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陈东旭
皖江工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土壤作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其健康状况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因素,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土壤板结、盐碱化、酸化等一系列退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在此背景下,土壤改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生产能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改良技术的主要类型
(一)物理改良技术
物理改良技术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来改善其性能,常见的方法包括深耕松土、客土改良、掺沙改土等。深耕松土可以打破土壤板结层,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呼吸。客土改良则是通过添加优质土壤来改善原有土壤的质地,适用于土壤质地过黏或过沙的情况。掺沙改土主要针对黏重土壤,通过掺入一定比例的沙粒,降低土壤的黏结性,改善土壤的通气和排水性能,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二)化学改良技术
化学改良技术是利用化学物质来调节土壤的化学性质,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对于盐碱化土壤,可通过施用石膏、脱硫石膏等改良剂,降低土壤的碱化度,改善土壤结构。针对酸性土壤,常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 pH 值,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酸碱环境。此外,还可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如腐殖酸类、纤维素类物质等,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释放与转化。
(三)生物改良技术
生物改良技术是利用生物的作用来改善土壤质量,主要包括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接种微生物等方式。种植绿肥作物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绿肥作物的根系还能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减少养分流失。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接种有益微生物,如根瘤菌、解磷菌、解钾菌等,可以提高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的生物学环境,促进作物生长。
二、土壤改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一)提升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
土壤改良技术是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物理改良如深耕、翻耕等,能改善土壤的通气和保水性能,为作物根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化学改良通过施用化肥、土壤调理剂等,精确调节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平衡,确保作物所需营养的充足供应。而生物改良则通过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和有益微生物的引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活性和养分循环能力。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共同作用于土壤,使其肥力得到显著提升。肥沃的土壤不仅为作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还优化了作物生长条件,促进了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最终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防治土壤退化与生态修复
在那些土壤退化问题尤为突出的地区,土壤改良技术成为了生态修复的关键手段。针对盐碱化土壤,采取化学改良与生物改良相结合的策略,是解决盐分积累、土壤结构恶化问题的关键。化学改良如施用石膏、磷石膏等,能够通过离子交换作用降低土壤盐分;而生物改良则通过种植耐盐植物和接种耐盐微生物,促进土壤中盐分的吸收和转化,逐步改善土壤的生产力。对于因过度耕作而导致的土壤板结和酸化问题,物理改良和生物改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理改良包括深耕松土,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生物改良则通过种植豆科植物和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酸碱度,从而防止土壤的进一步退化。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改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还能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利用率,减少对化肥的依赖,从而降低化肥施用量。这种减少不仅能够减少因化肥过量使用而导致的土壤和水体污染,还能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强其抗逆性。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还能有效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因为健康的土壤能够为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增强作物的自然防御能力。这样一来,农药的使用需求相应减少,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农产品的安全性。总体而言,土壤改良技术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促进农业向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农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土壤改良技术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土壤改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改良技术成本较高,难以在大规模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担不起高昂的改良成本。此外,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退化状况存在差异,现有的改良技术缺乏针对性,难以实现个性化改良,导致改良效果不理想。同时,一些改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如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改良剂可能会造成土壤重金属积累等问题。
(二)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
未来,土壤改良技术将朝着创新与融合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加强对新型改良材料的研发,如开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土壤调理剂和改良剂,提高改良技术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推动不同改良技术的融合应用,将物理、化学和生物改良技术有机结合,发挥各类技术的协同作用,实现对土壤的综合改良。例如,将生物有机肥与化学改良剂配合使用,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调节土壤化学性质,提升改良效果。
(三)智能化与精准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壤改良技术将逐步向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迈进。通过利用土壤检测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退化状况,为土壤改良提供精准的依据。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土壤改良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根据土壤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改良措施,提高改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智能化的施肥和灌溉系统将与土壤改良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结束语
土壤改良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土壤改良技术在应用中还面临着成本高、针对性不足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融合,以及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改良方案,推动土壤改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土壤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艳 . 山东沂源苹果园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 [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 2025, (09): 33-35.
[2] 毕聪亮 . 青岛地区园林绿化盐碱地改良施工技术探究 [J]. 林业科技情报 , 2025, 57 (03): 16-18.
[3] 郭梦凡, 王冲, 曲明山, 刘磊, 聂青, 庄明浩, 李婷. 复耕土壤改良与培肥研究进展 [J].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41 (19): 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