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彝文文献《克智》“团结篇”译释及其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价值阐释

作者

瓦其金强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 100080

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中,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互嵌融通,共同构筑起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彝文文献《克智》以独特的魅力承载着彝族人民的智慧与精神,其既是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团结篇”不仅彰显了彝族人民对于团结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更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克智》“团结篇”的思想内涵,不仅能深入挖掘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底,更能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进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一、彝文文献《克智》概况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科学院语言研 查全国彝语并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以各地彝语语音词 东部、南部、西部、东南部、中部6 个方 西部方言区彝文已失传。彝文文献资源极为丰富 百乐书》《彝文字集》《阿黑西尼摩》《天地查姆》《教育经 同维度记录了彝族的历史、文化、教育、民俗等内容,是研究彝族社 区的文献《克智》以其独特魅力深受彝族人民喜爱,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 又称为ꈍ ꎞ ꃨ ꆳ “khɯ²¹ndʐɯ²¹ve³³ɬɿ³³”ꈍ ꃽ ꉏ ꏢ “khɯ²¹vɿ²¹ha₂ tɕi³³” 、ꈍ ꎞ ꇐ ꀳ ²¹sɿ²¹ha³³tɕ ̠u³³”、ꈌ ꌧ ꉐ ꍣ “khɯ³³sɿ³¹ha³³tʂha³³”、ꈌꈩ ꉐ ꍣ “khɯ³³ɡɯ³¹ha³³tʂha³³” ₂ha³³lɿ ”等。从彝语语义体系中来看,其中“克”义指“口”“嘴巴”,而表示“智”意为“移动、搬迁、退让”,将二者语义进行组合诠释,“克智”可确切译为“口头辩论”。

《克智》内容丰富,涵盖了语言学、文学、艺术学、 哲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从语言学维度审视,《克智》中独特的彝语表达、丰富的词汇系统及精妙的语法结构, 层面,其富含诗意的叙事方式、生动鲜活的人物 意深 并成为诠释中华文化中各民族文学共生共融及共 讨彝族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提供 供了实证依据。在史学领域, 《克智》 也为考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提供了参考价值; 思维方式, 并契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产生活等民俗事项,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的生动范本,为宗族研究 《克智》具备极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实际应用场景中 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亟待学界深入挖掘与探索。

二、“团结篇”译注

《克智》构建起一个系统且庞大的口头辩论体系,凝聚着彝族人民世代传承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团结篇”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成为《克智》重要的篇章之一 。它凭借鲜活灵动的故事情节、富含深邃哲理的精妙言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彝族人民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价值理念的朴素认知与由衷尊崇。彝族先辈 对于社会 群体协作的宝贵经验与深刻见解,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被世代传承。“团结篇”的内容常被以辩论、讲述等形式呈现,在加强民族团结,维系社会稳定与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的彝文文献“团结篇”节选自嘎哈史者、马双发编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年9 月出版的《彝族克智》(第二集)。下面将采用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对节选文本进行读音上的国际音标转写(简称“转写”)、词层上的逐词汉语直译(简称“直译”)、句层上的汉语意译(简称“意译”),并将难明其义的疑难词语进行尽可能的注释。

(1)

原文:ꋯ ꑌ ꊿ ꋌ ꁭ ﹝1﹞,ꋯ ꑌ ꆏ ﹝2﹞ꀻ ꎆ ,

转写:ndzi³³ȵi³³ tsho³³ tshɿ³³ bu ndzi³³ȵi³³ nɯ³³ phi²¹dʐɯ³³,直译:团结 人 之 羡慕 团结 就 发展

意译:团结令人慕,团结就进步,原文:ꋯ ꑌ ꋍ ﹝3﹞ꈭ ꅐ ,ꋯ ꑌ ꋍ ꀻ ꆦ ﹝4﹞;

