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与现实启示

作者

郭海娜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

引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制约发展、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关键因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创作于特定历史时期,且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释。书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为审视当下生态困境、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源泉,深入挖掘《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

(一)生态自然观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着重论述了生态自然观的内容,恩格斯认为“新自然观的根本在于完整,即一切不变的事物都会融化,一切被认为是永恒之物的特殊事物都会消失。”这便是恩格斯对生态自然的界定。恩格斯认为,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并且其具有特定的发展历程与成长轨迹,这种轨迹不以人的活动而变化,并且人的活动要以自然的活动为依据 [1]。主观来看,这似乎是人附属于自然的一种现象,实则不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强调了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即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行为变成造就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是普遍的,也是唯一正确的。

(二)生态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所蕴含的生态技术观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恩格斯指出,技术作为人类利用自然的工具,其发展方向及应用方式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工业文明进程中,技术曾被片面用于掠夺自然资源及追求经济增长,导致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恶化,此现象印证了技术若脱离生态约束将引发严重后果。生态技术观强调技术研发与应用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并将生态效益纳入技术评价核心维度,其要求在技术创新中兼顾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与环境影响控制,借由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及循环利用技术等实现技术进步与生态保护的协同。这种观念突破了传统技术观的局限,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引,对当代生态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

(三)生态制度观

生态制度观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观点。恩格斯在书中曾经说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通过这句话直观地指出了生态制度观这一要点。恩格斯表示,想要更好地解决生态问题,必须将社会体制的改革与生态危机进行紧密连接,那么如何保证二者辩证连接?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使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最主要的是转变资本主义制度。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从根本上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这种制度下,人类为了发展经济,会对自然进行过度索取,甚至对自然资源进行破坏和滥用,进而加剧生态危机。

二、《自然辩证法》中的现实启示

(一)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虽未能直接给出我们怎样解决生态问题的“汤药”,但是却将解决生态问题的“引子”传递给了我们——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理念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其指的是人类为了与自然界和平相处的一种理念,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是培养公民生态价值观的过程,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因此,怎样将生态文明理念切实落实到每一个公民心中是当前一项重要课题,这就进一步要求政府和公众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政府要借助宣传来将生态文明理念进行传播,而公众一定要切实落实生态文

明理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2]。

(二)促进生态技术创新

恩格斯于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深入开展研究探索并收获卓越成就,这使我们愈发深刻地明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仰仗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基于此,我们需紧密结合现实状况,着重从以下两个层面着力推进:其一,全力促进绿色科技发展。伴随着现代环境科学与生态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在绿色科技领域已斩获累累硕果,像核能、水利水电、风力发电等领域均成绩突出。当下,在生产与生活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与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我们的绿色科技发展务必砥砺奋进、再创新高;其二,把科学技术创新当作核心突破口。面对技术悲观主义和反技术主义的论调,绝不能消极观望、无计可施,要彻底攻克环境难题,就必须勇往直前,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自觉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准则,将视野放得更为开阔。

(三)建立科学制度观念

恩格斯认为科学进步绝非孤立存在的智力活动,而是同社会生产以及制度环境密切交织的系统工程,此思想提示我们科学制度观念的核心在于构建既尊重科学自身规律又回应社会需求的制度框架。现实中基础研究的长期投入机制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均需要以科学精神为内核,既应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思维并为原创性探索预留空间,还须借助合理的资源配置、人才评价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激发创新活力[3]。当前因面临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单一工作的突破已难以应对,故要求我们凭借系统性思维打造联合工作内容,打破工作壁垒与部门分割,使科学研究在开放且协作的制度环境中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共同利益。只有将科学精神嵌入制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方可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而这正是《自然辩证法》给予当代的深刻启迪。

三、结语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凭借其深刻辩证思维为人类认识自然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永恒理论指引。其中生态自然观揭示自然整体性与客观性,生态技术观指明技术发展的生态导向,生态制度观则强调制度变革对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意义。此类思想提示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则并将理论智慧转化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美好愿景持续注入思想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秋月 , 王柏涵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对新时代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启示 [J]. 世纪桥 ,2024,(07):26-29.

[2] 白海霞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4,45(07):221-223.

[3] 孙德忠 , 张倩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21(02):24-32.

作者信息:郭海娜,女(1976.10),汉族,北京市,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