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金约束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造建设声学问题优化方案研究
王亚平
云南省峨山县融媒体中心 653200
一、引言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信息传播的重要枢纽,在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基层群众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对节目制作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良好的声学环境是保障节目音频质量的基础。然而,受资金约束影响,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改造建设过程中,声学问题的处理往往不尽如人意,严重制约了节目传播效果。因此,研究基于资金约束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造建设声学问题优化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造建设中的声学问题分析
(一)混响时间过长
混响时间是衡量声学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一些场所,如演播室、录音室等,由于空间布局不合理、吸声材料使用不当或不足,导致混响时间过长。这使得声音在空间内多次反射,相互叠加,造成声音模糊不清,影响语言清晰度和音频质量。尤其是在进行新闻播报、访谈节目录制时,过长的混响会使观众难以听清内容,降低信息传播效果。
(二)噪声干扰严重
外部噪声:县级融媒体中心通常位于城市或乡镇的繁华区域,周边环境复杂,交通噪声、商业活动噪声等外部噪声源较多。这些噪声通过墙体、门窗等传入室内,严重干扰节目录制和播出。例如,靠近主干道的融媒体中心,在录制节目时,频繁的车辆行驶声会夹杂在音频中,影响节目质量。
内部噪声:除外部噪声外,融媒体中心内部的设备噪声也是一大问题。如空调系统、通风设备、服务器等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声。特别是在录音室等对声音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这些内部设备噪声会对音频录制造成干扰,增加后期音频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三)声学缺陷导致声音分布不均
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存在声学缺陷,如房间形状不规则、存在大面积平行墙面等。这些缺陷会导致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使得声音在室内分布不均匀。在一些区域声音过强,而在另一些区域则声音过弱,影响听众的听觉体验,也不利于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声音监测和调整。
三、资金约束对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一)吸声、隔声材料选择受限
在解决声学问题时,吸声和隔声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然而,资金约束使得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材料采购上受到限制。高质量的吸声和隔声材料往往价格昂贵,如专业的声学纤维板、隔音毡等,这超出了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预算。因此,在实际改造建设中,可能只能选用一些价格较低但声学性能相对较差的材料,难以达到理想的声学效果。
(二)声学设计与施工专业服务不足
专业的声学设计和施工团队能够根据融媒体中心的功能需求和空间特点,制定合理的声学解决方案,并确保施工质量。但聘请专业团队的费用较高,对于资金紧张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可能无法承担。这导致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声学设计和施工方面缺乏专业性,仅凭经验进行操作,难以有效解决声学问题。
(三)设备更新与维护困难
为了改善声学环境,需要配备一些专业的音频设备,如降噪设备、音频处理器等。同时,对现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也是保证声学效果的重要措施。然而,资金不足使得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设备采购和维护方面面临困难,无法及时更新老化设备,也难以对现有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进一步影响了声学环境的优化。
四、基于资金约束的声学问题优化方案
(一)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功能分区优化:根据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业务需求,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将对声学要求较高的区域,如录音室、直播间等,设置在远离噪声源的位置,并尽量减少与其他功能区的干扰。例如,将录音室设置在远离交通主干道的一侧,
避免外部噪声的影响。
空间形状调整:对于存在声学缺陷的空间,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对空间形状进行适当调整。如通过添加扩散体、改变墙面角度等方式,打破平行墙面结构,减少声音的反射和干涉,使声音在室内分布更加均匀。如果资金有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改造,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如在墙角设置吸声材料,改善声音传播路径。
(二)选用性价比高的声学材料
吸声材料选择:在吸声材料的选择上,优先考虑性价比高的产品。例如,聚酯纤维吸音板价格相对较低,但其吸声性能较好,且具有防火、环保等优点,适合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室内空间使用。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本地资源制作吸声材料,如使用废弃的纺织品、泡沫材料等进行加工处理,制成简易的吸声材料,降低成本。
隔声材料应用:对于隔声要求较高的区域,如录音室与外界的隔断,可以选用双层玻璃、轻钢龙骨加吸音棉的隔墙等性价比高的隔声结构。双层玻璃之间的空气层能够有效阻挡声音的传播,轻钢龙骨加吸音棉的隔墙则具有较好的隔声和吸声效果,且成本相对较低。
(三)采用低成本的声学处理技术
噪声控制技术:针对外部噪声和内部设备噪声,采用一些低成本的控制技术。如在门窗上安装密封条,提高门窗的密封性能,减少外部噪声的传入。对于内部设备噪声,可以通过合理布置设备位置、安装减震垫等方式,降低噪声的产生和传播。此外,还可以利用软件降噪技术,对录制的音频进行后期处理,去除噪声干扰。
声学扩散技术: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情况下,利用声学扩散技术改善声音分布不均的问题。例如,在室内墙面和天花板上安装扩散体,如木质扩散板、石膏扩散体等。这些扩散体能够将声音均匀地散射到各个方向,避免声音聚焦和反射,使听众在不同位置都能获得较为均匀的声音效果。
(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声学优化
设备升级与改造: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现有的音频设备进行评估,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对关键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如对麦克风进行降噪处理,更换性能更好的音频接口等,提高设备的音频采集和处理能力。同时,合理配置现有设备,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减少不必要的设备采购。
员工培训与技能提升:加强对融媒体中心员工的声学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声学素养和操作技能。员工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利用现有设备和空间,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声学优化措施,如合理调整录音设备的位置、控制录制环境的声音等,从而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提升声学效果。
五、结论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造建设中,资金约束是影响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选用性价比高的声学材料、采用低成本的声学处理技术以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声学优化等措施,可以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有效改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声学环境,提升节目制作质量和传播效果。实际案例也证明了这些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未来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资金约束因素,不断探索和创新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声学保障。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福,陈禹润.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困境与发展路径探讨[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4,45(04):119-124.
[2]肖向辉.适合即好不失精彩——县级融媒体中心高效实用电视转播车改造方案[J].西部广播电视,2024,45(24):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