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趣味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李生荣

西宁市湟中区大才回族乡大才学校 青海省西宁市 811605

摘要:在新的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授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轻松地学习氛围下学习地理知识,掌握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种趣味性教学方法,为教师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教学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面临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挑战,而趣味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在影响教学效果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气氛,还可以巧妙地调节课堂的节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趣味性教学在初中地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内容相对抽象且知识点多,通过枯燥的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通过设计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将复杂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生动的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同时,在参与这些活动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形成对地理的长期兴趣,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趣味性教学不仅在知识传授方面具有价值,还能显著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化认知。地理课程不仅涉及自然科学,还涵盖了人文地理、文化差异等方面内容。通过趣味性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及其历史发展,并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增进学生对全球多样性的认知。与此同时,这种情感参与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开放态度,帮助学生形成全球视野,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趣味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借助游戏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游戏化学习法是指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插入地理知识竞赛、扮演各种角色或模拟旅行等一些游戏元素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活动,来学习到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利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以初中地理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游戏,引导学生从“千姿百态的地形和地势”“复杂多样的气候”“数以万计的河流”等章节方面的内容进行抢答。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从而查漏补缺进行针对性地学习。教师在开展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扮演不同地区的居民,模拟不同角色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社会背景,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各地的文化和风俗,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独特性,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模拟旅行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不同地方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模拟的旅行路线和探险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等。通过这种模拟旅行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地理感知能力。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游戏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调动学习激情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例如,教师在开展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的《经济发展-强国富民之路》章节部分讲解时,配合播放有关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的视频教学。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农业地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国家农业的发展要走科技强农之路的观点。教师要带领学生清楚我国的工业史,让学生了解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以及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师也可为学生讲解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有交通运输方式以及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等知识,让学生学习到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教师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让学生视听说结合学习地理知识,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还能激发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在促进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对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看法,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理解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学习激情。

(三)借助虚拟化考察,丰富课堂内容

实地虚拟教学法是教师将课堂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组织学生虚拟技术等方式进行观摩,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课堂知识,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的《自然资源-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黄河、长江或山脉的虚拟考察,带领学生观察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的必要性,学生应当树立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观念。此外,考察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考察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任务,例如,在虚拟参观黄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所见到的植物、动物,以及动植物所处的环境,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问题:人类在自然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类的生活活动会对自然资源产生什么影响?你认为哪些是可再生能源呢?学生可以小组分享实地考察心得,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促进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考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书写实地考察报告,来进一步加深课堂知识,使学生养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经过实地考察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在理论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扩充,在实践上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发挥趣味性教学的最大优势,促进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能够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菊. 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模式探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 8 (02): 67-68.

[2]徐瑾. 趣味性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2, (28): 15-17.

[3]曾清花. 浅谈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策略 [J]. 教育界, 2021, (01): 34-35.

[4]闫韬. 趣味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J]. 新课程, 2020, (49):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