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敦煌纹样的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袁文君
张家港市江帆幼儿园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引导幼儿厚植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它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最纯粹的本源和原生状态,陪伴一代又一代人茁壮成长,在文化的记忆长河中,代代相传、不断弘扬。然而,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敦煌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理想选择。陶行知先生的“儿童中心”教育思想强调以儿童为主体,注重儿童的兴趣与需求,提倡在生活中进行教育,这与敦煌纹样所蕴含的生活化、艺术化特点不谋而合。因此,本文将敦煌纹样与陶行知“儿童中心”教育思想相结合,探索其在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二、敦煌纹样在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一)敦煌纹样选择的原则与标准
敦煌艺术博大精深,纹样种类繁多,我们应从中选择哪些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纹样,如飞天、莲花、宝相花、云纹等。这些纹样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有限,因此我们应选择内容健康、形式简洁、色彩鲜明的纹样,避免选择过于复杂或晦涩的图案,以免让幼儿感到困惑或产生抵触情绪。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纹样的尺寸和呈现方式,确保幼儿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纹样的细节和寓意。
我们所选的纹样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幼儿认识传统文化的美,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例如,通过讲解飞天纹样的历史背景和寓意,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追求;通过引导幼儿模仿莲花纹样的形态和线条,可以锻炼其观察力和手绘能力。
敦煌纹样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与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紧密相关,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认知方面,敦煌纹样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性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认知空间。通过欣赏和模仿敦煌纹样,幼儿可以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其历史渊源、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这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增强其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幼儿在欣赏飞天纹样时,会被其优美的姿态和飘逸的线条所吸引,从而引发对天空和飞翔的无限遐想。
在情感方面,敦煌纹样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和审美情趣能够深深打动幼儿的心灵。纹样的形态、色彩和线条都传递着一种美的信息,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参与与敦煌纹样相关的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创作等,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到传统文化的乐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种情感的培养对于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性方面,敦煌纹样的合作创作和分享展示过程为幼儿提供了宝贵的社交机会。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与他人协作。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为其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欣赏他人的作品,幼儿还可以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培养其宽容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基于敦煌纹样的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实践探索
一)实践案例介绍与分析
1. 遇见敦煌藻井
陶行知“儿童中心”教育思想中的“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在自主思考和同伴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敦煌藻井是敦煌壁画中的瑰宝,以其繁复精美的图案和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藻井图案通常位于洞窟顶部,象征着天空和宇宙,是敦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走进生活”的活动开始,我通过展示敦煌藻井的高清图片引导幼儿们仔细观察这些古老而精美的图案,详细讲解了藻井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文化寓意,激发了幼儿们对敦煌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观察过程中,笑笑对藻井中的某些图案表示困惑,不知道其含义。这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耐心倾听完笑笑的困惑并肯定她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后,采用引导式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其他纹样来推测和联想。“这个图案中的哪些部分你觉得特别有趣?它和其他图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笑笑进一步观察图案的细节。当笑笑表示仍然无法确定图案含义时,我为笑笑讲了藻井在佛教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帮助笑笑建立起图案与寓意之间的联系,并鼓励笑笑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融入对图案的解释中,培养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幼儿深入思考过后,告知幼儿答案,印证她们脑中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笑笑逐渐理解了这些图案的象征意义,并加深了对敦煌藻井文化的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而非灌输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2. 我的发现与创作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我准备了一系列包含敦煌纹样元素的简单图案卡片,并散放在活动区域内。幼儿们逐一观察卡片上的纹样,兴奋地描述着它们的形状、色彩和特点。我倾听幼儿的描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引导他们更深入地观察和理解纹样。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思想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的原则,通过观察和描述卡片上的纹样,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着,我提出一个找卡任务,让幼儿找出所有包含莲花的卡片。幼儿们仔细寻找,互相讨论,最终找出了所有符合要求的卡片。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进入创意绘画环节,教学过程需要注重幼儿的实践体验,我提供了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进行自由创作,幼儿们围坐在绘画桌前,有的模仿卡片上的纹样,有的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创意绘画环节时,幼儿馨馨表现得特别活跃。她仔细观察了卡片上的敦煌纹样,然后用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开始创作。不一会儿,她就画出了一个基本的莲花纹样框架。但是,馨馨并没有满足于此,她想要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独特。我注意到馨馨的犹豫,便走到她身边,轻声问道:“馨馨,你画得真好!我看到你已经画出了一个漂亮的莲花纹样。你还想在作品里添加些什么呢?”馨馨抬头看了看我,说:“我想加一些特别的东西,让这幅画更有趣,但是我不知道加什么好。”我告诉馨馨,“那你可以想想,莲花生长在什么地方?它周围可能有什么?或者,你有没有想过给莲花加上一些神奇的色彩或者图案,让它变得更不一样?”馨馨听了后眼睛一亮,开始思考起来。不一会儿,她就在莲花纹样周围画上了几条游动的小鱼,还在莲花的花瓣上添加了一些闪烁的星星图案。她的作品立刻变得生动有趣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馨馨不仅成功地在作品中添加了独特的想象元素,还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3. 生活中敦煌纹样
