手分别拿住一支粉笔和一张纸片,并展开提问:“同学 ,那么你们觉得粉笔和纸片哪一个会最先落地呢?”问题一出,就由学生主 教师可再拿出两张相同的纸片,其中一张揉成纸团,再次提问:“ 先落地呢?”这时候,学生纷纷陷入到物理思考之中,并主动与他人 继续提问:“那么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这 多尝试其他物品,运用物理思维展开对比和分析。通过这样设计物理课堂 问, 大幅度的锻炼学生物理思维,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形成指日可待。

(四)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探究素养

实验,是验证物理规律的重要标准, 以将书本上的白纸黑字转变成形象的,可视化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形式主要分为两种:教 实操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即教师在讲台上规范操作,学生仔细观察的过程。这种形式的实 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实操实验,即是准备好材 操作的实验。这种实验形式则能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素养,让学生在 生活性。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素养。

比如,在开展“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节物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实操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操作实验、处理数据、归纳总结等实验环节,从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素养。第一步,教师先提前准备好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包括小车、纸带等等,保证后续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第二步,教师可结合本次物理实验启发学生:加速度与物体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力的大小是否会对加速度产生出什么影响呢?由此引领学生展开实验猜想,并鼓励学生尝试设计物理实验去验证他们刚刚的猜想。第三步,鼓励学生大胆展开实验探究,不必害怕出错。最后,教师可再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教师可适当的补充,保证学生能形成全面理解。

(五)引入微课模式,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有很多新型且有效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各个课堂上。其中,微课模式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该模式具有新颖、直观、立体的优势,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推动学生实现深度理解。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可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围绕着物理重点内容,提前制作好微课视频。在具体教学中,一边播放视频,一边辅助讲解,高效完成物理知识的传递。不仅能激发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逐步养成。

比如,在开展“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节物理教学时,为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教师可引入物理微课模式。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应提前分析本节内容,寻找到与能源相关的丰富内容,并插入到物理微课视频中。之后,教师可以播放该视频,将抽象、难懂的物理内容立体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一步一步的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能源。在视频的最后,教师还可带领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节约能源,以激起学生内心的责任感。既能创新物理教学形式,给学生带来眼前一亮的学习感受,而且还能加快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和效率。

(六)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应用实践素养

在物理新课标的改革下,愈发注重学生应用实践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就应用实践素养的字面意义来看,单纯的知识讲授是不可取的,需要有具体的物理实践活动。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合理组织物理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那么,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情况,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像社会调查活动等等,让学生物理学习能从物理课堂延伸到实际应用中,使学生能在理论与实践中建立起联系,真正学会如何运用,推动学生应用实践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开展“圆周运动”这一节物理教学时,为培养学生应用实践素养,本节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延伸到物理实践中,那么教师可以组织以下圆周运动实践活动:要求每一 个学生仔细观察家中的自行车,思考自行车在运动过程大小齿轮边缘点的运动情况,尝试运用圆周运动内容展开探究,并做好整理和归纳。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并不是强硬的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圆周运动内容,而是给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去解释实际的生活问题。那么,学生自然将会反复分析和思考圆周运动内容,并认真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活动中,真正学会应用实践。

(七)完善教学评价,培养物理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评价环节常常会围绕着学生的物理成绩展开,忽视了核心素养方面。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评价形式,要求教师要将目光放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留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基于该评价体系下,学生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大大提升,学生也朝着核心素养方向努力。不仅能端正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而且还能让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物理课堂上得到真正的落实。

比如,在开展“电场”这一节物理教学时,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务必设定出以核心素养为主的评价体系。当讲解到电场的分布态时,发现某学生能主动跟着教师的思路展开物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正是学生核心素养有所提升的表现,那么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点展开评价。同时,若是发现学生依旧采用“唯分数论”的理念,教师也应及时指出,督促学生改变观念,提升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得到由内而外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物理核心素养既是积极响应新课标改革的具体措施,也是推进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主动革新自身的物理教学观念,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以学生物理基础作为教学出发点,不断优化和创新物理教学模式,为实现更高效的课堂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游淑莉 .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J]. 高考 ,2025,(12):120-122.

[2] 沈怀侠.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2025,(06):143-145.

[3] 詹训源.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 [J]. 高考 ,2025,(08):119-121.

[4] 张金善, 吕小鹏. 基于核心素养 模式构建与实践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2025,(02):73-75.

[5] 赵造中.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 优化策略研究 [J]. 高考 ,2025,(01):138-141.

[6] 郑小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多样化教学 探 索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2024,(22):110-112.

本文是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FZ2024GH06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