转写:ndzi³³ȵi³³ tshɿ²¹ ɡu²¹d ̱u³³, ndzi³³ȵi³³ tshɿ²¹ phi²¹ ɬo³³;直译:团结 出众 团结 瓦板 换

意译:团结终胜利,团结终富强;

注释:﹝1﹞ꊿ (人):是个类似于古汉语词类活用中名词使动用法的词,其义为 ,相当于汉语的“使人”“令人”或“让人”;ꋌ :复指代词或叫回指代词,即指代前面出现的主语或状语等句子成分,常用的复指代词有两个,一个是“ꋌ ” 一个是“ꇬ ”此处的“ꋌ ”指代出现在句首的主语 ,相当于汉语的“之”或“其”,可将其直译为“之”;ꁭ :低降调“ꁯ ”(羡慕)带宾语时变成次高调的变调式。ꊿ ꋌ ꁭ :“ꊿ ꋌ ꎼ ꇬ ꁭ ”的缩略式,本义为“令人慕之”,可意译为“令人慕”。﹝2﹞ꆏ : 的缩略词,用于紧缩复句的关联词语,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汉语的固定格式“如果(若)……就”,此处译为单用的“就”。﹝3﹞ꋍ :与第二句中的“ꋍ ”都是 ⋯↓↓↑↑⋯ 的缩略式,其义为“总有一天就会”或“终究会”。﹝4﹞ꀻ :旧时用来盖瓦板房的“瓦板”;ꋍ ꀻ ꆦ :本义“总有一天会住上换掉瓦板的新房子”,比喻“终究会富强起来”。

(2)

原文:ꑋ ꌠ ﹝5﹞ꋯ ꀋ ꑌ ﹝6﹞,ꀁ ꑌ ﹝7﹞ꋚ ꈁ ꀖ ﹝8﹞,转写:ȵi su³³ ndzi³³a²¹ȵi³³, i ȵi³³ dza³³kha³³ pi直译:多 的 不团结 少 口粮 攫夺

意译:强者不团结,弱者被人欺,原文:ꀁ ꑌ ꋯ ꀋ ꑌ ,ꌕ ꀥ ꃘ ꈚ ꃰ ﹝9﹞;

vo³³;

转写:i₂ ȵi³³ ndzi³³a²¹ȵi³³, sɔ³³po fu₂ ɡa₂直译:少 不团结 爷仨 六处 漂泊意译:弱者不团结,四分又五裂;

注释:﹝5﹞ꑋ :“ꀉ ꑌ ”一词的缩略式,其义为“多”;ꌠ :结构助词,定语标志,相当于汉语的“的”;ꑋ ꌠ :“ꀉ ꑌ ꈧ ꌠ ”的缩略式,其字面意义为“那些人丁多的人家或人数多的人群 ,实际暗含转指意义是“势力强势的人户或群体”,可意译为“强者”。﹝6﹞ꋯ ꀋ ꑌ (不团结):是“ꋯ ꑌ ”(团结) 词的破词否定式, “ ”之间嵌入否定副词“ꀋ ”构成的格式。﹝7﹞ꀁ ꑌ :其本义为“少”,而实际暗含转指意义是“人丁少的人家或人数少的人群”, 亦即“势力薄弱的人户或群体 ,可意译为“弱者”。﹝8﹞ꋚ ꈁ ꀖ :“ꋚ ꒉꊿ ꇱ ꀖ ꌌ ꁧ ”的缩略式,含有被动义,因此,其字面意义为“连赖以生存的口粮也被人攫夺而去” ,比喻“被人欺负”。﹝9﹞ꌕ ꀥ ꃘ ꈚ ꃰ :字面意义“爷仨六处漂泊”,比喻“四分五裂”

原文:ꅐ ꅑ ﹝10﹞ꋯ ꑌ ꆹ ﹝11﹞,ꃅ ꃴ ꈭ ꏂ ꐥ ,转写:d ̱u³³ndi ndzi³³ȵi³³ li³³, mu³³vu ɡu²¹ʂɿ³³ dʑo³³,直译:翅有 团结 哩 天空 大雁 有

