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建筑标准对工程造价构成及成本控制的影响分析

作者

于宁

身份证号码:140212199402080110

一、引言

在全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盛行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因高能耗与碳排放特性,向绿色建筑转型成为必然。绿色建筑标准旨在推动行业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资源并提升室内环境质量。然而,其在实践中对工程造价构成与成本控制产生诸多影响,这既关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也影响绿色建筑推广进程。深入探究这些影响,是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绿色建筑标准概述

2.1 内涵与发展历程

绿色建筑标准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性能的规范与指标集合,涵盖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及运行管理等维度。我国绿色建筑标准从早期侧重节能基本要求,逐步拓展细化,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全面科学评价。

2.2 现行主要标准体系及特点

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为核心的标准体系,重构评价技术指标,调整评价时间节点,增加等级划分,拓展内涵并提升性能要求。其系统性、科学性与引领性,推动建筑行业迈向更高绿色发展水平。

三、绿色建筑标准对工程造价构成的影响

3.1 材料成本

绿色建筑标准对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耐久性和节能性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在墙体材料方面,鼓励使用新型节能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板等,这些材料相较于传统材料,价格通常较高。以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使用新型保温材料的成本比普通材料增加了 20‰ 。同时,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要求,对装饰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等指标严格限制,导致符合标准的环保装饰材料价格普遍偏高。

3.2 技术成本

为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水等目标,需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这无疑增加了技术成本。在能源利用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安装一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初始投资较大,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费用。在节水技术方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的建设和运行也需要投入一定资金。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加了一次性建设成本,后期的维护和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

3.3 设计成本

绿色建筑设计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设计过程更为复杂,从而增加了设计成本。设计师不仅要具备传统建筑设计能力,还需掌握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和技术,在设计阶段要进行多方案的模拟分析和优化。例如,通过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不同设计方案的能源消耗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节能设计方案,这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此外,为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可能需要聘请专业的绿色建筑咨询机构进行指导,进一步增加了设计成本。

3.4 施工成本

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有特殊要求,导致施工成本上升。在施工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环境监测和控制,如对施工扬尘、噪声等污染物的控制,这需要投入额外的设备和人力。在施工工艺方面,为保证建筑的节能效果和质量,对施工精度要求更高。例如,在门窗安装过程中,要确保良好的气密性,需采用更精细的施工工艺和密封材料,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同时,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运输、储存等环节也有严格要求,进一步增加了施工成本。

四、基于绿色建筑标准的成本控制策略

4.1 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的应用

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要求从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到拆除的整个过程进行成本控制。在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建筑的选址、功能布局等因素,以减少后期运营成本。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建筑的建设成本和长期运营成本,选择性价比高的技术和材料。在施工阶段,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后期维修成本增加。在运营阶段,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能耗成本。例如,某绿色办公建筑在设计阶段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减少了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使用时间,虽然建设成本略有增加,但在长期运营过程中,能源消耗成本大幅降低,实现了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有效控制。

4.2 优化设计方案降低成本

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起着关键作用。在满足绿色建筑标准的前提下,通过价值工程分析等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例如,在建筑体型设计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形状和朝向,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同时,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在某绿色住宅小区项目中,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减少了混凝土和钢材的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此外,采用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设计,提高建筑构配件的通用性和可重复利用性,也能有效降低成本。

4.3 合理选择绿色技术与材料

在选择绿色技术和材料时,不能盲目追求高端和先进,应综合考虑技术和材料的性能、成本以及项目的实际需求。对于一些成本较高但节能效果不显著的技术和材料,可根据项目情况谨慎选择。例如,在一些光照条件不足的地区,盲目安装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且成本较高。相反,可优先选择一些成熟、性价比高的绿色技术和材料,如高效节能灯具、节水器具等。同时,加强对绿色技术和材料市场的调研,通过集中采购、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4.4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对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因工期延误导致的成本增加。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减少因质量问题引起的返工成本。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在某绿色建筑施工项目中,通过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对施工进度、质量和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延误,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

五、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某 10 万平方米绿色商业综合体,按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涵盖商业、写字楼与酒店等功能,地处城市中心,配套完善。

5.2 绿色建筑标准实施对造价的影响

材料成本因采用高性能隔热玻璃等环保材料增加约 15% ;技术成本因安装地源热泵等设备提升约 20% ;设计成本因专业咨询与多轮模拟增加约 30% ;施工成本因环境管理与精细工艺增加约 10% ,整体造价较传统项目提高约 12% 。

5.3 成本控制措施及效果

项目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优化设计、合理选材并加强施工管理。运营阶段,能源消耗成本降低约 30% ,设备维护成本降低约 20% ,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有效控制与良好效益。

六、结论

绿色建筑标准虽在材料、技术、设计与施工环节增加工程造价,但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设计优化、合理选材及施工管理等策略,可实现成本有效管控。从长远看,绿色建筑在节能降耗、提升品质与减少环境影响方面优势明显,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企业应积极应对,创新成本控制方法,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菊嫄,刘森,刘元森.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路径探究[J].模型世界,2025(6):156-158.

[2]张永靖.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1(3):68.

[3]王二辉.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9(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