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企业档案数字化方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分析
马茹嘉
湖北交投远大交通实业有限公司 430000
一、引言
工程企业在长期的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涵盖工程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合同文件等。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存储空间有限、查找不便、易损坏等。档案数字化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关键技术的应用,实现档案的高效管理与利用。
二、工程企业档案数字化关键技术
2.1 扫描技术
扫描技术是档案数字化的基础环节。目前常见的扫描设备有平板扫描仪、高速扫描仪等。平板扫描仪适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数量较少的档案扫描,如珍贵的历史图纸;高速扫描仪则能满足大批量档案快速扫描的需求,其扫描速度可达每分钟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在扫描过程中,需根据档案的材质、尺寸等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如分辨率、色彩模式等。一般来说,工程图纸扫描分辨率可设置为 300dpi-600dpi ,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完整性。
2.2 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
OCR 技术能够将扫描后的图像中的文字转换为可编辑的文本格式。对于工程企业档案中的文字资料,如施工报告、合同文本等,OCR 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提取效率。先进的 OCR 软件具备多种语言识别能力,且对复杂排版的文档也有较好的识别效果。然而,由于工程领域存在大量专业术语和特殊符号,OCR 识别准确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工程专业语料库的训练,可以优化 OCR 软件对工程文档的识别性能。
2.3 元数据管理技术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对于工程企业档案数字化至关重要。它包含档案的基本信息,如文件名称、创建时间、作者、档案类型等,以及与工程相关的特定信息,如项目名称、工程阶段、图纸编号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元数据标准和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档案的精准分类、检索和管理。例如,在查找某一工程的特定阶段图纸时,可通过元数据中的项目名称和工程阶段等信息快速定位。
2.4 数据存储与备份技术
数字化后的档案数据量庞大,需要可靠的数据存储与备份技术。常用的存储方式有硬盘阵列(RAID)、网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RAID 通过多块硬盘的组合,提供数据冗余和性能提升;NAS 基于网络,方便数据共享;SAN 则提供高速、高可靠性的存储服务。同时,为防止数据丢失,需制定完善的备份策略,如全量备份、增量备份等,并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三、工程企业档案数字化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
3.1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中,工作人员若要查找一份档案,往往需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中逐本翻阅,耗时费力,有时甚至花费数小时也难以找到所需资料。而档案数字化带来了质的飞跃,借助元数据管理,为每份档案精准标记关键信息,配合先进的检索技术,能让查找工作在数秒内完成。比如某大型工程企业,在推进档案数字化后,成效显著,档案检索平均时长从原本的 30 分钟锐减至 2 分钟以内 ,这使得员工能迅速获取所需资料,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不仅如此,数字化档案的分类、整理与归档也因自动化程序变得轻松便捷,依照预设的元数据规则,系统就能自动完成分类存储,大幅减少了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
3.2 增强档案利用价值
数字化后的工程档案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共享,方便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人员查阅。这对于工程的协同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工程的维修阶段,维修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随时查阅相关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快速了解工程结构和施工细节,制定维修方案。此外,对档案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还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如通过对历史项目成本数据的分析,优化新项目的预算编制。引入 AI 分析技术后,能基于海量档案数据,挖掘出隐藏的关联关系,如不同项目在相似施工环境下的材料使用规律,为新项目提供更精准的材料采购和成本预估参考。
3.3 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虽然档案数字化建设初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设备购置、软件研发和人员培训,但从长期来看,能够有效降低档案管理成本。一方面,减少了纸质档案所需的存储空间,降低了场地租赁费用;另一方面,减少了纸张、墨盒等办公用品的消耗,以及档案整理、搬运等人力成本。据统计,某工程企业在档案数字化后的前三年,每年节省的管理成本约占数字化建设总投入的 20% ,随着时间推移,节省的成本将更加显著。
3.4 保护档案原件
数字化档案可以代替原件进行日常查阅和使用,减少了对档案原件的磨损和损坏风险。对于一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和易损的工程图纸,数字化保护尤为重要。通过数字化副本的利用,既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又能确保档案原件的安全,延长其保存寿命。
四、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工程企业为例,该企业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用了上述关键技术。首先,采用高速文档扫描仪对大量的工程图纸、合同文件、施工记录等档案进行扫描,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图像。然后,利用先进的 OCR 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文字识别,建立了可检索的文本数据库。同时,制定了完善的元数据标准,对档案的项目名称、工程编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方便档案的分类和检索。在数据存储方面,采用了磁盘阵列和异地备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
通过档案数字化建设,该企业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 80% 以上,档案查找时间从原来的平均 30 分钟缩短到 2分钟以内。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加顺畅,项目协同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档案管理成本方面,每年节省纸张、耗材等费用约 50万元,库房租赁和维护费用降低了 30% 。同时,由于数字化档案的安全性更高,有效避免了因档案损坏或丢失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
五、结论
工程企业档案数字化方向的关键技术,包括扫描技术、OCR 技术、元数据管理技术和数据存储与备份技术等,在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工程企业档案管理效率,增强了档案利用价值,降低了管理成本,并有效保护了档案原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企业应持续关注档案数字化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断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还需注意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可靠运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档案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工程企业档案管理将迎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潘艳峰. 工程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及策略研究[J]. 山西档案,2022(4):181-183.
[2] 戴莉. 浅谈如何做好工程设计企业的档案数字化建设[J]. 机电兵船档案,2023(4):104-106.
[3] 张霄旭.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档案全宗卷建设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2):35-36.
[4] 邢芊.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企业档案工作[J].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24,57(1):12-15.
[5] 崔文浩,雷声声,尼玛伦珠.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档案创新性管理路径分析[J]. 兰台内外,2024(1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