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分析与优化途径
颜秀艳
江苏省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田径是一项基础性的运动项目,对于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但当前小学田径运动训练的效果不够理想,在教学模式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对小学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途径,以期提升田径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其他体育运动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田径运动;现状;优化途径
田径运动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多种益处,有助于增强耐力、速度、肺活量以及意志品质等。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通常持续、合理的田径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他们的体魄,提升身体免疫力,促进其健康成长。但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许多小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对此,教师要积极反思当下田径训练模式,深入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优化田径运动训练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实现身心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小学田径运动训练现状分析
(一)田径运动训练计划不够合理
在小学田径运动训练中,科学合理的计划是取得良好训练效果的保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只是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对于学生完成的效果、取得的进步没有过多的关注,也没有为学生制定明确具体的训练计划,这就导致田径运动训练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没有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教师对训练取得的效果并不清楚,也就无法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后续的训练计划作出必要的调整,可能会导致训练计划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二)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不高
在小学阶段,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小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而田径运动的训练过程比较单调,通常只有跑、跳、投等动作,并且不同年级的田径项目没有太大的变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常更喜欢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的球类运动,没有意识到田径运动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也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上,减少了田径运动训练的时间和次数,导致田径运动在体育课程中的地位下降。虽然许多教师会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田径运动训练任务,但由于缺乏教师的督促,学生完成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弱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信息上、情感上的交流,与他们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并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然而,当前田径运动训练大多采用“讲解+演示”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语言说明和动作演示向学生传授田径运动的技巧,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训练,对于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这些技巧,教师则缺乏充分的了解。同时,互动性的弱化也会导致师生情感关系淡漠,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学生参与田径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二、小学田径运动训练的优化途径
(一)依据小学生成长规律,合理制定训练计划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通过田径运动训练获得提升,而提升过程是具有规律性的,教师必须要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律,进而制定出符合小学生成长需求的田径运动训练目标,才能确保训练计划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构建出科学化的训练模式。从速度素质的发展规律来看,在组织速度训练的时候,速度障碍是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速度障碍指的是由于训练方式单一,学生在稳定化的节奏与步幅下持续训练,导致神经肌肉系统发展受限,进而出现速度素质发展暂停、暂缓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注重训练方式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技术的训练,避免强度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训练项目。
(二)在训练融入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田径运动的过程较为枯燥,也比较辛苦,因而提不起训练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融入游戏活动,革新田径训练的形式,营造出趣味性、竞争性的训练氛围,将学生吸引到训练活动中来。游戏化的训练方式可以带给学生愉悦的参与体验,为了获得游戏的胜利,学生们通常会全力以赴,有助于提升田径运动训练的效果。
例如在跑步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接力送水”的游戏,首先选择一段50m的跑道,画明起点线和终点线,将班中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在终点线处准备对应数量的水桶,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用水瓢接力将水从起点送到终点的水桶中,最先把水桶装满的小组获胜。相比于绕操场跑圈,这种游戏化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有趣,并且小组之间具有竞争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同时,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既要尽可能地提高速度,又要保持平衡性,以免将水洒出来,有助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和技巧,增强他们的跑步能力。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注重个体训练指导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过去以自身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将学生作为田径训练活动的主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田径训练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发掘在田径运动方面的天赋。体育教师通常会根据课程目标来制定田径运动训练的计划,但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教师要通过有效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针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以尊重、信任的态度来面对全体学生,激励他们坚持不懈,积极参与训练,从而落实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田径运动训练的乐趣和意义,明白田径运动对自身成长的好处,逐渐养成科学合理的训练模式,实现田径运动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是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基础项目,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小学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不够理想,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反思当下田径运动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根据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制定训练计划,融入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并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指导,以此来改善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以科学化、高效化的田径运动训练模式,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明辉. 增强体质 均衡发展——谈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J]. 数码设计(下),2021,10(2):189.
[2] 李维刚.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体育游戏[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116-117,120.
[3] 陈钟鹏. 试析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的反思[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