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化模式构建
陈相
泸县水务局 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1、引言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型水利工程,在保障农业生产、优化农村用水结构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方面是关键环节。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不少问题,例如管理体制不健全使责任划分不明、管理标准不一造成工程运行效率低且缺乏科学评估体系让工程可持续性更差,这些既影响工程效益发挥又限制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所以构建一套适合小型水利工程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非常重要。标准化管理模式可通过完善管理组织架构、规范管理制度与流程、引入科学评估机制等手段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与工程效益,并且结合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等实施策略,这种模式给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思路,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打下坚实基础。
2、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2.1 当前管理模式的不足与挑战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现今存在不少阻碍工程效益充分施展的毛病,首先管理体制不完善,有些地方管理部门职责没分清楚从而权责不明、推诿之事屡见不鲜,并且管理标准也不统一,各地按自己情况制定的标准差别很大,有效协同效应难以达成,就像某些地区对灌溉渠道维护要求高而其他地区或许就忽略这个环节,这不一致让跨区域水资源调配成难题,还有传统管理模式效率低,大量手工记录和人工操作既加大工作量又易有数据误差进而影响决策准确度,而且气候变化使极端天气事件变多,小型水利工程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明显增大可现有的应急管理能力却很弱。
2.2 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小型水利工程要提高管理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标准化管理模式意义重大,从必要性来讲,不同地区有了统一操作规范和技术指导后就能减少标准混乱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在信息化快速发展之时,引进数字化工具和智能监测设备可实现实时监控工程运行状态从而大大提高管理精度,而且标准化管理能明确各级部门职责分工以避免权责不明引发的矛盾冲突,从可行性方面分析。近年国家出台不少政策文件既鼓励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又明确提出加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这就给相关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并且信息技术普及开来使得越来越多基层单位有了施行标准化管理的技术条件,所以无论政策支持还是技术基础,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可行性都比较高,也为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模式构建
3.1 工程运行维护标准化
小型水利工程要实现长期稳定功能,工程运行维护是核心环节并且其标准化建设与工程安全性和使用效率直接相关,调查显示近一半小型水利工程因运行维护不规范导致设施加速老化甚至失效,所以建立统一运行维护标准非常重要。各类工程设备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需明确,日常巡检、定期保养、故障排查等内容都要涵盖进去并形成详尽好执行的技术指南,并且对于像灌溉渠系、蓄水池、提水泵站之类不同类型小型水利工程,维护周期和质量控制指标要差异化以保证维护工作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并将运行维护任务分解到具体岗位以实现权责分明,标准化运行维护措施不但能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大幅降低维修成本,而且可提升整体管理效率,有力支撑农村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3.2 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标准化
小型水利工程要正常运行,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是重要防线且对其加以标准化建设能有效防范潜在风险、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所以得构建一个全面覆盖、能对水位、流量、结构稳定性等关键参数实时监控且预警阈值设置合理的安全监测体系,还要制定详细预案,灾害预防、快速响应、后期恢复等环节都涵盖进去以保证突发情况时可迅速启动处置流程。人员培训方面,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能让相关人员提升危机意识和实战能力,并且要加强和相关各部门合作,建立起联动机制来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险情。推动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标准化,能最大限度降低工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让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水有更可靠保障。
3.3 资源配置与人员管理标准化
小型水利工程要高效运行,资源配置与人员管理的标准化是重要支撑且对其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有直接影响。当下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素质高低不一等状况而工程效益的发挥被制约住了,可见人力资源短缺成普遍现象,所以得从资源配置和人员管理两方面入手制定科学的标准体系。资源配置时要依据工程规模和功能需求合理分配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以防止资源浪费或者过度集中。人员管理方面要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并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机制让管理人员拥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入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并增强团队凝聚力。
3.4 信息化管理与数据标准化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化管理,不过当下大多小型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还很初级,数据采集、处理和共享没有统一标准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信息价值的挖掘。研究显示只有少数的小型水利工程基本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且数据孤岛现象到处都是,所以得赶紧推进信息化管理和数据标准化建设以构建统一数据平台进而达成多源数据整合共享并且要制定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规范来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另外还要开发智能化管理系统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决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精准度,信息化管理与数据标准化能大大提高工程运行透明度和可控性还可给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促使农村水利事业走向现代化。
4、结论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有了重要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水利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农业生产保障、农村用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给出一套涵盖管理组织架构到具体操作流程全方位优化方案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还强调要靠科学评估机制保证管理模式落到实处。此外,加强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策略相结合,给标准化管理模式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研究显示这种模式应用后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会显著改善,使农村水利事业朝着更高效、规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屈鑫平 .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标准化控制的措施 [J]. 大众标准化 , 2025, (14): 108- 109+112.
[2] 张东生, 李洪涛. 农田水利灌溉中小型水闸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J]. 南方农机 , 2025, 56 (14): 187- 190.
[3] 许广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及管理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 2025, (21): 213-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