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器人传感器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吴雄利 胡楚喻 刘子豪

怀化学院 物电与智能制造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一、引言

人类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而传感器技术是测控技术的基础。目前,高等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在全国各地成立,使得我国高等机器人专业教育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新的课程建设方案,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与机器人专业相关的《机器人传感器技术》课程建设还没有成型,多数院校依然在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或者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相关教材和课程体系进行授课。本项目将紧扣高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积极开展《机器人传感器技术》课程建设实践,以期完善高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给广大师生提供借鉴。

二、传感器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感器技术这门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不少高校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动手能力培养的倾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集成化、多功能智能新型传感器层出不穷,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等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然而实验教学却远远滞后于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更新换代。

(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快推进我国传感技术及智能化技术发展行动计划在 2013 年被颁布,并由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声明,增强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的创新力和在国际中的核心竞争能力,以推动我国传感器技术产业的持续创新、协调、绿色发展。

(三)中国制造 2025 离不开传感器研发的支持。中国制造 2025 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执行,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和现代化的核心,实现智能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怎样确定信息的准确与可靠。传感器精确可靠地采集和转换原始信息是完成自动检测和控制的第一步,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四)应用传感器给人民生活提供美好体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日益更新的应用方式,使得我国人民的家庭都与传感器息息相关,智能家具给生活带来了便利,智能化也为企业生产提高了效率。

三、《机器人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一)学院秉承“双元制、专业性”的教学理念,与中鑫创投、北京华大九天科技、慧科教育等企业本着“校企联动、行业深度”的思想,为服务“中国制造 2025”战略,加快培养智能制造领域应用技术人才,提升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努力把机器人实验实训培训基地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基地,成为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人才培训和机器人驱动控制技术研发基地。

(二)与学校智能机器人与集成电路产业学院联合构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三轮实践”联合培养体系,使学生深度接合企业,直面市场需求,解决就业。在传感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并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机器人工程专业以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挑战杯、研究性学习与实践项目、素质拓展大赛、科技创新文化节等赛事为依托,充分利用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应用开发中心、武陵山片区生态农业智能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三大平台,结合省级应用特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机器人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人。

(四)传感器技术课程与国家的育人要求相符学生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人才,应该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要目标,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过硬专业知识、有过硬技能本领的人才,并且在思想上有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意识,因此在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中也提出了相应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传感器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无处不在,并且对我国的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老师作为传感器课程的授业解惑人员,在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上也要紧跟国家政治发展的方向,以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在该目标的引导之下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推动传感器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讲实践渗透在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身能力,挖掘自身潜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海妹 , 夏旭 . 基于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 [J]. 通信电源技术 ,2015,32(2):123-125.

[2] 纪辛然 . 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传感器课程改革的研究 [J]. 办公自动化 ,2017,22(20):17-18,23.

作者简介:吴雄利(1981-11-),男,河北省邢台市,汉族,研究生,讲师,材料科学与工程。

项目支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机器人传感器技术》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