敦煌纹样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独特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方式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教师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日用品作为教学素材,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我事先搜集一系列含有敦煌纹样元素的日常生活用品图片或实物,如衣服、琵琶、茶具、扇子、手机壳等。在课堂上,我逐一展示了这些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上的敦煌纹样元素。幼儿们被这些熟悉的物品上的独特纹样所吸引,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这个花纹好漂亮啊!” “我家也有一个这样的扇子! 。接着,我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敦煌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人们会在衣服、茶具上使用这些纹样,它们代表了什么意义。幼儿们通过讨论,逐渐意识到敦煌纹样不仅美观,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梦欣对带有敦煌纹样元素的日用品表现出惊讶,我注意到梦欣的惊讶和好奇,微笑着对她说:“梦欣,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漂亮的纹样确实很有特色,它们来自一个非常遥远而神秘的地方,你想知道吗?”这样的回应既肯定了梦欣的观察力,又激发了她的进一步探索欲。接着,我详细解释这些敦煌纹样的来源,告诉梦欣它们源自古代敦煌石窟的壁画和雕塑,是千年前艺术家们用智慧和汗水创作的艺术瑰宝。这些纹样不仅美观,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深梦欣对敦煌纹样的理解,我又展示了敦煌壁画的局部照片、仿真娃娃穿着的敦煌风格服饰、带有敦煌纹样的装饰品等。引导梦欣对比观察,感受敦煌纹样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最后,我鼓励梦欣在创作时尝试融入敦煌纹样元素。提供绘画材料和设计模板,引导梦欣发挥创造力,将敦煌纹样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梦欣兴奋地拿起画笔,开始尝试绘制一把带有敦煌纹样的扇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她逐渐掌握了敦煌纹样的绘制技巧,并成功地完成了一件美丽的作品。
4. 敦煌纹样的秘密
在前几次活动后,幼儿们愈发想要了解传统文化。于是,在艺术课上,我带领他们通过图片认识了宝相花纹、八达景纹、云纹,这些纹样不仅美丽,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幼儿们对这些图案充满了好奇,他们仔细观察,试图理解这些纹样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我将课程设置为三个环节,在“变一变”环节,幼儿们拿起画笔,尝试将这些复杂的纹路画下来。在“用一用”环节,幼儿们将学到的纹样应用到生活物品上。这时冬冬显得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将纹样与物品结合。我通过示范和讨论,向冬冬展示了如何根据物品的形状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纹样,并指导她如何调整纹样的大小和方向以适应物品。鼓励冬冬尝试不同的组合,直到找到他认为最和谐、最美观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给予冬冬正面的反馈,增强他的自信心,并鼓励他继续探索和尝试。
最后,我们讨论了三种纹样的寓意。宝相花纹代表吉祥如意,八达景纹象征幸福高升,云纹寓意四通八达。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和对纹样寓意的理解,我们讨论了如何将这些寓意融入日常生活中,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和创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这正体现了陶行知“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即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幼儿不仅学习了传统文化,还在实践中发展了个性和能力。
(二)实践观察与效果评估
1. 观察方法
(1)直接观察:教师在活动现场直接观察幼儿的行为、表情、语言等。
(2)视频记录:使用摄像机或手机记录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片段。
(3)文字记录:教师随时记录幼儿的言行举止、创作过程及作品特点。
2. 观察记录表四、结论

3. 实践效果评估

通过本文的实践探索,我们可以看到,敦煌纹样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宝贵资源。将敦煌纹样融入幼儿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还能够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的种子。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不仅让幼儿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创造者,也让教师成为引导者和协助者,体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我们不仅传承了文化,更培养了下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一份责任和承诺。
参考文献
[1] 刘姗姗 , 梁孟宇 .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探索 [J]. 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 ,2024,(12):88-90.
[2] 卞 钰 涵 . 陶 行 知 生 活 教 育 思 想 在 幼 儿 美 育 活 动 中 的 应 用 [J]. 家
[3] 移萍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策略 [J]. 山西教育 ( 幼 ),2024,(11):36-37.
[4] 汤 芷 妍 . 融 合 陶 行 知 教 育 思 想 的 幼 儿 园 课 程 开 发 研 究 [J]. 大学 ,2024,(S1):173-175.
[5] 费 雨 晴 . 基 于 陶 行 知 教 育 思 想 的 幼 儿 美 术 创 造 力 培 养 [J]. 读 写[J]. 艺[6术] 市臧场雯,淼20.2 4非,(遗04融):入94幼-9儿5.美育课程的价值、途径及策略研究——以敦煌艺术为例
[7] 田婧 . 浅谈幼儿特色游戏活动的实施策略 [J]. 新智慧 ,2024,(01):104-106.
[8] 李璐瑶. 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的幼儿阅读反应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23.
[9] 曾 彩 玲 . 敦 煌 传 统 民 俗 文 化 在 幼 儿 启 蒙 教 育 中 的 运 用 [J]. 甘 肃 教育 ,2019,(23):160.
[10] 郜培芳 , 任强 .“儿童中心论”影响下的陶行知儿童教育观 [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33(07):97-1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