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姜兴盟
152321199010252425
摘要: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保障电力项目顺利推进、维护施工人员生命健康以及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意义重大。本文深入剖析电力工程施工特点及安全风险成因,涵盖电气、高空、机械、交叉作业等多领域,系统阐述以风险预控、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现场监管为核心的安全管理策略,探讨应对新兴技术融合、安全文化落地、跨部门协同、分包管理难题的有效举措,旨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助力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迈向新高度。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持续攀升,电力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从大型火力发电站的新建,到高压输电线路的跨区架设,再到城市配电网的升级改造,电力工程施工项目遍布各地。然而,电力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技术难度高、工种交叉频繁,使得施工过程中隐藏诸多安全隐患,一旦事故发生,不仅危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区域电力供应,引发社会生产生活的混乱。因此,深入研究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强化施工全过程安全管控,是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
二、电力工程施工特点及安全风险成因
1.施工环境复杂:电力工程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多个环节,施工场所多样,包括山区、旷野、城市繁华区等。在山区进行输电线路架设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增加了物料运输难度与施工人员通勤风险;城市繁华区施工,周边人口密集、建筑物林立,高空坠物、施工噪音等易对公众造成危害,且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挖断燃气、水管等管线,引发次生灾害。
2.电气风险突出:电力施工直接接触电气设备与线路,操作不当极易引发触电事故。从高压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到低压配电箱的接线布线,任何环节绝缘防护失效、违规带电作业、误操作电气开关等,都可能使施工人员暴露在高电压下,遭受电击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此外,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的电弧、电火花,还可能引燃周围易燃物,导致火灾事故,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3.高空作业频繁:输电线路铁塔、变电站构架等的搭建与检修,大量涉及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在离地数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空作业,面临高空坠落风险。如脚手架搭建不稳固、安全防护绳未正确系挂、登高设备故障等,都可能导致人员失足坠落;同时,高空强风、低温、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也会增加作业难度与危险性,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平衡与操作精准度,诱发安全事故。
4.机械伤害频发:电力施工运用大量机械设备,如起重机、电焊机、钻孔机等。起重机吊运重物时,若操作人员技能不足、违规超重起吊、指挥信号不明,易引发重物坠落,砸伤周边人员;电焊机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触电、烫伤事故;钻孔机等手持电动工具绝缘损坏,会使操作人员触电,且机械部件高速运转,若防护装置缺失或损坏,易绞伤人体,造成肢体伤残。
5.交叉作业隐患多:电力工程施工多工种协同作业,如土建施工与电气安装交叉、线路检修与铁塔维护同步进行。不同工种作业空间重叠、施工顺序不协调,容易引发碰撞、物体打击等事故。例如,土建工人在高处拆除模板时,下方电气工人正在布线,掉落的模板、工具可能砸伤电气工人;各工种施工时间安排不合理,相互干扰,也会降低施工效率,增加安全风险。
三、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1.风险预控体系构建:施工前开展全面风险评估,依据电力工程类型、施工环境、工艺流程,识别潜在安全风险,对风险进行分类分级,如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制定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运用风险矩阵图、故障树分析等方法,量化风险发生概率与危害程度,绘制风险分布图,将高风险区域、工序重点标识,便于施工人员直观了解风险状况;定期更新风险数据库,根据施工进展、环境变化,动态调整风险管控重点,实现安全风险超前防范。
2.人员专业培训强化: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针对项目经理、技术人员、一线施工人员等不同岗位,设计专属培训课程。新入职人员开展电力施工基础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入门培训;有经验人员进行新技术应用、复杂故障处理进阶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高压电工、高处作业、起重机械操作等专项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培训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现场实操相结合方式,增强培训效果;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施工人员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
3.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制定涵盖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职责,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建立安全操作规程手册,细化到每个施工设备、每道工序,如起重机操作“十不吊”、电气接线“五步骤”等,使施工人员操作有章可循;设立安全奖惩制度,对遵守安全规定、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违规操作、忽视安全的行为严惩不贷,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营造良好安全氛围。
4.施工现场监管加强:施工现场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分区负责,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巡查。检查内容包括施工人员个人防护装备佩戴是否齐全、施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作业流程是否合规等。
四、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1.新兴技术融合挑战: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设备、技术融入施工,施工人员不熟易引发安全问题。应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智能变电站调试、无人机巡检等培训,建试点积累经验后推广,保障施工安全。
2.安全文化落地挑战:部分企业安全文化仅停留在口号。可通过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评选“安全之星”等活动,让人员参与感受魅力,并融入日常,使安全成自觉行动。
3.跨部门协同挑战:工程涉及多部门,易因沟通不畅现漏洞。需建立协调机制,召开联席会议共享信息,用项目管理软件搭建平台,打破壁垒提效率。
4.分包管理难题:部分工程分包单位资质、管理水平不一。要严格审查资质,筛选优质分包商,纳入统一体系,签责任书,同等考核监管,保全程安全。
五、结论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剖析风险成因、构建管理策略到攻克诸多挑战,每一步都关乎电力工程成败。虽面临技术融合、文化落地、协同障碍、分包隐患等难题,但凭借科学管理、精细施策、全员参与可逐一化解。持续深化安全管理实践,将为电力工程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施工过程平稳有序,推动电力行业向着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电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雅楠,王保宇,王一旭.信息化背景下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研究[J].模型世界,2024(15):103-105.DOI:10.3969/j.issn.1008-8016.2024.15.034.
[2]张艳青.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4(10):120-121,124.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4.10.38.
[3]何道蓉.浅谈影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及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2):186.DOI:10.3969/j.issn.1673-9957.2016.2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