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和措施探讨

作者

包晔晖

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 200438

关键字:家校共育;现状;措施

家校共育理念是指学校与家庭共同培育学生,以保证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朝健康的方向成长,家校共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保证家庭与学校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家长和老师的合作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使他们的家庭教育更为科学高效。

一、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

(一) 家校共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由于家庭环境的差别,每一个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都不相同,可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健康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家校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互相配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 二) 家校共育有利于家长教育水平的提升

对于家长而言,通过家校共育,能够使家长有机会参与到教育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他们能真切感受到孩子学习的不容易。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家校共育,能够得到更多父母的关怀,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 三) 家校共育有利于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且都能够严格依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校。家校共育的方式,学生家长能够有机会给学校一定的社会建议,推动和监管学校教育不断完善。学校可以通过家长社会资源,逐步完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二、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Σ⟶Σ) 家校共育意识不强

家校共育有两个典型的现象 : 一是家长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完全缺乏建立家校共育的合作意识。二是部分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只能是自己教。他们认为学校老师只是尽“教书”职责,未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其他教育目标还得靠家长们课后强化。

( 二) 家校共育界限不明

在当前的家校共育实践中 , 家校双方权责边界较为模糊。从形式上看,家校共育一直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而家长只能机械地遵从,很少主动联络学校。

( 三) 家校共育形式单一

家校共育主要是围绕学生考试成绩提升为主,在考试前后家校联系最为密切。现行主流的家校共育方式是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等。虽然不少家长委员会也在传递家校双方的一些诉求,起着桥梁中介作用,但并没有实质上的共育意识。

三、家校共育改进策略和措施探究

(-) 提高家长学校课程开发,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家校共育这个概念是指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让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家校共育是一个相互依存过程,二者互相影响,相互依存。因此,要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保证家庭和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家校教育包含意识、内容与方式上的互补。即在实际的家校共育过程中,要保证学校与家庭教育学生上的理念、具体内容、方式上的一致性,形成有效的互补方式,保证家校共育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老师必须具有最新的教育理念、观点,以此在家校共育过程中,以自身专业的教育理念影响家长。老师要起到带头作用,更好助力家校共育的发展与实施。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学校要重视家长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根据学校的学情开发、实施家长学校课程,明确家长学校教育的目的、计划,为家长学校课程的实施奠定基础,切实提高家长科学教育理念的形成。按照不同年龄层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有面向全体家长的课程设置,也有分年段设计的课程,做到精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其次,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建设的提高,要加大微信群、QQ 群的建立,利用这些平台加大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好的分享课程资源。加大家长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具体应该包含以班级为单位的小组教学、以家长家庭为单位的家庭教学、以年级为单位的大班教学、以全校为单位的组织形式等。当然为了更好的促进家长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最优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为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形式,老师要根据本班级家长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所能够利用到的课堂资源,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与此同时家长学校的课程呈现形式,还应该包含家长会、亲子活动、专家讲座、网络课程、家庭教育咨询、家长开放日等,以家长会为主充分利用多种课程呈现方式。同时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教育理念的讲师针对家长开展相关的教育理论讲解,引导、教育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积极配合学校老师,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校环境。

( 二) 提高家校共育步伐,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

学校的教育对孩子是一方面,但是家庭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加大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努力获取家长的支持与理解。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相互互换信息,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使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同时“广开言路”,收取整理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建议。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老师应该采取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优点的策略,增强家长对学生的信心。向家长传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和家长单独建立微信群,多听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建议。根据我国“双减政策”的政策要求,减少学生课业习作时间,多留出时间,指导家长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组织“家庭伴读”让家长陪伴孩子共同阅读,既能够增加亲子时间,提高家长与孩子的互动,还能够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学校通过不同形式、内容的“家长进学校”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切实感受学校氛围和学生特点,逐步形成观念共通、经验分享、志愿同担的良好氛围,为规范化推进家庭教育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 三) 加大家校共育反思,促进家校共育效果实施

学生阶段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又需要别人的指导,在这阶段学生正处于矛盾发展时期,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引导学生顺利走出这个关键时期,促进学生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将自我反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不断反思自身优点与不足,加大长远计划制定。并将长远计划分解成为多个子目标的能力,逐个攻破,以实现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家校共育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家长共同进行反思,反思在日常教学、家庭生活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促进教师和家长教育水平的提升。老师和家长都要始终明确每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天都会遇到各类问题,学生的任何表现都是有原因的,老师和家长要共同寻求学生出现异常的原因,秉承着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的理念,加大孩子的教育引导工作。要求孩子养成习惯之前,要保证自身也要做到,做好学生的榜样,凸现老师和家长的模范作用,为学生切实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四、结论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活动,确保学生课余时间多元化的背景下,学校更应该不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开展良好的家校共育活动,提高家长教育理念,确保学生在校内能掌握更多扎实的学科知识的同时,在校外也能得到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朱海丽 , 蒋静 . 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促进家园共育 [J]. 小学科学 ,2018(12):9.

[2] 周忠和 . 网络时代下推进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 [J]. 考试周刊 ,2018(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