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阜阳市“土特产”品牌塑造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晶晶

中共颍上县委党校 236200

摘要:阜阳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土特产资源。然而,品牌影响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足,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阜阳市土特产品牌现状,探讨其在品牌塑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品牌意识、创新营销模式、加强标准化建设等,以提升阜阳市土特产的品牌价值,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升级。

关键词:阜阳市;土特产;品牌塑造;农业经济;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各地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农产品。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特产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阜阳市地处皖北平原,农业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

一、阜阳市土特产品牌发展现状

(一) 主要土特产相关种类

“土特产”根植于农业农村,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阜阳市下辖三区四县,各地依托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土特产资源,主要包括:一是传统食品类。如阜阳枕头馍,太和板面,界首牛肉等。二是特色农产品类。太和樱桃,种植历史超300年,现有种植面积约2万亩;临泉贡柿,明清时期宫廷贡品,现存古柿树群;颍上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是手工艺品类。阜南柳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中国传统制陶技艺。

(二) 土特产品牌建设现状

一是品牌认证情况。截至2023年,阜阳市土特产已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认证,如绿色食品标志、有机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等。例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绿色食品认证12个、有机农产品认证5个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二是企业品牌发展情况。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约5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以及知名企业品牌,如三泰面粉、金种子酒业等。三是市场销售现状。传统渠道占比约65%,如农贸市场、特产店、商超;电商渠道占比约25%,如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文旅渠道占比约10%,如景区特产店、农家乐等。

二、阜阳市土特产品牌塑造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薄弱,品牌定位不清晰

农产品品牌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对于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多数产品仍以“土特产”名义销售,缺乏统一品牌。许多土特产缺乏明确的品牌定位,未能突出其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难以区分产品的品质和特色。此外,由于缺乏统一品牌,阜阳市的土特产在市场推广和宣传上也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二)营销手段单一,营销推广不足

尽管电商发展迅速,但阜阳土特产在淘宝、京东等平台的曝光率较低,主要依赖传统线下销售,电商和社交媒体推广不足。同时,营销活动的创意和互动性不足,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例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阜阳土特产的宣传大多停留在简单的产品展示层面,缺乏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参与感,导致品牌影响力和用户粘性不强。此外,对于节假日和特殊事件的营销机会把握不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不足。

(三)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生产和包装标准,如太和樱桃多以鲜果销售,缺乏果酱、干果等衍生产品。物流体系滞后,冷链物流不完善,影响生鲜类土特产的远距离销售。此外,部分土特产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导致产量和品质不稳定。同时,由于产业链不完善,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导致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这些因素都制约了阜阳市土特产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政府支持力度有限

阜阳市在品牌建设、资金补贴等方面的支持仍需加强。政府对土特产企业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也相对匮乏,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进展缓慢。此外,政府在市场推广、渠道拓展等方面的协助不足,使得阜阳市土特产难以在更广阔的市场上获得认可和竞争力。因此,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对于阜阳市土特产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至关重要。

三、阜阳市土特产品牌塑造的对策建议

(一)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品牌意识是指消费者在市场中对于品牌的认知度以及信任度。借鉴“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模式,建立“阜阳特产”区域公共品牌;制定统一的品牌标识和包装标准,提升产品辨识度。 同时,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协调,组织阜阳市土特产企业共同参与品牌推广活动,形成品牌合力。利用媒体宣传、网络营销等多种手段,提高“阜阳特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二)创新营销模式,拓展销售渠道

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媒介的结合,电商直播使消费者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商品的具体信息,从而减少线上购物时的感知不确定性。因此,发展电商直播,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加强文旅结合,在阜阳生态园、八里河等景区设立特产专卖店,增强品牌曝光。同时,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阜阳市土特产旗舰店,集中展示和销售各类土特产,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实现精准营销。此外,开展线下体验活动,邀请消费者参观土特产生产基地,亲身体验产品制作过程,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

(三)推动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建立土特产质量标准,确保产品品质,鼓励企业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如开发樱桃酒、柿子饼等产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建立严格的检验检测体系,确保土特产符合相关标准和消费者期望。同时,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土特产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四)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支持企业品牌建设;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土特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具有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土特产品牌给予专利和商标保护,维护品牌权益。同时,加大对土特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和财政贴息,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促进品牌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品牌意识、创新营销模式、完善产业链、加强政府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阜阳土特产的品牌价值,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邓惠,黄颖贤.“土特产”视域下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路径——以江门市新会小青柑为例[J].福建茶叶,2024,46(05):51-53.

杨辉,刘伟强,韩静.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25,(04):7-10.

姜梅梅.探究品牌意识与品牌运营[J].商讯,2024,(15):131-134.

刘聪,韩新越.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特征与直播内容类型的交互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J].珞珈管理评论,2025,(01):119-136.

作者简介:王晶晶(1988—),女,汉族,安徽阜阳颍上县人,讲师,学士,单位:中共颍上县委党校,研究方向:管理学方向。

课题:本文系阜阳市2024年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课题名称为:阜阳市“土特产”品牌塑造问题研究 课题编号为:FYDXKT2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