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技如何重塑舞蹈艺术的审美体验
郭雨彤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 610100
一、科技在舞蹈艺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与艺术之间的深度交融和深度整合,动作捕捉技术、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沉浸式多媒体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舞蹈艺术领域,拓展了舞蹈艺术新空间,催生了舞蹈发展新形态,带来了舞蹈审美新体验。
(一)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技术是计算机识别技术,能在人体运动中获取数据,收集三维空间动作,用三维动画软件创建人体模型,构建虚拟生动人物。首先,舞蹈课教学时,教师可利用虚拟展示平台数字化展示舞蹈,为学生提供丰富教学内容,方便学生分解学习、教师开展研究。其次,该技术对保护传承小众经典的少数民族舞蹈意义重大,利用其进行虚拟视觉场景设计,可更有效守护这些舞蹈,让更多人欣赏、传承和推广。
(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又称灵境技术或人造环境,通过电脑模拟创建三维虚拟世界,为用户提供多感官模拟体验,使用户仿佛置身其中,能实时观察三维空间事物,即将人的意识代入虚拟世界。目前已有研究者研发用于舞蹈教学的虚拟现实系统,如索加等人设计当代舞学习系统,中村俊辅等人开发舞蹈教学辅助系统。但国内将虚拟现实系统用于舞蹈教学的实践刚起步,且系统开发并非专门针对舞蹈教学,还兼具舞蹈编排、制作等多项功能。
增强现实(AR)技术利用光电显示和交互技术,将虚拟与实际环境结合,让用户感觉虚拟环境是真实环境一部分。在舞蹈领域,该技术可在舞台创建虚拟三维场景,让观众获沉浸式体验。如舞蹈《唐宫夜宴》用5G 和AR 技术,围绕身体与技术交互聚合媒介,赋予作品虚实交叠的舞台环境,突破物理时空桎梏,增强作品表现力。这种互动创新的舞台演出手法,既能增强演员表现能力,又能为观众带来震撼视觉感受。
二、科技对舞蹈艺术审美体验的重塑
随着时代的快速更迭,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受现代科技赋能影响的舞蹈艺术也不断进行艺术上的创新表达,表现出多元化和创新型的当代风格。科技与舞蹈的融合不仅为舞蹈的表现形式带来了革新,也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一)视觉呈现的创新与审美转变
首先,科技让舞蹈的视觉意象表达更丰富。剧院借助智能舞台设计和编程技术,将舞台视觉效果与舞蹈表演融合,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例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舞者与舞台光影形成青绿色“山脉”,实现舞“绘”深意。其次,科技使舞蹈的身体“在场”形态更多维。在艺术与技术语境下,舞蹈编排和身体概念发生变化,身体不再局限于现实或舞台“在场”,变为多元人工的“在场”形态。舞蹈创作是对时空关系的重构,如Animate Anyone 视频生成模型,用户上传照片十几分钟就能得到逼真舞蹈视频,实现跨时空互动。另外,科技重塑舞台叙事方式并带来新素材。舞剧对现实再创作,如今通过配备景片、结合投影、运用舞台技巧实现多线平行叙述,让内容更生动有冲击力;同时运用道具表达角色情感,增强感染力。如舞剧《东方大港》融入“集装箱”元素,既象征港口,又提供叙事空间。
(二)听觉元素的数字化与情感表达的新维度
在科技创新推动下,舞蹈艺术的听觉元素和情感表达数字化转变显著,开辟新审美维度,丰富视觉呈现。首先,数字技术使舞蹈音乐创作和编辑更灵活,作曲家借助软件合成音色、创造音效,为舞蹈提供多元听觉背景。其次,多媒体技术融合为舞蹈带来新表现形式,舞台上投影、LED 显示等技术将视觉效果与音乐紧密结合,构建沉浸式表演环境,增强观赏性,如《只此青绿》用全息扫描技术实现舞、乐、视觉艺术融合。最后,科技变革了舞蹈传播方式,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让舞蹈作品快速传播,舞者和编导通过网络直播等与观众互动,优化作品,使情感表达更直接真实。
(三)交互性技术提升观众参与度与体验深度
交互性技术应用于舞蹈艺术,提升了观众参与度与体验深度。数字技术追踪、捕捉舞者身体语言,创造数字化身体形象,丰富表达样式,让观众体验更多元表演。如《唐宫夜宴》用 5G+AR 技术,让观众在现实与虚拟场景中感受舞蹈与博物馆等元素融合,获得沉浸式体验。科技提升舞蹈视觉认知,结合现实与数字空间,创造虚实共存场景,增强视觉冲击,提升观众沉浸感与审美乐趣。此外,科技使舞蹈创作转向观念与方案钻研,覆盖全领域,提高传播价值。
三、科技在舞蹈艺术中的创新实践
舞蹈与科技跨界共融,让原本依托身体表现的舞蹈艺术借助技术进步呈现新样式。数字追踪、捕捉使身体在数字化中分解、重组,这一融合过程是从客观到虚拟、具象到抽象、具体造型到虚拟感官体验的审美演变,促使艺术创作审美观向现代抽象主义转变,传统艺术走向虚拟影像下的写意模拟表现。新媒体舞蹈作品《西河剑器》中,舞者剑舞与数字科技光影结合,再现草书笔法与盛唐繁华。舞者舞剑时,地面和三面竖屏展现诗词、书法等线条剪影,时而散开、汇聚、平移。剑舞之姿与实时景观映衬,平面图案与立体形象交融,形成杜甫诗词意象,呈现科技美学与丰富舞台效果,体现现代艺术风范。
四、结语
科技与舞蹈艺术的“碰撞”对舞蹈产生多方面影响。舞蹈与科技深度融合,为舞蹈注入更丰富表达,打破传统舞蹈时空束缚,带来创新展现方式与技巧。要在新时代展现舞蹈魅力,需平衡舞蹈与科技占比,不过分追求流量,避免忽略舞蹈精神本质内涵表达,防止舞蹈沦为形式主义表演、失去创作本心。
参考文献
[1] 张朝霞. 新媒体舞蹈概论[M].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 曹蓓贝 . 科技创新视角下新媒体在舞蹈中的应用研究 [D].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3] 吴婷 . 新媒体舞蹈艺术研究 [D]. 南京艺术学院 ,2013.
[4] 吴清亮. 虚拟现实技术的美学研究[D]. 海南大学,2018.
[5] 刘宸缨 . 探析现代科技在电视舞蹈领域中的应用 [D]. 广西艺术学院 ,2018.
[6] 林嘉慧 . 从肢体到情景—论交互舞蹈的创作转向 [D].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2.[1] 温柔 , 蒋胜楠. 国内舞蹈动捕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 [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22,(04):124-131.
[7] 郭娜 , 张雯 .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舞蹈虚拟可视化场景设计研究 [J]. 大学 ,2021,(50):95-97.
作者简介:郭雨彤,女,2001.10研究生在读,舞蹈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