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让传统非遗《玛纳斯》艺术商业化、市场化运营焕发新生之路
杨花明
克州歌舞团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根据自治区党委落实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旅游兴疆”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要求,按照克州党委、政府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克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规划布局,推动克州全域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增强文化旅游与艺术表演的深度融合。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文旅厅的支持下,玛纳斯乐队与两名玛纳斯其在 2002年 7 月 13 日在自治区博物馆,作为《玛纳斯》史诗的活态传承者,为总书记表演了原生态的《玛纳斯》说唱,总书记指示我们要把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的文化瑰宝《玛纳斯》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一、核心使命
我们谨遵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知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好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是2022 年9 月与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创排歌舞剧《玛纳斯》,2023 年 3 月受中央民委邀请进京展演,在中央民族歌舞团和民族文化宫演出4 场,在北京火热出圈。
二是以《玛纳斯》为抓手,讲好文化润疆故事,2023 年4 月歌舞剧《玛纳斯》参加自治区第一届文化艺术节获得“优秀剧目奖”演出 2 场,赢得各族群众高度赞誉;2023 年9 月受邀参加“江苏大运河博览会”“南京紫金文化艺术节”“走进昆山”巡演歌舞剧《玛纳斯》6 场,最大限度地促进“苏克”两地文化交流。
三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充分发挥“文化富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的引领作用。2024年2 月9 日,在首都北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 年春节联欢晚会主会场,与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同台唱响《永恒的诗篇》,并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新疆分会场演出。
四是应自治区文旅厅艺术处与财政厅的工作要求,开展 2024 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新疆文艺精品剧目巡演:2024 年 10月,赴昌吉、吐鲁番与和田地区开展歌舞剧《玛纳斯》巡演 6 场,使克州非遗艺术歌舞剧《玛纳斯》成为新疆克州独树一帜、不可或缺的文旅名片,让《玛纳斯》故事更好地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二、创新发展
我们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行业自律”的模式,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让克州国有院团走向市场化商演化,探索非遗文化“破圈”与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是与克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与我团合作商业演出,拟在克州文化中心长期演出歌舞剧《玛纳斯》和一些文化宣传商业演出。作为甲方,负责剧目《玛纳斯》的商业演出,乙方对演艺剧目实行公司化管理、常态化演出、市场化运营,在完成州级的大型演出任务的基础上,打造更多具有民族特色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旅融合演艺剧目。
二是打造精简2.0 版的歌舞剧《玛纳斯》,建立营销工作销售渠道,包括线上线下渠道。固定经营演出场所,大型演出在克州文化中心演出,小型演出在玛纳斯史诗大剧院驻演,促进文旅融合与生态整体性保护。
三是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团队”的要求,注重非遗艺术传承与人才梯队建设,将非遗艺术传习工作与公共文化、职业教育、乡村全面振兴密切结合,持续开展“玛纳斯进校园”“玛纳斯进社区”“玛纳斯助乡村”等演出活动,构建多方协同的可持续传承体系,使非遗与新时代的生产生活、人文精神深度融合,以独特的魅力开启新的文化空间,涵养出更加深沉的文化自信,通过吸引更多学生在寒暑假来克州“非遗 + 研学 + 旅游”,充分释放《玛纳斯》的内生活力。
三、取得的成绩
在克州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守正创新将“史诗 + 摇滚”“传统 + 现代”的融合创作,以“文化润疆”为纽带,创新“非遗 + 文旅+ 产业”融合模式,持续刷新非遗文化艺术的表达边界。
一是 2023 年以来,将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的磅礴叙事与摇滚乐的激情节奏结合,成功打破传统史诗的口口相传静态说唱演绎模式。玛纳斯乐队通过库姆孜、口弦等民族乐器与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的跨界碰撞,构建出“帕米尔之声”的视听新范式,吸引超年轻观众沉浸式体验边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以音乐节为平台,通过非遗文化创新演绎、农产品展销推广、媒体矩阵传播等举措,深入探索市场化、商业化演艺路径。
二是仰仗于江苏省援疆工作的“真情援疆、科学援疆”理念,为玛纳斯乐队的成长注入强劲动能——江苏省提供资金、技术及演出平台,推动乐队登上 2024 年央视春晚、大运河博览会等高规格舞台;在北京华熙美术馆 10 场商业驻场演出,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小洋口春节 5 天商业演出,用非遗的现代化表达激活情感共鸣,形成“文化IP—消费转化—产业升级”链条。
三是为拉动克州经济发展,在各音乐节现场,设置克州农产品展位(如沙棘汁、牦牛肉干、文创等),构建“文化认同—经济融合—民族团结”的良性循环。玛纳斯乐队的成功实践,是“非遗 + 文化 + 产业”模式的生动缩影,通过非遗的数字化、现代化表达激活文化认同,依托媒体融合实现价值传递,借助市场化路径完成边疆地区发展动能的转换。通过“文化 IP+ 消费帮扶”模式,拉动观众从“文化共鸣”转向“消费行动”,通过“沉浸演出 + 农产品品鉴”实现文化体验与消费转化闭环,观众复购率超 40% 。
四是我们与江苏广电交通广播网联动“广播 + 直播 + 短视频”传播,克州文旅资源曝光量提升 300% ,抖音“昆天秘境”话题播放量破5 亿,推动克州游客量年均增长 21% ,民族手工艺从业者收入提升 65% (江苏援疆数据)。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自治区人大和文旅厅的大力支持下,2025 年5 月 1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非遗保护条例》的出台,《条例》共 26 条,从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实施文化润疆、旅游兴疆战略、铸牢共同体意识、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主动权,对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经费来源、与旅游融合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大原则作了重要规范,也为克州非遗品牌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提供法律支撑,助力《玛纳斯》从地方史诗升级为“新疆文旅名片”。如: 2025年 5 月玛纳斯乐队受江苏省文化馆邀请进行一个小时的专场摇滚商业演出平台,我们就可以按照市场情况为单位创收。用“走出去 + 请进来”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群众了解玛纳斯,喜欢克州,走进克州。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英雄史诗的社会功能和铸牢作用。
运用先进技术加强保护研究,吸引更多力量关注非遗创新应用与活态传承的发展空间,在尊重和保持非遗特色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科技赋能非遗保护传承的创新之路从“非遗
”的多元赋能到跨界融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文化选择,更是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主体性的集体智慧,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或许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非遗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文化标本,而是以鲜活的姿态渗透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坚信,让传统非遗表演艺术化、市场化运作不仅为克州文旅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克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书写了《玛纳斯》史诗活态艺术化商业化传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