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思考

作者

房倩

安徽省马鞍山市皖江工学院

1 引言

在全球化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的需求与挑战。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基础 [1]。它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更是一种思维训练和科学工具,承载着帮助学生构建自然科学体系 [2]、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重任。但是,大学物理的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提高教学实效,满足新工科建设需求,培养多元化应用型人才,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的思考与改革。

2 大学物理教学过程面临的问题

2.1 学生基础差异显著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育资源的影响,同学们的物理基础参差不齐,甚至会出现物理基础几乎为 0 的极端情形。另外大学物理的学习还需要部分高等数学的知识作为基础,如微积分、向量、微分方程等,这使得学生们的基础差异更加明显。特别是对于应用型高校,学生的个体学习习惯有着巨大差异,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物理课程的抽象性与数学深度,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这给大学物理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 教学方式单一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概念引入 - 公式推导 - 例题讲解 - 习题布置”的课堂流程。而且由于课时少,内容多,绝大部分课堂时间都是教师在进行单向知识灌输,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被动接收大量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的知识,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依然处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阶段,无法灵活应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极少进行独立思考,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3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大学物理的课程考核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占比分别为 60% 和40% 。虽然在考核过程中加入了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中占比最大的是考勤和平时作业,缺少对学生上课参与度和积极性的评价,这就使得学生认为只要完成来上课和上交作业这两件事情就可以,缺乏学习主动性,课堂“低头族”现象和作业雷同现象严重。

2.4 课程思政建设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深入,将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3]。但是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如何在复杂的理论知识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教师们面对的巨大问题。很多教师不能将科学精神、哲学思维与所学物理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而是仅通过简单添加科学家故事或政策口号等完成思政教育。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是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而是如此生硬嫁接,思政教育的效果自然无法体现。

3 大学物理教学的改进策略

3.1 优化课程设计

教师在讲授每个章节知识前,可以加入“章节知识提要”环节。带领学生共同探讨本章节的知识要点以及与已学习知识间的联系,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也通过和已学知识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学习内容。在制作教学课件时,教师可以在重难点内容上加入“小贴士”( 如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解释、推导过程中用到的已学知识内容),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尽量通过生活实例或演示实验引入概念,再过渡到公式推导,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布置作业环节,可以采取分层作业形式。布置的作业由 80% 的基础题和 20% 的进阶题组成,基础题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而进阶题可选择性完成。通过这种作业形式,既可以保证所有学生的知识巩固,也使得学有余力的同学有一定提升空间。最后,教师要注重课后反馈,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

3.2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在数字化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突破大学物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对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俞菲提出“三创新一内核”教学模式 [4]、李侠提出多样化教学模式 [5]、王姗姗提出基于 OBE 理念下的教学改革等等 [6],并且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这些改革卓有成效。分析这些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其核心是加入智慧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学习这种改革理念,构建符合自身教学实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以应用型高校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使用学习通或者雨课堂发布教学与学习相关资源,如本节课重难点、物理学家小故事及相关前沿科技的应用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预习。在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或者模拟软件反映物理现象与规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在讲解理论知识后,教师提出问题 ( 如这一理论知识在专业或前沿科技的应用情况等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教师通过在线上发布作业和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3.3 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

对于大学物理的课程考核,可依然由 60% 期末成绩和 40% 平时成绩组成,但是平时成绩应该增加更多过程性考核比重。除了出勤和平时作业外,可记录学生课堂互动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以此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后,教师可以线上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 ( 如案例分析题,开放设计题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物理知识 - 科学思维 - 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深度挖掘物理知识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在讲授热力学第二定律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态文明的哲学内涵;在讲授电磁学时,强调5G 技术和北斗卫星的技术攻坚,提高学生的科技自信。教师也可以结合科技前沿设计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增强思政教育的现实感。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说教化,注重用物理逻辑自然引入价值内涵。当然,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4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大学物理的课程目标,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物理课程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教师要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将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闫峰 , 陈玉金 , 刘晓瑜 .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与科研融合的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5,(05):49-52.

[2] 郭东琴 , 卫正统 , 李霞 . 与专业结合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J].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01):178-181.

[3] 赵帮磊 , 张倩 , 许小卫 . 大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以大学物理为例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38(05):95-97.

[4] 俞菲 . 以学生为中心的“三创新一内核”——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J]. 物理通报 ,2025,(04):7-9.

[5] 李侠 , 史顺平 . 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固体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J].科教文汇 ,2025,(07):100-103.

[6] 王姗姗, 王峰, 李颖, 等.OBE 理念引导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J]. 高等理科教育 ,2025,(02):33-41+61.

作者信息:房倩,女(1997.9—),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物理教学 籍贯(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