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烹饪专业特色种植活动的融合与探索实践

作者

陈胜姝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引言:烹饪专业面临着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等问题。文章立足于烹饪专业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通过开展特色种植活动,让学生参与食材从种植到烹饪全过程,既增强学生对食材认知又提升职业技能,培养热爱劳动情感,形成专业教学特色。文章从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内容、种植活动对接专业需求、融合模式创新教学路径三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实践中取得成效与经验。

一、劳动教育融入烹饪专业,特色种植丰富实践内容

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开展劳动教育,需立足专业特点,将特色种植活动纳入课程体系。通过构建校内种植基地,打造集教学、实践、研发于一体实践平台。学校可规划建设香草园、蔬菜园、药膳植物区等功能分区,引导学生参与食材种植全过程。实践中,学校应合理安排种植计划,选择与烹饪专业密切相关农作物品种,如各类香料植物、时令蔬菜、药用植物等,确保种植活动具备专业针对性。制定科学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构建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管理机制。

特色种植活动丰富了劳动教育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各类食材生长规律,掌握种植技术要点。比如学生通过参与香草植物栽培,不仅学习种植技术还能够认识迷迭香、百里香、罗勒等西餐常用香料特性与应用方法;通过种植中药材,了解药膳原料生长特点,为后续烹饪药膳课程奠定基础。这种寓教于劳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劳动中获得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劳动教育融入烹饪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情感。通过组织主题活动,如种植季、收获节等,营造浓厚劳动氛围。将传统农耕文化、食材文化融入种植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还可开展食材种植竞赛、创新应用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教学实践中应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劳动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劳动档案,记录学生参与种植活动情况;设计多元评价方式,从劳动态度、技能掌握、创新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这种融合模式既满足国家对加强劳动教育要求,又契合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育人育技相统一。

二、种植活动对接专业需求,劳动实践提升职业技能

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梳理专业核心课程与种植活动结合点,如将香草种植与西餐制作课程对接,蔬菜种植与素食烹饪课程对接,药用植物种植与药膳制作课程对接等,实现种植活动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食材种植,能够直观了解食材生长环境、营养特性,形成对食材源头质量安全意识。这种从源头把控食材质量理念,对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价值。比如学生通过亲手种植有机蔬菜,体验无农药、无化肥生态种植过程,建立绿色健康烹饪理念;通过参与香草植物栽培,感受不同生长阶段香气变化,掌握最佳采收时机,为烹饪应用奠定基础。

通过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食材形成机理、营养成分变化规律。如通过观察不同生长阶段蔬菜口感、风味变化,掌握最佳采收期;通过比较不同品种香草植物香气特点,辨别适用菜系。这种源头认知,使学生在后续烹饪实践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使用食材,提高烹饪技艺。

劳动实践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层面,还培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职业素养。种植活动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这一过程培养学生责任感与团队意识。面对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培养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种植活动周期较长,需要持续关注与管理,这种过程培养学生耐心与坚持品质,对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融合模式创新教学路径,探索实践形成特色品牌

教师应当构建理论学习 - 种植实践 - 烹饪应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理论学习阶段,融入食材种植相关知识,如植物生长原理、土壤肥料学等基础知识;种植实践阶段,学生参与食材培育全过程;烹饪应用阶段,学生使用自种食材进行创新菜品研发。这种闭环式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一体化。创新实施项目引领教学方法,把种植活动设计为专业教学项目,如香草种植与应用项目、时令蔬菜种植与烹饪项目等,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掌握种植技术与烹饪技能。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设置阶段性任务,学生需完成种植方案设计、生长记录、收获加工以及菜品研发等工作,形成完整项目成果。

除教师评价外还应该引入企业评价、消费者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如组织自种食材创新菜品大赛,邀请行业专家、消费者担任评委,从种植技术、食材品质、烹饪技艺、创新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长期探索实践,职业院校逐步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将劳动教育成果进行系统化整理,如编写校本教材《特色食材种植与烹饪应用》,开发微课程《香草种植技术》等,形成可推广教学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如举办种植节、食材文化节等校园活动,展示劳动教育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

学校还可通过建立校园种植基地—校内实训餐厅—校外合作企业产教融合链条,形成特色产业链。学生种植食材供应校内实训餐厅,餐厅开发特色菜品向社会提供服务,实现教学、生产、服务一体化。这种模式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创造经济效益,更重要是树立职业院校特色品牌形象。

结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烹饪专业特色种植活动融合探索实践,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局限,构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参与食材从种植到烹饪全过程,既提升专业技能又培养职业素养。特色种植活动对接专业需求,使学生形成对食材源头认知,建立质量安全意识,提高职业能力。创新融合模式开辟教学新路径,探索实践形成特色品牌。这种融合模式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技并修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邵丽晖 . 种植活动融入劳动教育的思与行 [J]. 福建教育研究 , 2024(2):81-82.

[2] 杨春燕 . 种植劳动教育有何价值 ?[J]. 家教世界 , 2024(12).

[3] 谢锦棠 . 种植劳动研学样态 : 样式 , 任务与可行路径 [J]. 2023.

课 题 项 目: 中 国 商 业 技 师 协 会 2025 年 度 职 业 教 育 研 究 课 题(ZSJYB2025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