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工关怀“ 微服务” 模式在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作者

宋艳妮

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 陕西省宝鸡市 721300

一、国有企业工会应用职工关怀“ 微服务” 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一)应用现状

近年来,近些年来,有些国有企业工会开始试着用“ 微服务” 模式来做职工关怀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企业工会创建了线上交流平台,马上公布各种关怀消息,给职工供应在线咨询和援助,有些工会搞了“ 微心愿” 活动,搜集职工的小愿望,尽力帮忙达成,还有些工会在职工生日,节日等特别时间点,送小礼物和祝福,让职工感觉到关怀。这些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充实了职工关怀的形式,提升了关怀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得到职工的认可和好评。不过从总体上看,“ 微服务” 模式在国有企业工会里的应用还是处在初级阶段,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小,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还要进一步拓宽和加深。

(二)存在的问题

1.服务内容缺乏精准性

部分国有企业工会在“ 微服务” 开展中,没有深入了解职工真实需求,服务内容设置笼统简单。多集中在传统的福利发放、文体活动等传统福利方面,对职工的职业发展、心理状态、家庭生活等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这种“ 一刀切” 的服务方式使得“ 微服务” 不能真正满足职工的需求,服务效果不佳。

2.服务载体较为单一

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开展“ 微服务” ,更多的是以传统的线下形式,例如开座谈会、发慰问品等,线上服务载体使用得并不充分。尽管有些工会建立起了线上交流平台,但大多是信息发布的平台,并且没有互动性与功能性,不能够给职工带来便捷的在线服务,影响“ 微服务” 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服务机制不够完善

“ 微服务” 模式要想被有效的推行,就离不开相应的机制来保证,而一些国有企业工会却没有健全的服务机制,在需求收集上没有形成常态化的职工需求调研机制,也就不能准确地掌握职工需求的变化情况。在服务实施上,责任分工不清、服务流程不规范,导致服务效率低下;在服务效果上,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与方法,不能及时了解到“ 微服务” 的实施效果,从而进行改进。

二、职工关怀“ 微服务” 模式在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中的创新应用路径 (二)加大资源投入,提供物质保障

(一)创新服务内容,满足职工个性化需求

1.聚焦工作场景的“ 微支持”

针对职工在工作上碰到的实际问题,给予细致化的支撑服务,给常常加班的职工供应“ 微餐饮” 服务,预备营养又好吃的夜宵,给一线职工发放“ 微防护”用品。像防晒用品,保暖用品等等,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给新入职职工执行“ 微培训” ,安排有经验的老职工一对一地带领,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需求。

2.关注生活场景的“ 微关怀”

围绕职工生活需求,开展多样的关怀服务,建立职工“ 微档案” ,记录职工的 生日、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等信息,对职工在生日、结婚、生育等特殊时段送上特 别的祝福与慰问。对职工子女入学难、老人就医难等实际问题提供“ 微协助” ,帮助 职工与学校、医院等机构建立联系。提供“ 微健康” ,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建 立职工健康档案,给予职工个性化健康建议,进行医疗咨询服务。

(二)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便捷性

1.打造线上“ 微平台”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创建起涵盖信息发布、需求收集、服务预约、互动交流等功能的线上“ 微服务” 平台,职工可随时向平台递交自身的需求与提议,工会工作人员会立即给予回应并加以解决。平台设有在线咨询板块,给职工供应政策解答,法律援助等服务,设立线上商城,为职工赋予优惠的生活物资购买途径,以满足职工的生活需求。

2.拓展线下“ 微阵地”

在企业内部合理布局线下“ 微服务” 阵地,比如“ 职工微驿站” ,设置饮水机、微波炉、休息座椅等,供职工临时休息、享用便利服务。“ 图书微角” ,放置各种书籍、杂志,供职工在工作之余阅读学习。“ 意见微信箱” ,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职工心声。

3.整合社会“ 微资源”

多与企业外部社会组织,服务机构等合作,整合社会上的各种资源,给职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 微服务” 。如可以和社区联合开展“ 微公益” 活动,让职工去参与公益活动,增加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和培训中心合作给职工提供优惠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可以和医院合作给职工提供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三)创新服务机制,保障服务实效性

1.建立常态化需求调研机制

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元方式,广泛收集职工意见建议。问卷调查可覆盖不同年龄、岗位、部门的职工,设置全面且针对性强的问题,了解职工在职业发展、兴趣爱好、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座谈会则创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鼓励职工畅所欲言;建立职工需求数据库,把收集到的需求加以分类整理并加以分析。随时把握职工需求变化走向,为“ 微服务” 内容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参考,而且要形成需求快速反应体系,针对职工提出的紧急需求,在最短时间内予以解决。

2.完善服务协同机制

明确工会内部各个部门以及工会和企业内其它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服务合力。由工会来统筹“ 微服务” 的规划实施工作,而企业内的人力资源部门,行政部门等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比如在开展职工培训“ 微服务” 时,人力资源部门就可以为职工培训提供相关的资源及场地支持,工会组织开展职工参加职工培训“ 微服务” 。

三、职工关怀“ 微服务” 模式创新应用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国有企业要重视职工关怀“ 微服务” 模式的创新应用,把“ 微服务” 模式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和工会工作之中,创建起由企业领导。工会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的“ 微服务” 工作领导小组,由该小组来统筹协调“ 微服务” 工作的开展,制定工作计划与目标,解决“ 微服务” 工作当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工会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职工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他们对于“ 微服务” 模式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程度,营造出全员皆参与,全力支持“ 微服务” 工作的良好氛围。

企业要加大对于“ 微服务” 工作的资源投入,保证“ 微服务” 模式的落地生根,在资金上建立“ 微服务” 工作专项经费,用于“ 微服务” 的开发、载体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办公场地和活动场地要进行合理安排,给“ 微服务” 工作提供场所基础,技术上投入资金对线上“ 微服务” 平台进行开发和维护,保障线上“ 微服务” 平台稳定运行。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提升工会工作队伍建设,挑选一批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人充实工会岗位,定时安排工会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涵盖“ 微服务”观念,服务技巧,交流能力,信息化技术运用等。不断改善他们的专业水准和办事水平,推动工会工作人员走进职工群众中间,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优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创建起鼓舞机制,对于在“ 微服务” 工作当中表现出色的人员予以表扬和奖赏,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才能。

四、结论

职工关怀“ 微服务” 模式是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能准确对接职工的个性需求,改善职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在运用“ 微服务” 模式的时候还有一些问题,要依靠更新服务内容,服务载体和服务机制,采用有效的保证手段。促使“ 微服务” 模式在工会工作里得到更好的应用。将来,国有企业工会应该不断地探寻和尝试,依照职工需求的改变和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持续改良“ 微服务” 模式,让“ 微服务” 变成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关键纽带,给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给予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康劲,邢璐.一项项“ 微服务” ,营造温暖和谐“ 大环境” [N].工人日报,2024-08-06(001).

[2]胡燕.发挥国有企业工会作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J].现代企业文化,2025,(11):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