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思政组织与党风廉政建设协同发展的路径
张璐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承担经济发展使命,还肩负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协同推进,已成为提升企业治理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是防范腐败、保障廉洁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石。随着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单一推进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国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打破壁垒、形成合力,实现政治引领与廉洁保障的双向赋能,成为亟须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与理论课题。
1 国企思政组织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结合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础之上。思想政治工作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统一干部职工思想为核心,旨在形成共同的政治认同和价值取向。党风廉政建设依托党章党规与纪律要求,强调权力运行的规范化与透明化,防止腐败现象发生。二者在政治属性、目标方向和价值追求上高度一致,均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从理论逻辑上看,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政治引领与精神动力,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与纪律约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新时代的企业治理中,这种理论基础不仅有助于形成政治引导与廉洁防控的双重作用,还为协同发展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提供坚实的价值支撑和方向指引。
2 协同发展路径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协同发展路径的设计应当遵循政治性、系统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的原则。政治性要求将党的领导贯穿企业治理全过程,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廉政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系统性要求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实现统筹兼顾与资源整合,避免各自为政导致效率下降。实效性要求以实际成效为衡量标准,通过机制落地、考核监督等手段确保协同成果可量化、可持续。创新性要求结合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协同运行的精准性与高效性。在目标设定上,应当着力于构建政治生态清朗、组织运行高效、干部队伍廉洁自律的企业治理格局,使思想政治引领与廉政制度保障形成合力,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稳健发展与长远进步。
3 国企思政组织与廉政建设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
3.1 构建“同频共振”的协同组织体系
国有企业应当以党的组织体系为核心,构建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协同架构。企业党委应当在顶层设计中明确职能边界与合作机制,确保信息沟通顺畅、工作节奏一致。组织架构建设可以通过设立协同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的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负责人和纪检监察负责人纳入同一决策与协调平台,使双方在目标制定、任务分解、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估中实现全程参与和同步推进。基层单位应当建立联络员制度,由思想政治骨干与纪检干部共同负责日常工作联动与信息反馈,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网状体系。在制度设计上,需要制定跨部门协同工作规程和信息共享细则,明确协同会议频率、工作汇报路径和成果应用方式,确保政策要求和工作部署能够迅速传达到各业务单元并得到有效落实。
3.2 推行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
国有企业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廉政教育纳入统一的培训规划,实现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和考核评价的一体化管理。教育培训应当以政治理论、职业道德、廉洁规范和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突出思想引导与行为约束的结合。培训计划应当按照不同岗位特点和职责要求分层分类设计,确保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基层员工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衔接。教学资源建设应当整合内部经验案例与外部优质资源,既利用先进的典型经验激励员工,又通过反面案例警示风险与底线。在实施方式上,企业可以引入信息化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利用微课、视频、情景模拟和案例研讨等多元化方式提升参与度和实效性。考核评价机制应当与干部考察、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相挂钩,通过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3.3 创新协同监督与考核机制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覆盖全业务流程的协同监督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力量进行有机融合。企业党委应当在监督架构设计中明确思想政治部门负责政治导向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纪律执行监督,并通过联合检查、信息共享、问题会商等形式形成协作合力。监督模式可以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和重要决策进行全过程跟踪与评估,确保政策落实的政治方向与廉洁要求同时到位。考核机制需要与监督体系紧密衔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和廉政建设的成果统一纳入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应当包含政治表现、廉洁自律、制度执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并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反映干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奖惩措施应当根据考核结果精准实施,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与激励,对发现存在问题的及时进行约谈、整改或问责,形成政治引领与纪律约束相互强化的治理格局。
3.4 利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协同发展
国有企业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为思想政治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协同推进提供技术支撑。企业可以建设统一的协同管理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廉政警示案例、监督检查数据和考核评估结果集成到同一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联动。平台功能应当包括在线学习、在线测评、问题线索管理、舆情监测和风险预警等模块,既服务于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也服务于监督执纪的高效开展。移动端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实时监控与趋势研判,帮助及时发现思想舆情变化和廉洁风险隐患。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可以在信息溯源、证据留痕、流程透明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增强协同治理的可信度和可追溯性。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还应当注重安全保障,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权限控制机制,防止敏感信息泄露。通过信息化赋能,思想政治工作与廉政建设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高效协同与精准管理,为企业构建政治清明、纪律严明、运转高效的现代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4 结语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协同发展,是新时代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组织体系建设、教育培训机制、监督考核模式以及信息化赋能等方面的系统推进,可以实现政治引领与廉洁保障的有机统一。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也能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执行力与核心竞争力。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持续深化两者的融合与创新,既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东利 . 借助学习型组织理论 打造企业思政工作新优势 [J].企业界 ,2024(14):88-90.
[2] 李建林 . 增强国企思政工作执行力度的有效模式探讨 [J]. 改革与开放 ,2013(10X):83-84.
[3] 王广炜 . 浅议组织人事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4):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