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作者

衣鹏

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 辽宁省营口市 115007

一、全面从严治党与党员教育管理的理论概述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与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 涵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求对党员、党组织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严” 强调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肃执纪,以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约束党员行为;“治” 则突出问题导向,通过持续整治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

(二)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与目标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能够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提升党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规范党员行为,确保党员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党员教育管理的目标是培养造就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全面从严治党与党员教育管理的关系

全面从严治党与党员教育管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全面从严治党为党员教育管理指明了方向和要求,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纪律约束,促使党员教育管理更加严格、规范、有效。党员教育管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具体实践,通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能够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纪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要求

(一)强化政治建设,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

全面从严治党首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强调对党的忠诚。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通过深化理论学习、开展警示教育、组织政治体检等方式,使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政治路线贯彻到底、落实到位。

(二)落实主体责任,压实各级党组织管理责任

各级党组织是党员教育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必须强化主责主业意识,做到管思想、管作风、管纪律全覆盖。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融入日常、严在经常,坚持把党员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定期研究部署、动态管理、效果评估等工作机制。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教育管理实效落到实处。

(三)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补齐短板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员队伍中存在思想松懈、宗旨意识淡薄、能力不足等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精准发力。通过日常考核、民主评议、谈心谈话等手段,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和履职表现,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管理措施。对于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松弛的党员,应强化思想引导和纪律教育;对于能力本领不强的党员,应加强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把问题整改与教育提升有机结合,实现党员素质全面提升。

(四)注重实效性与系统性,推动教育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党员教育管理必须注重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杜绝碎片化、形式化倾向。要根据党员成长规律和工作实际,科学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做到内容有侧重、方式多样化、时间安排合理。通过完善学习制度、创新活动载体、强化成果运用,推动教育管理工作形成闭环,确保取得实效。同时,探索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动态跟踪反馈机制,把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党内监督体系,真正实现党员教育从“集中突击”向“日常经常”、从“被动应付”向“主动自觉”转变,形成全周期管理的良好格局。

三、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党员思想观念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党员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一些党员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产生怀疑,甚至出现信仰缺失、行为失范等问题。例如,个别党员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丧失原则,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此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成长背景的党员,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增加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使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面临更大挑战。

(二)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的滞后性

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主要以集中授课、开会传达、发放学习资料等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这种 “填鸭式” 的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在信息时代,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对教育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部分党组织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开展教育活动,无法满足党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线上学习平台内容更新不及时,功能单一,缺乏互动性,党员参与度较低。同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党员的个性化指导和分类管理,不能根据党员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案,影响了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四、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的主要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用好红色资源,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革命遗址、英模人物事迹等,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育,引导党员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化“四史”教育,增强历史自信,汲取奋进力量。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提升教育感染力和引导力,使党员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进一步筑牢精神之基,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组织管理方式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清单式管理

完善党员日常管理制度是提升教育管理质效的重要保障。引入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党员的学习情况、志愿服务、履职表现等量化积分,建立可视化的管理体系,增强党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结合积分结果进行评先评优、岗位调整等,引导党员在履职尽责中争先创优。同时,推行清单式管理,对党员教育管理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人、完成标准和时限要求。通过“任务清单+问题清单 .+ 整改清单”的方式,实现教育管理工作可量化、可检查、可追溯,促使党员教育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形成全程闭环管理链条。

(三)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线上线下结合,提升培训吸引力与实效性

依托线上线下资源,构建融合互补的新型培训体系。线上依托网络课堂、移动端微课、直播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党员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线下则通过专题讲座、实践锻炼、研讨交流等方式,强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提升学习深度。注重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层级党员的实际需求,定制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方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四)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反馈体系

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体系,细化学习内容、参与程度、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指标,注重过程管理与结果运用相结合,防止考核流于形式。采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动态跟踪党员教育管理成效。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明确优秀党员表彰奖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党员及时激励,对履职不力、学习滞后的党员进行提醒、约谈或组织处理,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分明。建立完善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党员对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实现教育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提升,真正把教育成果转化为党员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

结论:

可见,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员教育管理必须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创新理念和方法。通过强化政治建设、压实主体责任、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及考核评价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能够有效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先进性。今后需坚持系统推进与创新驱动相结合,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为实现党的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欣欣.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国企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J].新丝路,2023(36):190-192.

[2]李佩佩.“五个创新维度”背景下从严治党综合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J].大武汉,2022(2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