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任务型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许丹清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逍林中学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语言艺术魅力,更是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学习兴趣不足、理解和应用能力薄弱。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契合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改革要求。本文旨在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路径,以期为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具体任务为中心,推动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强调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任务的完成促进学习,突出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与实践体验。任务型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主动性;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设计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或模拟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言能力与综合素养;同时注重实践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及批判性思维。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打破了单向知识传授、死记硬背的局限,更加强调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与实践性,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富有成效。

二、高中语文任务型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首要路径是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教师应结合文言文课文内容,围绕文本主题、历史事件或人物形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还原特定历史背景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与文化内涵。情境的设计应兼顾趣味性与真实性,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模拟场景或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代入感与探究欲,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与此同时,学习任务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任务应既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又能通过合理的努力完成,突出探究性、实践性与创造性。例如,可以设计角色扮演、历史情境再现、小组合作翻译与改写、创编对话或微剧本演绎等任务,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通过在解决问题、交流讨论与实际演绎中完成任务,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建构文言知识体系,还能深化对文言语言特点和文化精神的认知,从而实现以任务驱动的高效学习与能力提升。

(二)分阶段实施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需要分阶段实施教学任务,以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首先,在任务准备阶段,教师应通过提问、背景资料介绍、历史情境还原等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与作者意图,明确本次学习任务的目标与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内容,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为后续探究做好知识与心理上的准备。其次,在任务执行阶段,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文言文改写、情境表演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合作讨论、分角色演绎或将古文内容现代化改编,学生不仅能够体验文言文语言的独特魅力,还能在真实的应用情境中内化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迁移与创新运用的能力。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批判性思考与多角度理解,注重探究性学习与体验式学习的结合。最后,在任务总结阶段,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如小组汇报、演绎展示、创意讲述等形式,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策略方法。通过交流与反馈,不仅帮助学生巩固文言知识和关键语言点,还能加深对文本文化内涵、情感意蕴与审美价值的理解,真正实现由知识学习向综合能力提升的转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过程评价与多元反馈,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时,应注重过程评价与多元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采用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过程的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最终完成任务的结果,更重视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通过不断的反馈,学生可以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得到及时指导和调整,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促进自我成长。评价内容应涵盖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反馈,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此外,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效和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并激励他们在接下来的任务中更加积极投入。通过这样一种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还能在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中获得持续的进步和深度的发展,从而使文言文学习更加生动、有效,并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科学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不仅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应用与创新能力。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分阶段实施任务以及注重过程评价与多元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促进文言文素养与综合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年.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3):10-11.

[2]倪丹丹."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17(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