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对提升救援人员实战能力的影响
罗正华 庞亚军 唐锦程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海口特勤站
随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频发,救援人员的实战能力正面临更高挑战。除了专业的技术装备和战术配合,作为“第一响应者”的他们更需要强健的体能支撑。在实际任务中,体能不仅关乎行动效率,更直接影响救援成效与人员安全。当前,部分救援队伍存在训练内容单一、评估标准不科学、体能与实战脱节等问题。本文试图从体能训练的角度,探究其对提升救援人员实战能力的实际作用,并提出优化体能训练体系的策略建议。
一、救援实战能力的构成与体能需求分析
1. 救援实战能力的核心要素
救援实战能力由多核心要素构成。首先是专业技能,涵盖搜索定位、破拆救援、医疗急救等,精准操作专业工具与掌握救援技术是实施救援的基础。其次是应急决策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救援现场,救援人员需迅速评估形势,制定合理救援方案,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关乎救援成败。再者是团队协作能力,救援行动往往需多部门、多人员协同,成员间有效沟通、默契配合,才能高效完成任务。而体能则是支撑这些要素发挥作用的关键,良好体能确保救援人员在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中,持续保持专业技能的有效施展与决策的冷静判断 。
2. 高强度环境对体能的挑战
在救援工作中,高强度环境给体能带来严峻挑战。时间上,救援任务常需争分夺秒,连续作业数小时甚至数天,对救援人员耐力是极大考验。如地震救援中,为抢在黄金 72 小时内救出更多幸存者,救援人员需长时间不间断作业。空间上,救援现场可能是狭窄废墟、陡峭山坡等恶劣环境,救援人员需在受限空间中爬行、攀爬,对身体灵活性与肌肉力量要求极高。此外,恶劣天气如暴雨、高温等也会加重体能消耗,暴雨增加救援难度与行动阻碍,高温易导致中暑、脱水,严重影响救援人员身体机能,削弱体能储备 。
3. 不同救援任务对体能的差异化需求
不同救援任务对体能有着差异化需求。火灾救援中,救援人员需身着厚重防护服,携带装备穿梭于高温、浓烟环境,对心肺功能与肌肉耐力要求高,需在高温下长时间负重作业,进行灭火、疏散群众等任务。水上救援时,水流湍急、水温低,要求救援人员具备良好水性与抗寒能力,能在水中长时间游动、拖拽救援设备与受困人员,同时要有强大的上肢力量进行绳索操作、固定船只等工作。山体滑坡救援则需要救援人员具备出色的攀爬能力与平衡能力,在崎岖地形中负重前行,搬运救援物资、挖掘被困人员,不同任务特性决定了体能训练需针对性开展 。
二、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方式
1. 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的训练结合
体能训练需将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紧密结合。基础体能训练包括有氧耐力训练,如长跑、游泳等,提升心肺功能,为长时间救援工作奠定耐力基础。力量训练通过举重、俯卧撑等方式,增强全身肌肉力量,使救援人员有足够力量搬运重物、进行破拆作业。专项体能训练则根据不同救援任务设计,火灾救援专项训练模拟高温环境,进行负重登高、穿越障碍等练习,提升在高温浓烟下作业能力。水上救援专项训练强化水中游泳技巧、潜水能力,以及在水流中控制船只的技能。通过基础与专项体能协同训练,全面提升救援人员体能素质 。
2. 模拟实战的功能性训练方法
模拟实战的功能性训练方法对提升救援人员体能至关重要。设置模拟救援场景,如模拟地震后的废墟,包含坍塌建筑、狭窄通道等,救援人员在其中进行搜索、挖掘、搬运伤员等训练,锻炼在真实救援环境中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与力量运用能力。模拟火灾场景,布置高温、浓烟环境,让救援人员练习在危险环境下快速行动、灭火救援操作。同时,结合实战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如余震、二次坍塌等,训练救援人员应急反应能力与体能应变能力,使训练更贴合实际救援需求,有效提升救援人员在实战中的体能表现 。
3. 体能训练中的评估与跟踪机制
体能训练中的评估与跟踪机制是保障训练效果的关键。定期对救援人员进行体能测试,包括耐力测试,如 10 公里长跑计时;力量测试,测量最大举重重量等,根据测试结果评估体能水平。同时,跟踪训练过程,记录训练强度、频率、完成情况等数据,分析训练效果与存在问题。例如,若某救援人员在长跑训练中进步缓慢,通过分析训练数据,可能发现其训练强度不足或训练方法不当,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增加训练强度或改变训练方式。通过持续评估与跟踪,确保体能训练科学、合理开展,不断提升救援人员体能素质 。
三、体能训练对救援实战能力的提升效果分析
1. 提升身体素质,增强任务执行力
体能训练显著提升救援人员身体素质,增强任务执行力。通过系统训练,救援人员心肺功能增强,耐力提升,能在长时间救援任务中保持良好工作状态。肌肉力量的增长使其轻松应对重物搬运、破拆救援等高强度工作。例如,在地震救援中,体能良好的救援人员可连续数小时挖掘废墟,搬运沉重建筑材料,高效搜寻幸存者。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动作敏捷性与协调性,在复杂救援环境中快速、准确完成救援操作,提升救援效率,确保救援任务顺利执行 。
2. 增强心理抗压能力与协同作战效率
体能训练不仅提升身体素质,还增强心理抗压能力与协同作战效率。经过高强度体能训练,救援人员对身体疲劳与压力有更强适应能力,面对复杂、危险救援现场,心理承受力增强,能保持冷静、专注,做出正确决策。在团队协作方面,体能相近的救援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行动节奏更协调,配合更默契。如在火灾救援中,负责灭火与疏散群众的小组,因成员体能良好,能同步完成各自任务,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协同作战效率,共同应对救援挑战 。
3. 降低任务风险与伤害发生率
体能训练对降低救援任务风险与伤害发生率效果明显。良好体能使救援人员在危险环境中行动更灵活、反应更迅速,能有效躲避潜在危险。例如在地震救援中,体能优秀的救援人员可敏捷避开二次坍塌的建筑碎片。同时,身体素质提升增强了身体对疲劳与损伤的抵抗能力,减少因长时间作业导致的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情况。在水上救援中,体能良好的救援人员能更好应对水流冲击,降低溺水等危险发生概率,保障自身安全,确保救援任务安全、顺利完成 。
四、结语
体能训练不仅是救援人员基础素质构建的关键,更是保障实战能力的重要保障。科学、系统、实用的体能训练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救援效率、延长作战时间、减少事故伤害,是现代救援力量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训结合,优化训练器材与评估机制,实现体能训练与实战需求的高度匹配,全面提升救援人员的综合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强. 《高强度体能训练对消防救援人员实战能力的影响分析》[J]. 公共安全科技, 2022(5): 33-38.
[2]王立军. 《应急救援队伍体能训练体系构建研究》[J]. 体育科技,2021(8): 42-45.
[3]刘洋. 《体能训练在提升应急救援人员心理与身体素质中的作用》[J]. 中国应急管理, 2020(3): 58-61.
[4]陈浩. 《模拟实战环境下救援人员专项体能训练探析》[J]. 体育与健康研究, 2023(2):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