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潘佳
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包括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力工程建设通常涉及复杂的施工环境和高风险因素,因此如何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效率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强化安全管理的路径和策略,为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中的现状分析
1.1 传感技术在电力工程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传感技术凭借实时感知与数据采集能力,成为电力工程安全监测的关键支撑。在电力工程现场,各类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被广泛应用于设备状态与环境参数监测。例如,在高压输电线路中,张力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导线受力情况,及时预警因张力异常导致的线路断裂风险;温湿度传感器则用于监测变电站内设备的运行环境,避免因湿度过高引发设备腐蚀或短路。此外,气体传感器能够检测电力设备内部的绝缘气体浓度,对潜在的局部放电、过热等故障进行早期预警。通过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远程掌握工程现场的实时状态,实现对安全隐患的动态监测与快速响应,显著提升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
1.2 数据分析技术在安全事故预防中的作用
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挖掘海量监测数据背后的规律,为电力工程安全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在电力工程运行过程中,传感器、智能电表等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包含着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操作行为等信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构建设备故障预测模型。例如,通过分析变压器历史运行数据,预测其绝缘老化程度与故障概率,提前安排检修计划。同时,对人员操作数据的分析能够识别违规操作行为模式,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关联分析技术可发现安全事故与环境因素、设备状态之间的潜在联系,如降雨频率与杆塔基础沉降的关系,帮助管理人员制定更具前瞻性的预防措施,将安全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
1.3 虚拟现实技术在培训和演练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VR)技术以沉浸式体验革新了电力工程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模式。在安全培训方面,VR 技术能够模拟电力工程中各类复杂场景,如高压带电作业、变电站故障处理等,学员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操训练,避免真实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例如,通过 VR 设备模拟触电场景,让学员直观感受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强化安全意识。在应急演练中,VR 技术可构建火灾、设备爆炸等灾害场景,使演练人员身临其境地参与应急处置,熟悉救援流程与操作规范。同时,VR 系统可记录演练过程中的人员操作数据,进行复盘分析,帮助学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相较于传统培训演练方式,VR 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显著提高了培训效率与演练效果。
2 信息技术强化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2.1 智能监控系统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智能监控系统整合多种信息技术,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全方位保障。该系统通过部署高清摄像头、智能传感器和边缘计算设备,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与智能分析。例如,视频监控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可自动识别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违规操作等行为,并及时发出警报;塔吊监测系统利用倾角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塔吊运行状态,预防倾覆、超载等事故发生。此外,智能监控系统还可与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结合,将施工现场的三维模型与实时数据关联,管理人员能够直观掌握施工进度与安全状况,对潜在风险进行三维可视化预警,从而实现对电力工程施工全过程、全要素的智能化安全管控。
2.2 大数据技术在安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整合与分析,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精准支持。在安全管理中,大数据平台可汇聚设备运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人员管理数据等信息,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辅助管理人员快速掌握安全管理态势。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安全事故数据,绘制安全风险热力图,明确高风险区域与时段,合理调配安全管理资源。此外,基于大数据的预测性分析能够对未来安全风险趋势进行研判,如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极端天气对电力设施的影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用于评估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管理策略下的事故率、整改完成率等指标,为优化安全管理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2.3 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风险识别中的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强大的模式识别与学习能力,成为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识别的重要工具。在电力设备巡检中,无人机搭载 AI 视觉识别系统,可自动检测输电线路的绝缘子破损、导线断股等缺陷,相较于人工巡检效率提升数倍且准确性更高。此外,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对设备运行声音、振动数据进行分析,识别设备内部的异常磨损、松动等故障。在人员安全管理方面,AI 行为分析技术可实时监测施工现场人员的行为轨迹,对打架斗殴、疲劳作业等异常行为进行预警。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与物联网设备联动,当识别到安全风险时,自动触发报警装置、关闭危险设备,实现安全风险的自主识别与快速响应,有效提升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
3 结语:
在电力工程建设领域,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安全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突破。通过传感技术、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协同运用,不仅实现了对安全隐患的实时监测、精准预警与智能处置,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更为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推进构筑了坚实屏障。然而,面对电力工程规模扩大、技术复杂度提升以及新型风险不断涌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应用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明, 李红. (2023). "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电力建设与管理》,(5), 67-79.
[2]张鹏, 刘芳. (2024). "智能监控系统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电力科学研究》,(3), 89-101.
[3]杨林, 王伟. (2022). "大数据技术在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与自动化》,(6), 112-125.
[4]刘洋, 张宇. (2021).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力工程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电力科技进展》,(2), 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