意译:禽类团结者,要算天上雁,原文:ꋍ ꂷ ꅏ ꀑ ꈎ ,ꋍ ꊈ ꄚ ꈿ ꈎ ;

转写:tshɿ²¹ma³³ d ̱u ₂o³³ khu tshɿ²¹ɣo³³ thi ŋɡɯ²¹ khu ;直译:一个 翅尖 转 一群 这 跟着 转

意译:头雁向左飞,群雁不飞右;

注释:﹝10﹞ꅐ ꅑ :上位词,其字面义为“有翅膀”,指有翅膀的“禽类”动物。﹝11﹞ꆹ :语气助词,相当于汉语的“哩”,此处的“ꆹ ”实际上是“ꌠ ꆹ ”(的哩)的缩略式,可意译为“者”。

原文:ꑌ ꑿ ꋯ ꑌ ꆏ ﹝12﹞,ꍀ ꆿ ꇬ ﹝13﹞ꀋ ꄚ ,

转写:ȵi³³ʑo³³ ndzi³³ȵi³³ nɯ³³, zɿ ₂la ko³³ a²¹ thi ,直译:牛羊 团结 若 虎豹 其 不 咬

意译:牛羊若团结,虎豹不敢攻,原文:ꋍ ꂷ ꐤ ꀑ ꀱ ,ꋍ ꊈ ꄚ ꈿ ꀱ ;

转写:tshɿ²¹ma³³ dʑo ₂o³³ p ̱u³³, tshɿ²¹ɣo³³ thi ŋɡɯ²¹ p ̱u³³;直译:一个 头掉 回 一群 这 跟着 回

意译:一只掉头回,一群跟着回;

注释:﹝12﹞ꆏ : ”的缩略词,用于两个分句之间,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汉语里连用关联词的固定格式“如果(若)……就”,此处译为单用的“若”。﹝13﹞ꇬ :表示回指的泛指代词,即折回去指代前面出现过的主语或状语等句子成分,常用的回指代词有两个:“ꇬ ”、“ꋌ ”,此处的“ꇬ ”指代出现在句首的主语“ꑌ ꑿ ”,相当于汉语的“其”或 "gtrless" ,可直译为“其”。

原文:ꋍ ꈌ ꋯ ꑌ ꆹ ,ꃪ ꅪ ꐛ ꑿ ﹝14﹞ꐥ ,转写:tshɿ²¹khɯ³³ ndzi³³ȵi³³ li³³, va₂ ₂̥ni³³ dʑi²¹ʑo³³ dʑo³³,直译:一窝 团结 哩 悬岩 蜜蜂 有意译:巢居团结者,要数岩上蜂,原文:ꐛ ꒀ ꌕ ꉐ ﹝15﹞ꆹ ﹝16﹞,ꏃ ꃀ ꋍ ꂷ ꁨ ;

转写:dʑi²¹ʑo²¹ sɔ³³ha³³ li³³, ʂɿ²¹mo²¹ tshɿ²¹ma³³ bo²¹;直译:蜜蜂 三百 哩 领头 一个 有

意译:蜂群千千万,蜂王就一只;

注释:﹝14﹞ꐛ ꑿ :彝语词汇中有些词具有口语词和典籍语词(出现在典籍里面的词)的区别,此处的“ꐛ ꑿ ”是“ꐚ ”(蜜蜂)的典籍语词。﹝15﹞ꌕ ꉐ :其字面意义为“三百”,比喻数量多,意译为“千千万”。﹝16﹞ꆹ :语气助词,表示停顿,音译为“哩”。(6)

