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治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探索实践
邢瑞渊
身份证号:622424199403120076 邮编:831500
摘要: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此背景下,作为“预防为主”核心实践载体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其重要性与日俱增,是有效预防事故、保障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前端防线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隐患排查治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旨在系统探讨隐患排查治理的内涵、重要性,在分析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隐患排查治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路径,构建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体系;实施隐患的精准识别、;建立多维度的隐患整改提醒与监督机制,以期为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隐患排查;安全管理;隐患跟踪
引言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此背景下,隐患排查治理作为“预防为主”核心原则的具体承载,已成为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和前端防线。它如同一把手术刀,精准剖析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点,是防范风险的“探雷器”,是化解危机的“先手棋”。深入探索隐患排查治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路径,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运作机制,对防范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意义。本文旨在结合当前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系统探讨隐患排查治理的内涵、应用实践及优化方向。
1相关概念
1.1隐患排查治理的内涵
隐患排查治理并非简单的安全检查与修复行为的叠加,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旨在运用系统性思维对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管理制度持续进行主动识别、科学评估、及时干预和动态监控的行为过程。其本质在于深度挖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因素。实践中,“隐患”具有多样性与潜在性特征,通常可归纳为四类:源于人为操作的隐患、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漏洞与缺陷、以及环境条件的非常态变化,如作业场所狭小杂乱、通风照明不足、极端天气影响[1]。而“治理”则是一个严谨的闭环管理流程,涵盖了隐患发现、科学分析评价、分级制定整改方案、限期落实措施、严格验证效果、后续持续巩固的全周期管理过程,确保每一个隐患都被彻底“消灭”。
1.2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
在安全生产的复杂链条中,隐患排查治理处于风险管控的最前沿,其重要价值体现在战略层面与实践成效的紧密耦合。从根源上看,安全事故的发生几乎都遵循“事故前存在隐患—隐患演化升级—触发事故爆发”的客观规律。实践反复证明,高达90%以上的事故可通过早期彻底消除潜在隐患来避免。因此,将资源与精力投入到隐患排查治理中,具备远超事故处置的投入产出效益。它强调关口前移、精准预防,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的革命性转变。系统性地推行隐患排查治理能显著提升企业对各类风险的动态辨识和前瞻控制能力,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2]。这不仅为企业筑牢风险防范堤坝,更能显著提升内部安全文化氛围,塑造员工遵章守纪、主动避险的行为模式,最终为企业创造安全、稳定、高效的经营环境。
2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2.1未落实安全管理职责
部分企业虽建立起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等架构,但在实际运作中,“安全”常常沦为口号或装饰品,安全管理职责的明确划分与有效传导遭遇现实阻隔。“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三管三必须”原则未能真正压实。高层管理者精力集中于效益指标,对安全管理多停留在口头重视或形式性的报告批示。中层部门负责人默认安全管理仅为安全部门职责,对其业务范畴内的安全风险缺乏系统排查与监督[3]。一线员工对具体操作规程及自身安全职责认知模糊不清。当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启动后,业务部门、现场管理人员与安全管理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情形司空见惯,难以真正回溯到责任人进行问责,使得责任体系流于形式且无威慑力。职责未能有效穿透层层组织架构并抵达作业末梢,成为诸多隐患潜伏滋长却无人问津的根本症结。
2.2安全工作管控缺失
在隐患排查治理的战术层面,许多企业存在显著的管控机制缺失现象,导致了治理的低效化和虚置化。具体表现在排查主体僵化单一,常依赖有限的专职安全员进行蜻蜓点水般的例行检查,一线员工的集体智慧未被充分激发参与其中,导致大量日常化、动态化的细微隐患从视线中流失。排查行为本身也存在随意性和片面性,未能形成从日常岗位自查、部门定期巡查到管理层专项督查的层级化排查机制,周期设置亦缺乏科学依据。排查缺乏系统指引,表现为无细化的排查标准、无清晰的流程规范、无明确的追踪要求,现场人员仅凭个人经验展开排查活动,深度与广度严重受限。对发现的隐患记录管理混乱无章,处理流程模糊不清,整改工作缺乏有力的资源保障和时效要求,对整改结果的验证环节常被忽略或草率执行。诸多漏洞致使不少已发现隐患未能及时有效治理,为事故留下巨大隐患空间[4]。
3隐患排查治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体系
