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与风险预警模型
王吉诚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新能源事业部 重庆市 401121
鉴于全球对清洁能源的迫切诉求,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大环境,风电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力量,正经历着绝无仅有的发展阶段。风电项目既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能够减少碳排放,而且在达成能源结构多元格局和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影响因素
1.技术水平因素
先进的风电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可促进风能转换效率提高,降低设备故障率以及运维成本。同时,采用新型高效叶片材料、设计及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显著提高风力发电率。然而,在新技术研发、加以应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更高的设备采购成本,因而在项目初始阶段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
2.自然条件因素
项目所选位置的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直接左右发电效能与成本效益。在风能资源良好的区域,风机的小时利用频次高,相对而言单位电量成本较低;在风能资源欠佳的区域,为达到相同的发电电量预期,可能需要增加风机数量,或采用功率更高的风机,以至于设备采购与建设成本攀升。
3.市场因素
当前,风电设备市场竞争态势明显左右着采购成本。如果供应商数量持续增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项目方可在采购中获得较为有利的价格与条款;如果市场出现供应有限、垄断性较强时,设备采购成本可能会居高不下。从全球视角看,像钢铁、铜、稀有金属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到风电设备成本。同时,原材料价格攀升会直接提高设备生产厂家成本,由此影响到项目采购的价格。
4.政策法规因素
政府所实施的能源补贴政策在风电项目发展初期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有助于降低项目投资风险。然而,随着补贴政策不断调整和退坡,其对项目自身成本管控能力带来考验。因此,项目需要在补贴减少的情况下,利用自身成本调控收益水平。从环保法规来看,项目在建设及运营中需采取严格的环保手段,像减少噪声所造成的影响、保障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合理处置固体垃圾等都包含在内。
二、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模型构建
1.模型构建思路
从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维度出发,充分权衡各阶段成本间的联系,打破传统分阶段成本管理的瓶颈。具体来说,以达成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为核心目标,建立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型。同时,识别各阶段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与可控变量,厘清其逻辑关联与定量联系,综合采用数学优化方法、系统工程原理、价值工程理论等多学科理论。此外,要把技术、资源、时间等多种约束状况纳入考量,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科学控制与优化。
2.模型构建流程
2.1 成本要素分解
聚焦风电项目的五个关键阶段,深度剖析各阶段成本的形成原因与进程,把成本细化为具体要素。比方说,设备采购成本能够进一步分解为风机价格、零部件价格、运输费用等;就运维成本而言,可进一步细化出人力费用、零部件更换费用、能耗费用等。
2.2 变量识别
发掘对各阶段成本有突出影响的可控变量,确定这些变量取值范围及其变化态势。就建设阶段而言,可控变量一般为施工进度的安排、施工工艺的选择、设备吊装的顺序等;到了运营阶段,可控变量涉及运维周期的安排、备件库存的方案、技术升级时机的选定等。
2.3 构建成本函数
按照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规律,建立各阶段成本与可控变量的数学函数关系。比方说,以采购数量、采购价格、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变量为基础,可表示设备采购成本函数;运维成本函数可展现为设备运行时间、维修频率、零部件寿命、技术升级费用等变量的函数。
2.4 设置约束条件
考虑项目实施进程中面对的各类限制情况,像是技术约束、资源约束、时间约束、政策约束等,可以转化为数学的不等式或等式。比方说,技术约束表现为风机选型功率匹配要求、施工技术标准要求;资源约束涉及资金预算上限、人力及物资供应限制等内容;时间约束涵盖项目整体工期以及各阶段关键时间节点的要求;政策法规上的约束以环保标准、安全规范等形式呈现。
2.5 优化求解
借助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成熟优化算法,对构建函数在既定约束条件下开展最小化的求解,获取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最佳决策方案,也就是各阶段可控变量的最佳数值。
三、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1.风险识别与指标体系
1.1 风险识别
借助多种途径全面识别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类风险。通过查阅海量行业报告、政策法规文件、学术论文和历史项目资料,概括出风电项目各阶段常见风险类型及具体表现形式。比方说,专家访谈可以邀请风电领域技术专家、项目管理专家、风险评估师等,凭借专家的经验积累与专业素养,对项目风险进行深度分析与判断,探寻潜在风险成分与可能形成的风险局面。再比方说,以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及运营场所,采用和一线工作者交谈、观测工作进程、研究设备运转情况等手段,直观了解项目实际面临的风险。
1.2 指标体系构建
依托风险识别得出的结果,从定量、定性双角度切入,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选取定量指标时,挑选能够直接反映风险程度及其变化的数据。从技术风险这个层面来看,可以用设备故障率、维修费用增长率评估设备运行状态与可靠性;就市场风险层面而言,通过电价的起伏变动幅度、市场份额的变化速率可以监控市场走向。
2.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2.1 数据收集
通过多渠道大量收集数据,为风险预警模型提供丰富素材。在部署风电项目现场的传感器网络集群时,要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振动频率、功率输出等设备运行数据,借助这些数据掌握设备健康状态。项目管理平台要留存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各类管理信息,像是工程进度报告、资金使用记录、质量查验报告、安全事故统计等都包含在内。电力市场交易平台要采集电价走势、电量需求变动、竞争对手报价等市场数据,科学把控市场走势。气象、地质部门分别提供风速、风向、降雨量、气温等气象观测数据以及地震活动、土壤性质等地质勘探数据,掌握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此外,要大量采集行业研究报告、政策法规文件、专家意见等信息,分析评估项目面临的宏观环境以及政策法规潜在风险。
2.2 数据预处理
对收集的数据实施预处理操作。具体来说,就清洗数据而言,要去除重复、异常及无效的数据,像是设备传感器故障造成的数据明显偏离正常范围等都包含在内。同时,采用插补法、均值法、中位数法应对数据缺失情况,保障数据完备性。此外,开展针对数据的标准化、归一化处理,消除不同指标在数值范围、量纲等方面差异,赋予数据可比的属性,方便模型实现学习训练目标。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模型通过对各阶段成本及其关联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可控变量优化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多渠道数据收集,借助先进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切实抓取风险信号且提前警示。同时,在风电行业遭遇不断变化的技术、市场与政策环境局面情况下,未来需持续做好模型完善,吸纳更多新增影响元素与实时数据,增强模型的适应能力、精准程度与实时效能,以符合风电项目不断增多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助力风电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洋,赵文广,谢宏文,董旭柱.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及降低成本策略研究[J].风能,2022(6):46-53.
[2]张显科,郑健超,杨京燕,等.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海上风电项目经济性评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2,42(20):7151-7161.
[3]孟凡英,郑华,刘敬焘,等.基于 GRA-MIV-SVM 耦合算法的风电项目运维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23,21(8):12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