原文:ꋍ ꑷ ﹝17﹞ꋯ ꑌ ꆹ ,ꅉ ꃴ ꁬ ꃷ ꐥ ,

转写:tshɿ²¹ʑe³³ ndzi³³ȵi³³ li³³, dɯ³³vu bu ₂vu²¹ dʑo³³,直译:一户 团结 哩 地下 蚂蚁 有

意译:穴居团结者,要数地上蚁;

原文:ꁬ ꃷ ꌕ ꉐ ꆹ ,ꈝ ꃀ ꋍ ꏢ ꍬ ;

转写:bu ₂ vu²¹ sɔ³³ha³³ li³³, ɡa²¹mo²¹ tshɿ²¹tɕi³³ tʂho²¹;直译:蚂蚁 三百 哩 道路 一条 走

意译:蚁群千千万,同走一条道;

注释:﹝17﹞ꋍ ꑷ :字面意义为“一户”,实指“一窝蚂蚁”,蚂蚁为穴居动物,故此意译为“穴居者”。

原文:ꋋ ﹝18﹞ꑌ ꊽ ꉌ ꐡ ﹝19﹞,ꋯ ꑌ ꁮ ﹝20﹞ꇯ ꑌ ꁮ ꍅ ,

写:tshɿ ȵi³³ tsho ₂he³³dʑɔ³³, ndzi³³ȵi³³ bu³³ kɯ ȵi³³ bu³³ zɿ̱ ³³, 译:此 也 使人心感动 团结 敌 抗 也 敌 压

意译:真是感人心,团结抗敌也获原文:ꋯ ꑌ ꐚ ꇱ ꑌ ꐚ ꍅ ;

转写:ndzi³³ȵi³³ dʑi³³ kɯ²¹ ȵi³³ dʑi³³ zɿ̱ ³³;

直译:团结 敌 杀 也 敌 压;

意译:团结杀敌也取胜;

注释:﹝18﹞ꋋ :由中平调 (此)变成次高调的变调式,指示代词,回指前面叙述过的事件。﹝19﹞ꊽ ꉌ ꐡ :“ꊽ ꉌ ꂵ ꋌ ꎼ ꉌꐡ ”(使人的心感动)的缩略式,意译为“感人心”。﹝20﹞此句的 ⋯n1⋅v 和下一句中的 "μ* 是为了达到加强语气的目的,而把 (敌人)一词分开来运用的破词用法,极具强调的语气色彩。

(8)

原文:ꀿ ꃀ ﹝21﹞ꋯ ꑌ ꆏ ,ꌺ ꇖ ꈩ ꃅ ꌒ ﹝22﹞,

转写:pha ₂mo²¹ ndzi³³ȵi³³ nɯ³³, zɯ³³lɿ³³ ɡɯ²¹ mu³³ sa³³,直译:父母 团结 若 子孙 玩 好 欢

意译:长辈若团结,子孙何其乐,原文:ꌺ ꇖ ꋯ ꑌ ꆏ ,ꀿ ꃀ ꉌ ꌒ ꄀ ﹝23﹞

转写:zɯ³³lɿ³³ ndzi³³ȵi³³ nɯ³³, pha ₂mo²¹ he³³ sa³³ ti₂ ₂;直译:子孙 团结 若 父母 心 欢 增

意译:子孙若团结,长辈享喜乐;

注释:﹝21﹞ꀿ ꃀ :口语词“ꀉ ꄉ ꀉ ꂿ ”(父母)的典籍语词。﹝22﹞ꈩ ꃅ ꌒ :其中的“ꈩ ”义为“玩”, aH* 的本义为“天”,引申为“好”“佳”“善”等,“ꌒ ”为“欢乐”“幸福”之义,故此直译为“玩好欢”,意译为“何其乐”。﹝23﹞ꉌ ꌒ ꄀ :其中的“ꉌ ”义为“心”,“ꄀ ”义为“增加”“粘上”“贴上”等,故此直译为“心欢增”,意译为“享喜乐”。

(9)

