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对彭阳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探析

作者

陈文

彭阳县烟叶公司

近年来,彭阳烟叶发展坚持优化布局、结构、市场、服务,推进市场化进程,以成熟精准项目带动烟区发展,生产出工业企业可用率高的优质烟叶,实现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增加烟农收入,烟叶生产在发展总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烟叶发展现状

彭阳是宁夏唯一的烤烟种植片区。多年来,全县把烤烟产业作为农民增收、防止脱贫后规模性返贫的重要举措。2023 年,4 乡镇 11 个行政村 182 户烟农种植烤烟 3500 亩,生产烟叶 9000 担,烟农收入 1206.9万元 , 户均收入 16.09 万元,亩均收入 3448 元 , 上缴税金 332 万元 , 烟叶产业带动 600 余名群众家门口务工就业,年务工收入 5000 元以上。2025 年,4 乡镇 11 个行政村 150 户烟农种植烤烟 4000 万亩,生产烟叶1.123 万担,烟农收入 1239.4 万元,公斤均价 22.07 元,亩均收入 3098元,户均收入13.18 万元,稳定带动600 余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烟叶提供税收400 万元以上,实现全县烟叶销售收入2200 万元。

1.1 政府支持优势。彭阳县委、政府大力支持烟叶产业发展,县委书记亲自抓,专题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瓶颈、相关困难和问题。成立烟叶产业专班、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强化对烟叶产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研究制定高质量发展方案。2024 年投资164 万元,建设生物质烤房72 座、电能烤房 10 座,实施烘烤设施更新换代;2025 年协调中央及自治区衔接资金 503.6 万元,新建生物质烤房 124 座、电能烤房 41 座(烟草行业援建5 座)。

1.2 气候资源优势。彭阳在宁夏是光、热、水、土等资源条件较好的县,全县分为北部黄土丘陵区、中部红、茹河河谷残塬区和西南部土石质山区三个自然区域,其中中部河谷残塬为温暖型气候,是宁夏唯一烤烟主要产区。土壤以黑垆土、缃黄土为主,土层深厚疏松,PH 值6.5—7.3,具备烤烟生长生育要求。无霜期 170—183 天,降水量为 500—650mm,年日照2618 小时,符合烤烟种植的基本条件。

1.3 质量品质优势。彭阳烟区在2023 年送样参加全国烟叶质量评吸,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无地方性杂气,刺激性小,劲头适中,氮离子、淀粉含量底,烟碱含量适中,燃烧性强,可用于烤烟型、混合型卷烟。我县所产烟叶属浓香型,风格突出,颜色金黄、油份足、香气量足,受到卷烟工业一致好评。

1.4 社会环境优势。随着石油、煤矿等矿产资源的探明并深度开发,烟叶税收的份额有所下降,但与辣椒等设施农业、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相比,农民收入更为可观,创造的效益仍是其他种植业无法比拟的,而且烟叶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强,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优势产业。烟叶为财政增收、县域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贡献日趋明显。

2 烟叶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气候异常,烟叶大田生产期间,夏季高温少雨造成阶段性干旱,汛期累计降水量为 233.9 毫米,较历年同期值偏少 27% ;平均日照时数仅为20.3 小时,较同期常年值93.6 小时偏少73.3 小时。

2.2 烟叶生产种植分散,生产集中度低,烤烟生产不稳定,布局调整步伐缓慢。

2.3 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烟田基础设施差。

2.4 科技含量不高。目前的生产仅停留在常规技术,对新技术的推广没有全面实行。目前,技术人员较少,缺乏高端人才,农村一批种烟专业人员“乡土味”较浓,接受新技术较慢。

2.5 烟叶质量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与国内优质主产区相比,烟叶

市场竞争力不强。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不足、油分和弹性差。部分烟叶存在成熟度不够、下二棚烟叶可用性差。

3 助推烟叶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发挥地方烟草产业优势。要综合考虑各村宜烟耕地面积、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劳动力、农民的技术素质和接受能力以及烟技员力量等实际情况,形成地方特色产业经济模式,实现烟农增收。

3.2 强化宣传舆论引导。要高度重视广大烟农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与方法,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把烟叶生产作为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使烟叶生产由计划行为转变为烟农行为,变“要我种”为“我要种”。

3.3 探索创新扶持机制,巩固扶贫成果。

3.3.1 出台烟叶生产扶持政策,提高种烟积极性。制定烟叶税分成使用办法,提取烟叶生产风险扶持奖励金,明确基数部分分成比例和超基数部分返回比例。制定烟叶生产奖励及误工补贴办法,确定对种烟村挂点干部生产奖励办法和种烟村村主干的误工补贴办法。制定对烟农生产扶持政策,包括公司有关烤房建设扶持、烟用物资扶持、技术推广扶持、星级化考核奖励等扶持政策。

3.3.2 改善烟基工程投入机制,向贫困户、贫困村倾斜。烟基工程要因地制宜,提前设计报审施工,重点烟区重点安排。针对贫困户、贫困村烟农,进行“精准服务”,通过烟基工程建设,促进烟叶生产发展。

3.3.3 制定烟叶生产保险机制。公司给烟田投保,使烟农在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后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解除烟农的后顾之忧。

3.4 改善强化服务机制 ,做到“精准服务”。

3.4.1 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建立烟叶生产物资服务体系,制定烟叶生产物资供应实施方案,规范供应流程和管理办法。在种子、地膜、肥料等方面对烟农给予额外补贴。建立烟叶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在抓好常规技术指导与培训同时,重点创新烟农服务机制。建立收购管理体系,推行入户预检服务,在烟农售烟前,组织专业预检员或烟技员到烟农家中指导烟农分级扎把,按交售计划对烟农分级扎把的烟叶进行预检,对符合交售要求的烟叶进行装袋,发给售烟通知单,约定交售时间和数量,对达不到交售要求的烟叶,指导烟农重新分级;同时要优化烟叶收购流程,规范收购管理,提高收购效率,改善收购环境。

3.4.2 加强烟农队伍体系建设,培养职业烟农,形成生产“精准服务”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烟农组织形式,培育烟农专业化队伍。

3.4.3 建立教育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精准服务烟技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提高烟技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建立多层次、多种类的技术培训机制,着重对在职烟技员有关烟叶种植、烘烤、收购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培训,提高烟技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基,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地培育脱贫主导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大力发挥我县烟草产业优势,增加困难烟农收入,通过烟草基础设施建设,并协调多方资源,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巩固我县“扶贫成果”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