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吊装设备选型与布置策略

作者

李宁

中咨工程有限公司 130684198604295539

引言

吊装设备选型与布置是空间钢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需综合考虑结构特点、场地条件及工期要求。当前工程实践中存在的设备配置不合理、作业空间受限等问题,需要通过精细化计算与智能化模拟进行优化。研究先进吊装技术对提升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效率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特点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形式,具有显著的力学特性和工程特征。这类结构通常采用网架、网壳、悬索等结构体系,通过空间三维受力实现大跨度覆盖。结构自重相对较轻但刚度分布复杂,在风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气动弹性响应。节点构造形式多样,既有刚性连接也有半刚性节点,传力机理差异显著。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效应不可忽视,需考虑结构约束条件下的变形协调。施工过程中的体系转换会产生内力重分布,临时支撑设置直接影响最终受力状态。材料非线性特征明显,钢材的弹塑性性能与焊接残余应力共同影响结构极限承载力。几何非线性效应突出,大位移情况下需考虑二阶分析。抗震性能要求特殊,需通过合理的耗能机制设计确保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防火防腐要求严格,防护系统需与主体结构寿命相匹配。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技术难点,需要通过精细化建模和全过程控制来保证工程质量。

2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吊装设备选型方法

2.1 基于结构力学的吊装设备初步筛选

结构力学特性是吊装设备选型的首要考量因素。需全面分析待吊装构件的几何尺寸、重量分布及重心位置,确定吊装过程中的最不利工况。针对大跨度钢结构的空间受力特点,重点评估构件在吊装状态下的局部强度和稳定性。吊点设置需避开结构薄弱区域,确保吊装过程中不产生塑性变形。吊装设备的工作幅度和起升高度必须满足最大吊装半径要求,同时保留足够的安全裕度。根据结构分段方案计算各吊装单元的重心偏移量,选择具备相应抗倾覆能力的设备类型。考虑结构在吊装状态下的动力响应特性,优先选用具有微动调节功能的智能化吊装设备。对于特殊异形构件,需校核吊装过程中的空间姿态调整需求,选择具备多自由度调节能力的吊装系统。

2.2 考虑施工环境的吊装设备二次评估

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对吊装设备选型具有决定性影响。详细勘察作业区域的地基承载力,评估是否需要采取地基加固措施。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分布状况决定了设备的回转半径和工作区域限制。场地空间尺寸约束设备支腿展开范围,影响大型吊车的站位选择。高空障碍物如高压线等需考虑设备的避让能力和安全距离。气候条件特别是风速参数直接影响设备的工况选择和工作效率。既有结构物的可利用程度决定了是否可以采用顶升或滑移等特殊吊装工艺。设备进出场通道的承载能力和转弯半径限制大型设备的运输可行性。夜间施工条件下的照明需求和噪声控制要求也应纳入设备选型考量。

2.3 运用经济成本模型的吊装设备优选

在满足技术和环境要求的基础上,需建立综合经济成本模型进行最终优选。设备租赁费用构成直接成本主体,包括台班费、进出场费和操作人员费用等。辅助设备如平衡配重、专用吊具等附加成本需纳入总成本核算。工期影响产生的间接成本需量化评估,包括设备转换时间、天气延误风险等。设备利用率是重要经济指标,高价值设备的闲置时间应最小化。考虑设备性能与工程进度的匹配度,避免因设备能力不足导致的进度滞后。备用设备的配置方案需权衡风险成本与预备费用。特殊工况下的保险费用差异也应计入成本比较。通过建立包含直接费用、间接影响和风险成本的全方位经济模型,选择综合成本最优的设备组合方案。

3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吊装设备布置策略优化

3.1 运用模拟技术的吊装设备初始布置方案

数字化模拟技术为吊装设备布置提供科学依据。基于 BIM 模型构建包含场地环境的三维布置场景,实现设备空间关系的可视化分析。通过动力学仿真模拟吊装全过程,识别设备与结构的潜在干涉点。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不同站位下设备支腿的反力分布,优化地基处理方案。虚拟现实技术可直观展示设备工作范围与结构吊装路径的空间关系。参数化建模工具快速生成多种布置方案,便于比较选择。模拟分析重点关注设备群组间的协同工作区域划分,避免作业冲突。起重性能曲线数字化匹配技术确保设备能力覆盖所有工况需求。模拟结果输出包括设备坐标定位、回转限制区域等关键布置参数。

3.2 基于现场反馈的吊装设备布置方案调整

实际施工条件与设计假设的差异要求布置方案具备动态调整能力。建立现场实测数据与模拟模型的实时比对机制,及时修正场地参数偏差。设备进场后的实际工况测试验证理论性能参数,必要时调整站位布置。施工过程中收集结构变形监测数据,反馈优化后续吊装路径。天气变化导致的工况调整需快速更新设备布置方案。通过每日吊装效率分析,发现并改进布置中的瓶颈环节。临时支撑体系的受力监测数据用于校准设备负载分配方案。建立布置调整的快速决策流程,确保变更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调整过程保留完整的版本记录,形成可追溯的布置优化轨迹。

3.3 考虑多设备协同的吊装设备布置方案改进

多设备协同作业需要精细化的空间和时间协调。通过时空四维模拟分析设备群组的联合工作区域,避免动作冲突。制定详细的联合作业时序计划,明确各设备的动作节点和等待位置。设备间通讯系统的配置确保指挥指令的准确传达和同步执行。平衡各设备的工作负荷,避免个别设备成为进度制约因素。设置合理的缓冲区域,为设备微调提供操作空间。特殊工况下的应急避让方案需预先演练并达成共识。操作人员的协同培训提高多设备配合的默契度和安全性。布置方案改进后需进行多专业联合评审,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

结束语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吊装设备选型与布置需兼顾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通过科学计算与智能模拟,可显著提升吊装效率并降低施工风险。未来应进一步融合数字化技术,推动吊装方案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健捷 , 贾小辉 , 詹恩立 . 安装空间受限情况下的大跨度钢结构吊装盲区的施工优化 [C]//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2024 年全国建筑钢结构科技创新大会论文集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住总钢结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24:144-149.

[2] 杨静, 熊克胜, 杨虢, 等. 有限空间大跨度主钢梁高空吊装施工技术[C]//《施工技术》杂志社 ,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3 年全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 云南建投第三建设有限公司;,2023:191-195.

[3] 张宏杰 , 白文化 , 周鑫 , 等 . 大跨度仿古空间异形钢结构建造技术 [C]//清华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第九届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2023:18-22.

[4] 吴嘉伟 .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高空原位支承吊装工艺 [C]//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2022 年全国建筑钢结构科技创新大会论文集.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022:87-89.

[5] 唐国锋, 罗小斌, 田潋全, 等.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J].建设监理 ,2021,(06):75-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