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

李晓金

威海市文登区威高血液透析中心有限公司

一、引言

血液透析疗法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随着透析技术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然而,慢性肾衰患者多需终生维持透析,长期的透析治疗使他们在精神上承受很大的压力,会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调查

(一)调查对象

选取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排除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调查的患者。

(二)调查方法

采用专业的心理量表,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同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治疗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心理需求等。

(三)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部分患者对疾病的预后感到担忧,担心透析治疗的效果和长期的医疗费用;有的患者因疾病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受限、活动减少等,产生失落和无助感;还有的患者由于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疲劳。具体表现如下:

1.焦虑情绪:许多患者对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疑虑,担心透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同时,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也感到焦虑,害怕疾病影响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

2.抑郁情绪:由于肾功能多为不可逆性损害,患者一旦了解到除肾移植外,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治疗方法,而它只能代替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不能代替正常肾脏的内分泌等功能,容易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长期的疾病折磨和生活质量下降也会使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抑郁症状。

3.恐惧心理:一些患者对透析治疗过程中的穿刺、血液体外循环等操作感到恐惧,害怕疼痛和感染。此外,对疾病的进展和死亡的恐惧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4.孤独感: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治疗,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过程相对枯燥。与外界的交流减少,容易产生孤独感。同时,部分患者担心自己的疾病会给家人和朋友带来负担,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加重了孤独情绪。

三、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用热情、耐心、专业的态度对待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沟通中,要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意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二)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包括透析的原理、过程、注意事项等,让患者了解透析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患者对透析的恐惧和疑虑。同时,讲解疾病的治疗进展和康复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对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患者,护士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患者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

方式,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生活观。

(四)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这些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五)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支持。同时,组织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治疗经验和生活感受,让患者在相互支持中增强信心和勇气。

四、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估

(一)评估方法

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我们采用科学、严谨的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相关指标进行评估。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这两个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能准确反映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同时,为全面了解干预效果,还观察患者治疗依从性,包括按时透析、规律服药等情况。生活质量的评估则涵盖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等多个维度,通过详细且多方面的评估,为判断干预效果提供有力依据。

(二)评估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精心实施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呈现出显著的积极变化。从量表评分来看,焦虑、抑郁等评分不仅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降低,这直观体现出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治疗依从性方面,患者能更自觉地配合透析治疗、遵循饮食和运动管理方案。生活质量上,患者情绪趋于稳定,不再被负面情绪过度困扰,对生活的满意度显著增加,生活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五、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良心理状态,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放松训练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措施,从多个角度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心理护理干预还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部分护士对心理护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心理护理干预的时间和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等。因此,需要加强对护士的心理护理培训,提高护士的心理护理水平;同时,合理安排护理资源,确保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

六、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状态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干预应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综合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模式,不断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艳,谢苏君,肖汇琼.程序化护理联合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3,34(04):87-91.

[2]罗丽清,叶焕珍.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3,29(23):175-177.

[3]罗丽清,张晓莹.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婚育与健康,2023,29(21):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