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务人员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周本燕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医疗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至关重要。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基于职业使命感与人文关怀的双向驱动探索创新模式,对于加强医务人员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职业使命感与人文关怀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1.1 职业使命感对医务人员行为的引导
职业使命感是医务人员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对其行为有着深刻的引导作用。医务人员的职业使命源于医学的本质——救死扶伤。这种使命感促使医务人员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坚守岗位,不离不弃。在医疗实践中,职业使命感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保障患者健康的重任,只有具备精湛的医术,才能更好地履行使命。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无数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他们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不断学习新的治疗方案和防护知识,这种对专业技能的追求正是职业使命感的驱动。
1.2 人文关怀对医患关系的改善
尊重患者是人文关怀的基础。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权利和隐私。在诊疗过程中,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详细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例如,在进行手术前,医生要耐心地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可能的并发症以及应对措施,让患者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这种尊重能够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是医疗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理解和同情患者的痛苦也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患者在患病期间往往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医务人员要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当患者因为疾病而情绪低落或者焦虑时,医务人员的一句安慰、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给患者带来力量。比如,在面对绝症患者时,医务人员不仅仅是提供医疗上的支持,更要给予心理上的关怀,陪伴患者度过艰难的时光。
2.双向驱动的创新模式构建
2.1 以职业使命感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设计
以职业使命感为核心设计教育内容是构建新时代医务人员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的关键。首先,要深入挖掘医学史中的职业使命感素材。医学史是一部充满着职业使命感的历史长卷,从古代名医的医德故事到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例如,希波克拉底誓言所体现的对医学职业的忠诚和对患者的责任,就是职业使命感的经典表述。通过讲述这些历史故事,可以让医务人员深刻理解职业使命感的内涵和传承性。
要结合当代医疗实践中的典型事例来强化职业使命感教育。在当代医疗领域,有许多医务人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比如,一些乡村医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偏远山区,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些事例能够让医务人员直观地感受到职业使命感在现实中的体现,激励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践行使命。
2.2 融入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创新
在构建双向驱动的创新模式时,融入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创新至关重要。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往往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对医务人员情感和实际需求的关注。
体验式教育是融入人文关怀的有效教育方法之一。通过组织医务人员参与模拟患者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各种情绪和困难。例如,让医务人员扮演患有视力障碍的患者,体验在医院就医时的不便之处,从而增强他们对患者的同理心。这种体验式教育能够让医务人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关心患者。
案例分析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患关系案例,既有正面的成功案例,也有负面的纠纷案例。在分析这些案例的过程中,引导医务人员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分析一起医患纠纷案例时,探讨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是否能够避免纠纷的发生。通过这种案例分析,让医务人员学会在不同的医疗情境下如何运用人文关怀来处理医患关系。
3.创新模式的实施与保障
3.1 实施路径与步骤
创新模式的实施路径与步骤需要精心规划。首先,在医疗机构内部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这需要医疗机构的管理层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将其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之中。例如,可以通过医院内部的宣传栏、内部刊物等多种渠道宣传职业使命感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展示国内外优秀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的先进事迹,让医务人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种理念。
然后,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根据医务人员的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进行分层设计。对于新入职的医务人员,重点是进行职业使命感和人文关怀的基础理论培训,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对于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则侧重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践行职业使命感和融入人文关怀的高级培训,如组织专题研讨会,分享在复杂病例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经验。
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医务人员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医务人员在接受思政教育后的收获和困惑,根据反馈结果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或改进,对教育方法进行调整,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要将思政教育与医疗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能将思政教育孤立起来,而是要让它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例如,在临床查房中,上级医生不仅要关注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对年轻医生在对待患者的态度、人文关怀方面进行指导;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将职业使命感和人文关怀的践行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促使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践行思政教育的要求。
3.2 配套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创新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在组织保障方面,医疗机构要成立专门的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思政教育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医院的领导、党办工作人员、各科室的负责人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培养一支既懂医学又懂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这些师资人员可以从医院内部选拔,选拔那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经过思政教育相关培训后,担任思政教育的授课教师。同时,也可以邀请外部的思政教育专家、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到医院进行讲座和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思政素养。
在经费保障方面,医疗机构要设立专项思政教育经费。这笔经费要用于购买思政教育相关的教材、设备,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例如,购置一些有关医学人文、职业使命感的书籍和影像资料,供医务人员学习;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国内外的医学人文研讨会,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的思政教育经验。
制度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建立健全思政教育相关的规章制度,如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在考核制度方面,要明确对医务人员思政素养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将职业使命感和人文关怀的表现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体系中。在激励制度方面,对在思政教育中表现优秀、在工作中积极践行职业使命感和人文关怀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如设立专门的奖项、给予物质奖励或晋升机会等,从而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结束语:基于职业使命感与人文关怀双向驱动的新时代医务人员思政教育创新模式,为提升医务人员思政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有效实施与持续改进,有望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国雄.基于信息时代医院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探讨[J].时代农机,2017, 44(06):216-217.
[2]张子谅.新时期如何做好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17,15(36):243-244.
[3]郏夏.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8(08):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