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结构主义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王佳乐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引言

在当今时代,民族学研究呈现出不断蓬勃发展的态势,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研究深度也在不断拓展。我国已全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学中国化建设与发展问题。[1] 民族学主要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社会结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结构主义可谓社会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范式。作为其核心概念,“结构”可能是社会科学中最重要却最难以捉摸的语汇。[2]

研究结构主义在民族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结构主义的运用有助于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其次,能够揭示民族社会的共性。民族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一门学科,较多关注对中国本土不同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质。[3]

再者,结构主义为民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结构主义强调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关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内在逻辑,这促使民族学研究在方法上更加多元化、科学化,有助于提升研究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一、结构主义的理论溯源

结构主义的理论体系是由法国人类学家、思想家列维一施特劳斯所确立的,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但是结构化的思考方式却并不是列维一施特劳斯的首创。

首先,现代语言学起到了极为关键的启发作用,其中索绪尔的语言结构理论更是有着奠基性的影响。他所建立的有关语言系统的一系列术语,如共时与历时、能指与所指、横组合与纵聚合等,都被移植到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中去。[4]

其次,人类学与社会学也对结构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埃米尔·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其独特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文化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

第三,结构主义理论还具有一定的哲学与心理学渊源。皮亚杰指出 , 认知结构既不是形成于物理客体之中 , 也不是先验的存在于主体自身中 , 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联结起来的理论来加以说明。[6]

列维 - 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方法强调共时分析,聚焦于系统内部的关系和结构,同时通过对二元对立现象的识别和对比来揭示结构的深层。[7]

二、结构主义在民族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在结构主义者看来 , 结构无处不在 , 它们存在于自然与文化、艺术与科学之中 , 任何具有非个体性本质的事物都具有某种结构 , 它可以是有形的 , 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物。[8]

以中国的彝族为例,其特有的构建民族社会秩序的方式,在彝族的亲属关系结构上就具有鲜明的特点。彝族亲属制度一般包括亲属关系、亲属观念和亲属称谓三部分社会规范 , 并不同程度作用或影响亲属称谓的音节繁简、义项多寡、语义差异、范畴边界。[9]

再看蒙古人,他们游牧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部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蒙古人的亲属关系结构。亲属称谓词是一种语言中最能表现其民族文化特点的词汇类别,在蒙古语德亲属称谓中,对于家族内部的亲属关系有着丰富的文字来描述,对于姻亲关系也格外重视,因为草原生活中往往需要不同的家族、部落之间的互相配合,以及姻亲之间的姻亲关系。[10]

三、结构主义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优势与局限

(一)结构主义的优势

传统的民族学研究,往往侧重于对某一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艺术表现形式等进行罗列和介绍,对其表面描述和记录的民族文化现象进行研究。但是,结构主义却超越了这一现象本身,深入到它的背后去探求其中隐藏的结构与规律。对于列维- 斯特劳斯来说,结构是无意识的心智结构,其逻辑是差异和对立。结构赋予社会世界的差异对立表现为差异性的内容系统。[11] 在列维 - 斯特劳斯看来,神话思维与科学思维遵循同样的智力逻辑,是一种独立完善的抽象思维。 [12]

作为深具哲学气质的理论人类学家,列维 - 斯特劳斯构建了具有“元人类学”意义的结构人类学,意在处理人类的无意识层面上的心智运作机制。故在探讨亲属关系这一传统人类学的主要议题时,列维 - 斯特劳斯关注的不是“亲属关系”本身,而是“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3]

(二)结构主义的局限性

结构主义在民族学研究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便是其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脱节问题。结构主义的核心概念“结构”存在着封闭自足、形式化和非历时性的特点,当结构主义者用它来处理人类社会中各种人为结构时显然存在着问题。[14] 结构主义往往侧重于对民族文化、社会现象等内部结构的剖析,倾向于探寻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相对固定且抽象的结构模式。

但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有时会忽略这些外部因素的作用,单纯聚焦于结构本身,就使得我们对民族文化现象的理解不够全面。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处于不断变迁之中,新的文化元素融入、旧的习俗逐渐改变等情况时有发生,结构主义若脱离了这种动态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便难以准确把握民族文化的全貌以及其变化发展的脉络,从而限制了其对民族文化深度解读的有效性。

四、结语

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处在一定的系统结构之中 , 认为任何事物只有在系统整体中才能获得其意义 , 并把结构分析作为观察、研究、分析事物和现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以发现事物背后的结构模式。[15] 结构主义本质上是对经验和实践的解中心化,它将关系和结构看作是一个系统的核心。[16]

虽然在有一定局限性的情况下,结构主义仍然为我国认识民族文化、认识社会结构以及探寻民族共性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视角和方法,在民族学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后也是值得在民族学的学科中进一步研究, 对我国民族文化理论的实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帆.新时代民族学中国化建设与发展思考[J]. 民族学刊,2024(10).

[2] 李钧鹏,王东猛 . 历史社会学中的结构主义路径 [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3).

[3] 杨文笔 . 论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民族学学科 [J]. 广西民族研究,2022(02).

[4] 张庆熊 . 语言与结构主义方法论:从索绪尔出发的考察 [J]. 社会科学,2020(05).

[5] 张庆熊 . 孔德和涂尔干论社会研究中的本体论—从拒斥到发掘其科学意蕴[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6] 郎筠.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简析[J]. 科技信息,2011(15).

[7] 苏倩 .论列维—斯特劳斯德结构主义神话理论 [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11).

[8] 王晴锋,李玮杰. 结构主义中主体的命运: 从索绪尔到列维- 斯特劳斯[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9] 马林英. 凉山彝族亲属称谓性别意义探究[J]. 民族语文,2016(04).

[10] 安冉欣,安娜丽 . 浅析蒙古语和汉语亲属称谓词异同 [J]. 汉字文化,2022(S2).

[11] 李钧鹏,张鹏 . 被扭曲的结构主义:从布尔迪厄手中拯救列维 - 斯特劳斯 [J]. 江海学刊,2024(02).

[12] 肖素琴 . 科学思维、神话思维与现代性 - 以列维 - 斯特劳斯为中心的讨论 [J]. 云南社会科学,2025(01).

[13] 吴忠伟 .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分析—关于列维 - 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与人类心智运作机制的探讨[J]. 求索,2024(03).

[14] 肖伟胜 . 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与后结构主义的衍生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8).

[15] 王向峰 . 从结构主义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16] 张金鸽,丁立群. 对立还是接合: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辨析[J]. 马克思主义哲学,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