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杨玲
西华县教研室 邮编4666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阶段。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要求教师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通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新课标理念,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探讨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路径,分析其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深度学习方面的优势,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和反思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一、引言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逐渐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单元整合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单元整合教学强调从单元整体出发,构建更为系统、全面的语文学习体系,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新课标背景下单元整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强调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能力的迁移。
(二)单元整合教学的内涵
单元整合教学是指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将单元内的课文、习题、活动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设计具有内在关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提升语文素养。与传统单篇教学相比,单元整合教学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能力的综合化,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
三、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
1.基于单元主题确定目标。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情”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散步》《秋天的怀念》《背影》等课文整合为“亲情故事分享”“亲情主题写作”“亲情诗歌创作”等任务,引导学生感受亲情、表达亲情。
2.分层目标设定。 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在单元整合教学目标下设置分层目标。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在于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字词和描写手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目标可设定为对单元主题进行深入探究,进行同主题作品的拓展阅读并撰写文学评论。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1.课文内容整合。
(1)同类题材整合。将单元内同属描写人物的课文进行整合教学。如把《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等课文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作者在人物描写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2)主题关联整合 以“成长”为主题的单元,可以把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但都围绕成长主题的课文整合起来。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中人物成长的经历、影响成长的因素等,加深学生对成长这一主题的理解。
(2)阅读与写作内容整合 。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如在学习描写景物的单元后,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进行写景作文创作。教师可以先分析单元内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段落,总结出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描写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的整合
1. 情境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整合。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创设统一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八年级下册“民俗文化”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家乡民俗文化展示”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写作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 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整合。
对于单元内的某些学习任务,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预习课文、查找资料等。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单元主题、分析课文结构等。例如在学习小说单元时,学生先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梗概,然后小组合作探讨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
3.注重跨学科整合与多样化评价方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跨学科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在九年级上册“自然与人生”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与地理、生物等学科进行整合,设计“自然与人生”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四、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
1. 案例一:七年级上册“亲情”单元整合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和写作,感受亲情,学会表达亲情。
教学内容:《散步》《秋天的怀念》《背影》。
教学设计:
任务一:亲情故事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体会亲情的温暖。
任务二:亲情主题写作
学生以“亲情”为主题,创作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任务三:亲情诗歌创作
学生以“亲情”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效果:通过任务群的设计,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通过写作和诗歌创作,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案例二:八年级下册“民俗文化”单元整合教学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社戏》《端午的鸭蛋》《云南的歌会》。
教学设计:
任务一:家乡民俗文化调查
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民俗文化,撰写调查报告。
任务二:民俗文化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或视频,展示家乡的民俗文化,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任务三:民俗文化主题写作
学生以“家乡的民俗文化”为主题,创作一篇散文或说明文。
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和展示,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的民俗文化,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3. 案例三:九年级上册“自然与人生”单元整合教学
教学目标:探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提升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登高》
教学设计:
任务一:自然与人生的关系探究
学生阅读课文,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人生感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任务二:自然与人生的主题写作
学生以“自然与人生”为主题,创作一篇散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
任务三:自然与人生的跨学科探究
学生结合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效果:通过跨学科探究和写作,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提升了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跨学科探究能力。
五、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反思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才能有效实施单元整合教学。
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单元整合教学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语文素养。
六、解决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实践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关于单元整合教学的专题培训,让教师深入理解单元整合教学的理念、方法等。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观摩课、示范课、教学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单元整合教学能力。
(二)优化教材编排与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要积极挖掘课外教学资源,建立单元整合教学资源库,包括同主题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三)关注学生学习适应过程
在单元整合教学初期,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循序渐进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七、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情境、注重跨学科整合、设计多样化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实施单元整合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单元整合教学的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实践,才能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课题名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立项编号:zkjy2401302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王荣生.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李海林. 语文教学设计:从“单篇”到“单元”[J]. 语文建设,2021(5): 12-16。
4.张秋玲. 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语文教学,2020(8):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