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突出党性教育特色创新党性教育方式

作者

乔萌茹

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

引言

为了推进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的使命感和群众观念的框架,建设了“ 四同” 党性精神教育基地,让党员、干部和村民“ 同学、同吃、同住、同劳动。” ,体验农村生活。在新常态下,正在走一条加强党员教育、心理培训和实践教育的新道路。经过实践,大多数党员干部通过亲身经历坚定了理想信念,触动了心灵,进一步巩固了与群众的联系。

1.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

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主要方面。第一,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这些重要思想是党员思想理论信仰的核心,是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核心。第二,完成任务。在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中,重点是永葆党员的党性,坚持党的政策并贯彻执行,协调党中央的政策。第三,有针对性的教育。党校从公众利益出发开展党性教育。围绕这些基本内容,突出党的特色,开展教育工作,让党的干部坚持和听取党员意见。第四,学科教育。党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要严格在党的监督下进行,对党员干部进行纪律教育,形成监督技能,控制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学员也必须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教育水平。第五,实践教育。开展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理论和实践知识,实事求是,恪守不含糊基本原则,在党校开展理论和实践教育。

2.新时期党性教育的主要特点

新时代人类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党校教育改革也面临一定困难。提高当前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尤为重要,在党的教育机构中占有更加突出的地位。党性修养可以说是道德的基石、事业成长的基石,无论工作内容和地点如何变化,作为党员干部,都要坚持思想、坚守核心、正确作为、实事求是。新时代条件下,党性教育要重视实效性和现实性,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合理信念和价值观,不断创新方法,逐步建立规模更大的教育体系。同时,党性教育强调把党纪作为评价党员综合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训练过程中注重管理监督和相关补充。开展针对性训练,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纪律性。

3.在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3.1 促进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国家政策

党员干部作为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第一线力量,必须充分了解国家政策,科学执行有关政策,推动国家各项工程建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党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受众是“ 极少数” 的党员干部。在党性教育学习过程中,通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和国家发展进程,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因此,党校应积极开展党性教育,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全面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使他们充分了解和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方针。

3.2 增强党员干部的使命感

参与党组织生活,可以更容易接受党内外监督,由于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党性精神教育意识淡薄,对党的历史认识不足,未能全面做好党性精神教育工作,影响党性精神教育的发展和优化。针对这种情况,党校要积极推进党性教育系统化、科学化创新,为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党性教育,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3 保障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作风

我国坚定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互联网的传播和发展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当前,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现阶段党校积极部署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永葆优良作风,忠于革命先辈的理想。党员干部通过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能够以“ 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为指导,深入了解国家政策,根据地区发展需要和科学研究实施。党性教育本身就是党校的一门重要学科,能够带动加强思想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理想,确保他们为国家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使各级党的干部保持良好作风,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民族团结感,增进国家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目前党性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党性教育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方法不灵活。党员教育方法比较简单,主要以灌输式为主。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方法单一。二是工作中缺乏规律性。其主要症状是缺乏计划性,党员学习学习自如,经常想到什么学什么,党员学习动力和主动性不强。三是缺乏系统知识。由于各自为政,党员没有充分认识知识的本质、要素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问题的解决,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和目的。第四,深入研究是不够的。缺乏足够的智力和分析研究热情,缺乏对新思想的真正追求,达不到需要厘清意见、需要分析判断的深度,以及宣传措施和建议的质量差。

5.党性教育的创新策略

5.1 创新党性教育内容

当前,党校必须根据党性精神教育的特点,多角度完善教育培训内容,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党员干部的需要,适当调整培训过程。新时期党校要推进理论教育和党政教育,教育内容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强调时代内涵,促进接受和内化。一是注重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党校学员需要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和党性教育,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和兴趣的教育,不断优化教育内容。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理论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研究发展的环节,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全面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进程,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学员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真正使用。

5.2 创新沉浸式教学核心特点

场景真实性:通过物理环境布置、技术模拟、角色代入等方式,还原知识或技能的实际应用场景,模糊“ 学习” 与“ 实践” 的边界。多感官联动:突破传统“ 听-记” 模式,让学习者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甚至情感体验接收信息,强化认知深度。学习者主导:教师从“ 知识输出者” 转变为“ 场景设计者” 和“ 引导者” ,学习者在场景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推动学习过程。即时反馈:在沉浸式场景中,学习者的行为会直接触发 “ 结果” ,形成即时反馈,加速认知修正。

5.3 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学员参与

在党校党性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运用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创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历史开展党性教育,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一是在掌握党课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党史国史,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加强他们的认同感。此外,地方红色文化和资源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基础,党性教育必须与地方资源相结合,使学员在这一过程中接受更真实、更贴切的历史教育,使学生在更方便的条件下接受党性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二是作为党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具体化的实践活动,使党性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透过进行社会研究,以及安排学员参与基层研究,进一步加强学生与公众的沟通。

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党性教育创新已成为新时代党校的重中之重,对培养高素质党员干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现阶段党校要充分认识党性教育的主要特点,从多方面入手,寻求有效策略,通过实施更有特色、更有针对性的党性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段艳春.优化现场教学模式创新党性教育方式——以大理州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3):18-19.

[2] 刘淼. 探析新形势下党校党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魅力中国,2020(38):49.

[3]范瑞娟.浅谈新时代党校加强党性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山西青年,2018(21):106-107.

[4]郭乐群.增强党性教育的时代性——以“ 沂蒙精神” 的传承弘扬为例[J].党政论坛,2020(0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