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

曾涛

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高级中学 614400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实验教学开展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创设情境教学,培育科学探究素养

科学探究素养构成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结论推导以解决难题的能力培育过程。情境教学作为一种高效路径,教师能够基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构建生动贴近日常的物理场景。比如在“ 自由落体运动” 单元讲解期间,教师可引入真实生活疑问:“ 一张纸和一个小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谁会先落地?如果将这张纸揉成团,结果又会怎样?” 这样的设问瞬间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促使他们自发思考并发掘个人疑问空间。小组讨论环节随即展开,学生大胆预测结果并阐述个人推理依据,思维在此过程中被深度激活,他们尝试调用已有知识解析问题核心,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铺设坚实基础。实际操作阶段教师组织实验探究任务,学生亲手操控仪器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现象,详细记录实验数据,这一实践不仅锻炼仪器操作技能,还培育严谨科学态度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数据收集完成后分析处理工作启动,学生比较下落时间和速度差异,逐步归纳“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后续延伸环节教师推动情境扩展,引导学生思考真空环境下实验可能的变化结果,从而深化对自由落体本质特征的认知理解。整个教学流程让学生完整经历问题提出、假设建立、实验规划、实施过程和论证分析等科学探究步骤,其科学探究素养因此获得实质性提升。情境创设的持久价值反映在学生逐步掌握独立探究能力上,每一次互动都强化批判性思维与实证精神,实验记录和分析细节促使学生反思数据误差来源,讨论中的观点碰撞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教师适时引导确保方向准确,避免过度偏离主题,最终学生不仅理解物理原理更内化了科学方法论的精髓。

2 强化实验教学,提升实践操作素养

物理文化作为学科发展进程中积累的认知体系与实践经验复合体,其教育价值在中学阶段存在显著开发空间。基于认知建构理论与情境教学原理,教学实践可尝试将文化维度整合至常规知识传授过程。《万有引力定律》单元教学案例显示,当教师以科学探索历程为叙事线索时,经典实验现象与理论突破的关联性能够得到具象呈现。以苹果下落现象的跨时代解读为例,该自然场景在伽利略时代被归入地球局部现象,直至牛顿系统整合开普勒天体数据与地面观测结果,才实现运动规律的普适性概括。这类历史重演式教学设计不仅能还原知识生产场景,更可有效传递批判性质疑与系统性论证的思维范式。实践观察表明,科学家传记类文本的介入可产生认知迁移效应。《爱因斯坦传》中关于光电效应假说被拒的记载,或《霍金传》内黑洞辐射理论的论证过程,均构成科学共同体接纳新理论的典型样本。此类非结构化文本通过展示研究者的假设修正机制与同行评议过程,为青少年理解科学知识的暂定性特征提供认知支架。校外教育资源整合方面,互动式展教设备的体验设计需突破单纯现象演示层面。某科技馆的潮汐模拟装置通过叠加月球轨道模型与引力场可视化组件,使抽象公式转化为多模态感知材料,此类跨媒介呈现方式已被证实能增强概念理解的具身性。

3 渗透物理文化,滋养科学态度素养

人类对物质世界漫长探究所形成的物理文化,凝结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财富结晶,其丰富内涵远超单纯的知识体系,深刻囊括了物理思想精髓、独特研究方法体系以及贯穿学科演进的内在精神气质。将这种文化有机融入高中物理课堂实践,其深远价值在于为学生铺设一条回溯学科发展脉络的通道,使其得以近距离感知历代物理巨匠所展现的卓越科学品格与独特人格力量,进而为其科学态度素养的塑造提供肥沃土壤。课堂教学环节可灵活嵌入物理学史的鲜活片段,例如探讨“ 万有引力定律” 形成奥秘之际,描绘牛顿目睹苹果坠地这一平凡景象后的思维轨迹:不同于常人的熟视无睹,他以敏锐洞察力捕捉现象,持续追问其深层根源,历经多年严谨求证与反复推演,最终揭示了支配天体的普遍规律。这一经典叙事无声传递了观察力、深度思考力与无畏探索精神的永恒价值。引导学生涉猎《爱因斯坦传》、《霍金传》等科学家传记文本,能使青年学子深刻体认那些伟大心灵遭遇重大困境与挫折时所展现的顽强韧性与对真理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丰富物理文化感知的途径同样包括组织学生实地探访科技馆、博物馆等专业场所。置身科技馆环境,学生有机会直接动手操作精巧设计的物理实验装置,近距离观察互动性科技展品运作原理,这种沉浸式体验显著强化了对抽象物理概念的形象化理解与内化吸收。同步进行的科普主题展览及专题讲座内容,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边界,点燃了对科学探索的持久热忱与内在驱动力。高中物理教学有意识地渗透物理文化要素,其本质是让学生在无痕熏陶中逐步接纳其精神内核,构建起契合科学本质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取向,最终沉淀下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敢于突破与坚韧不拔的核心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优化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创设情境教学,能够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渗透物理文化,能够滋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伟. 基于“ 光的本质” 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以“ 5E′′ 教学模式为例[J]. 灯与照明, 2025, 49 (02): 196-198.

[2]李鸾锋.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模式研究[J]. 科教导刊, 2025, (11): 152-154.

[3]杨玉珠, 邓磊. 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评价研究综述[J]. 物理教师,2025, 46 (04): 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