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框架是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效力的根本保障。首要任务是制订符合行业特性、工艺特点且切合企业自身风险状况的隐患排查分级指导规则和判定标准,确保在排查时有据可循、有标可对。通过制定简明实用的《隐患排查治理作业指导书》,对全员排查职责、工具方法、记录格式等作出统一规范。核心制度设计在于健全“双责任三落实”机制,即明确每一个隐患点位的治理责任单位(班组/部门)与具体督办责任人,并在流程上确保“整改方案落地、整改完成限期设定、效果核实验证”三个关键环节无缝对接。同时建立涵盖从排查发起、隐患记录建档、级别评估、措施制定、资源分配到整改执行、闭环确认的全程可追溯电子流程档案系统[5]。整合内部已有资源与制度,将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清单纳入年度岗位绩效考核标准,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占据重要权重份额,促使各级负责人深度参与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管理[6]。
3.2隐患跟踪治理
通过数字化管理进行隐患整改跟踪公示,对于排查出的隐患上传至智慧HSE信息平台,同时隐患由属地部门经理进行审核,根据五定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和责任人,落实隐患整改,HSE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验收监督,确保隐患整改闭环。如有疑似重大隐患,则由隐患发现者上报HSE部,HSE部组织HSE委员会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分析评估和确认。重大事故隐患由HSE委员决议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公司各级部门相关负责人将重大事故隐患纳入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中,及时汇报并跟踪整改。HSE部监督汇报重大隐患整改治理情况,直至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并及时报告复查验收情况,实现闭环管理。每月定期开展隐患整改分析会,系统梳理反复多发的隐患,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并制定契合实际的隐患排查标准。全面整合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所提出的要求,精准明确各环节对应的安全注意事项。借助该定期召开的会议,企业得以全面且客观地通报各部门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详情,深度剖析现存隐患背后的成因与既有管理模式中的欠缺之处。通过深入研讨,为各部门后续推进隐患整改管理工作明确关键的关注要点,确保整改方案与管理措施能精准、有效地落地实施[7]。建立定期下发隐患完好安全标准的机制,倡导全员积极参与学习,促使全体员工深刻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以此营造浓厚的隐患整改提升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强化员工应对实际问题的实操能力。
3.3隐患整改提醒
借助现代办公手段,通过邮件这一高效信息传递渠道,每周准时向隐患整改相关部门精准通报当前隐患的整改进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四色标识法进行直观区分与强力警示:将红色醒目地标记为超期隐患;橙色用以标注7日内即将超期隐患;黄色对应7日以上15日内超期隐;绿色则代表15日以上整改期限。利用人类视觉对颜色差异的高度敏感性,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查看效率,让整改责任人一眼洞悉隐患的紧急程度,深刻警醒其整改紧迫性。在鲜明色彩的持续刺激下,切实激发并提升整改意愿,促使各部门主动作为、按时履约。由此,企业得以构建起从隐患排查、通报、整改到复查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真正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8]。
4结语
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预防性工作,其在安全管理中发挥关键支撑和预警作用的价值日益彰显。通过制度完善、有效跟踪与智慧提醒等创新手段构建治理闭环系统,有助于解决现实中职责不明、管控缺位、意识薄弱等治理障碍。未来推动隐患治理深度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与生产流程数字化平台无缝融合,将成为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必然方向。唯有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不断强化科学治理手段,方可筑牢企业安全生产根基,构筑牢固的安全生产长效防线,真正迈向安全、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朱海树.隐患排查治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探索实践[J].化工安全与环境,2025,38(07):93-96.
[2]乔申.提升施工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效果的探讨[J].建筑安全,2025,40(07):78-81+85.
[3]陆华,陈海华.隐患排查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成效研究[J].化工时刊,2025,39(03):56-60.
[4]王振军,袁磊,杜振东.煤矿通防隐患排查治理的智能化转型策略研究[J].信息与电脑,2025,37(10):133-135.
[5]崔永伟,单俊昊.化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研究[J].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2025,(05):183-185.
[6]王健.浅析油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5,45(07):55-57.
[7]杨昆霖,谭光成.化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23):70-72.
[8]罗孟然,刘加龙,王明锐.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探究与建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