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影摄像传播分析

作者

黄培伦

四川旌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

引言:

新闻摄影摄像使用视觉语言为受众还原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相较于冰冷的文字叙述,新闻摄影摄像能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新闻事件,这与当今受众喜爱视觉冲击力强的信息传播方式有着极高的契合度。新闻记者应不断精进自身的摄影摄像技能,根据新闻主题与目标受众灵活选择拍摄方式与构图方法,以期呈现出最为完美的新闻画面。同时,新闻记者还要熟练操作新兴设备,包括搭载人工智能的无人机、超高清摄像机等,从而为受众带来最为极致的视觉享受。

一、以场景锚定与轻量叙事铸造传播引力场

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更倾向于碎片化与便捷化短视频与图解新闻的阅读,新闻摄影摄像在内容生产上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实现精准叙事。新闻记者应始终坚持用户需求导向,重点强化场景化表达通过镜头语言还原新闻现场的细节,通过镜头组合与精准构图凸显新闻人物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在报道民生新闻时,新闻记者应使用特写镜头捕捉新闻人物的细微表情与肢体动作,并用中景镜头展现新闻现场的标志性建筑或实物。同时,为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新闻记者还可使用短视长的动态影像,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给予受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现阶段,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一跃成为信息传播的主阵地,新闻摄影摄像也需从早期的长视频制作转向轻量化传播,结合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采用不同的生产模式。针对短视频平台,新闻记者应注重新闻核心要素与基础信息的快速呈现,通过对新闻主题的高度提炼采用竖屏拍摄与大字幕叠加的形式快速吸引受众的关注。针对社交媒体平台,新闻记者则需要将重心放在图解新闻的创作上,可采用组合式图文报道的形式,通过构建递进式的叙事结构,每个图片搭配简短的文字说明,以此实现信息的快速报道。

二、以平台生态网络与定制化分发构筑传播能量矩阵

新媒体时代下,单一媒体传播的局限性逐渐显现,新闻记者要想实现摄影摄像内容的高速传播与广泛覆盖,就需要整合多媒体平台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并依据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制定个性化的传播策略,以此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化传播。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新闻记者可在微博和抖音等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新媒体平台中进行快速发布,其中微博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且新闻内容多以图文的形式进行呈现,因此新闻记者可制作相对新颖的九宫格图片并添加话题标签快速抢占流量高地,吸引更多受众参与到内容讨论中。而在抖音平台中,新闻记者可制作画面丰富节奏紧凑的短视频内容,快速呈现新闻事件的关键元素和基础信息,使受众能对新闻事件有着基础的了解和初步的认知,避免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的传播对受众的认知产生错误影响。此外,多平台的联动还能形成新闻摄影摄像传播的闭环,新闻记者可在短视频平台中提前发布新闻节目中的精彩内容吸引受众的关注,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中发起话题挑战扩大节目的舆论热度,调动受众的期待值,并在报道中附带节目的观看链接,实现跨媒介的流量互导。

三、以用户共创圈层与互动传播模式搭建传播共振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受众的身份属性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其不再是新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深入参与到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重要推动者。新闻摄影摄像在传播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互动环节的设计,通过采用“PGC+UGC”的生产模式,邀请受众参与到新闻摄影摄像的创作中。新闻记者可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提前发布新闻摄影摄像主题,受众根据主题拍摄现实生活中素材,新闻记者将受众拍摄的图片与视频内容进行整合,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以此保证新闻素材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形成受众共创的全新生产模式,在丰富摄影摄像内容的同时,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同时,新闻记者还可在每期摄影摄像作品发布后借助大数据技术挖掘评论区中受众评论的高频词,以此了解受众对画面构图与信息呈现的真实建议,从而把握受众的兴趣变化。在此过程中,新闻记者还可在评论区中分享自己在拍摄过程中的取舍与思考,进而与受众形成紧密的交流互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格局的改变与受众复杂多变的信息需求,推动新闻摄影摄像传播向碎片化与去中心化转变,新闻记者应始终坚持用户需求导向,采用场景化与轻量化的叙事方式,打造具有创新性的新闻摄影摄像作品。同时,采用差异化的分发策略,针对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与受众需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呈现形式,并邀请受众参与到内容生产制作中,进一步提升受众的参与感,增强受众对新闻媒体的黏性与依赖度。

参考文献:

[1] 郭海洋 . 新闻摄影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探究 [J]. 中国报业 ,2025,(10):52-53.

[2] 黄苒苒 . 传统新闻摄影摄像与新媒体的融合探究 [J]. 中国报业 ,2024,(13):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