原文:ꀿ ꇁ ﹝24﹞ꌺ ꈌ ꋧ ﹝25﹞,ꃣ ꈌ ﹝26﹞ꋌ ꀋ ꌶ ﹝27﹞,

转写:pha ₂la³³zɯ³³ khɯ³³ dzɿ ₂, vi ₂ ɯ³³ tshɿ³³ a²¹ zo ₂,直译:父啦子 口 聚 发情口 它 不 击中

意译:父子志同了,灾祸绕开行,原文:ꃌ ꇁ ꒆ ꈌ ꋧ ,ꆿ ꍯ ꏪ ꀋ ꈘ ﹝28﹞;

转写:mɿ²¹la³³ʑ ̱u³³ khɯ³³ dzɿ , la ₂tʂhɯ³³ tɕɔ³³ a²¹ ɡe³³;直译:妻啦夫 口 聚 粮食 绳 不 断

意译:夫妻道合了,不会断食粮;

注释:﹝24﹞ꇁ :诗歌中为了满足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条件(即凑够五个字或七个字)而使用的和谐语气词,没有什么实在的含义,音译为“啦”,常用的和谐语气词有:“ꇁ ”“ꇂ ” “ꀊ ”“ꀋ ”“ꊂ ” ⋯N↦#T#s 。﹝25﹞ꈌ ꋧ :本义为“口聚集”,引申转指意义为“志同道合;意见一致”。﹝26﹞ꃣ ꈌ :本义为“发情口”,民间以为诸多纠纷与此有关,由此引申为“灾祸”“灾难”“祸事”“纠纷案件”等。﹝27﹞ꋌ ꀋ ꌶ :其中的“ꋌ ”(它)是回指代词,用以回指之前叙述过的事件——ꀿ ꇁ ꌺ ꈌ ꋧ ; 是由低降调 ⋯k⋯ (被击中)变成次高调的变调式;“ꋌ ꀋ ꌶ ”的字面义为“它不被击中”,引申为“绕开行”。﹝28﹞ꏪ : 的变体形式(其韵母和声调都发生了变化的读音);ꏪ ꀋ ꈘ :字面意义为“绳不断”,比喻“源源不断”。

原文:ꋊ ꇁ ꃤ ﹝29﹞ꋯ ꑌ ,ꐳ ꊈ ꈬ ꀠ ꐛ ﹝30﹞,

转写:tshɿ ₂la³³vi³³ ndzi³³ȵi³³, ndʑi³³ɣo³³ ɡu³³ pa³³ dʑi²¹,直译:家啦支 团结 枪头 九 抱 有

意译:家族团结了,势力无比强,原文:ꊈ ꇁ ꌐ ꋯ ꑌ ,ꃆ ꇭ ꏂ ꃨ ꋩ ﹝31﹞;

转写:ɣo³³la³³sa ndzi³³ȵi³³, mu²¹ko²¹ ʂɿ³³ ve³³ dzɿ³³;直译:姻啦亲 团结 骏马 金 饰 骑

意译:姻亲团结了,每每显美好;

注释:﹝29﹞ꋊ :家谱相隔七代以内的“家支”;ꃤ :家谱相隔七代以外的“家支”。﹝30﹞ꀠ :量词,展开双臂围住圆形物丈量,可译为“抱”;ꐳ ꊈ ꈬ ꀠ ꐛ :字面意义“枪头有九抱那么粗”,比喻家支武力亦即势力强大。﹝31﹞ꃆ ꇭ ꏂ ꃨ ꋩ :字面意义“骑着饰金的骏马”,比喻姻亲间每次见面都要为对方展示出最美好的一面。

(11)

原文:ꐋ ꇁ ꐡ ꋯ ꑌ ,ꆿ ꁮ ﹝32﹞ꀋ ꊈ ꎵ ,转写:tɕho²¹la³³dʑɔ³³ ndzi³³ȵi³³, la ₂bu³³ a²¹ɣo³³ʂo²¹,直译: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