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主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
令狐昌娟
遵义市丰乐小学 贵州遵义 563000
引言
小学英语主题教学,以特定主题为线索,整合语言知识、技能以及文化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真实、完整的语言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语言知识碎片化的局限,使学生在主题情境中更自然地学习英语,同时也为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契机。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在主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小学英语主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困境与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英语主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困境
(一)教师文化素养有待提升
在小学英语主题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在文化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不足。例如,一些教师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缺乏深入了解,在讲解与主题相关的文化内容时,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准确的文化信息。[1] 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但缺乏将文化知识与主题教学有机融合的能力。他们往往将文化教学视为语言教学的附属品,在主题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提及一些文化知识点,没有将文化元素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导致文化意识培养效果不佳。
(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开展小学英语主题教学、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支撑。但目前,许多小学在这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学校图书馆的英语文化类书籍、杂志数量有限,且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学生对多元文化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教师筛选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文化教学资源存在一定困难。同时,校内缺乏与英语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资源。比如,很少有学校能够定期邀请外籍人士来校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与模拟国际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缺乏亲身感受和体验英语文化的机会。
(三)学生个体差异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在文化意识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上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在主题教学中,这种差异给文化意识的培养带来了挑战。
一些生活在城市、家庭文化氛围浓厚且父母重视英语教育的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较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对主题教学中的文化内容接受度较高,能够积极参与文化讨论和实践活动。而对于一些来自农村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英语文化了解甚少,在主题教学中会感到陌生和困难,难以跟上教学节奏。
二、小学英语主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关键引导者,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英语文化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讲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例如,开展关于“英美文化差异”的专题培训,详细阐述英美两国在饮食文化、社交礼仪、节日庆典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并在教学中生动呈现这些文化差异。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专业书籍等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
还应加强对教师文化教学能力的培训。通过教学研讨、观摩优秀示范课等形式,引导教师掌握将文化知识与主题教学有机融合的方法。教师要学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巧妙地将文化元素渗透到词汇教学、语法讲解、课文阅读以及口语练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中。以 “Animals” 主题教学为例,在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与动物相关的英语文化典故,如 “a white elephant”(昂贵而无用之物),让学生不仅学会单词,还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在课文阅读环节,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体现的不同国家对动物的情感态度和文化观念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文化学习渠道
为了更好地在主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学校和教师应致力于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文化学习环境。[2] 学校要加大对英语文化教学资源的投入,丰富图书馆的英语文化类藏书,订阅适合小学生的英语文化杂志,如《英语角》《英语画刊》等,让学生能够随时借阅,自主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同时,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建立英语文化资源库,上传经过筛选的优质网络文化教学资源,如英语动画短片、文化纪录片、在线互动课程等,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主题,从网络上选取合适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例如,在 “Sports” 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下载一些奥运会比赛的精彩视频片段,向学生介绍不同体育项目在国际上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体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在文化意识认知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主题教学中得到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3] 在教学目标设定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目标。对于文化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定较高层次的目标,如要求他们对英语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撰写简单的文化对比报告。而对于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设定相对基础的目标,如能够识别常见的英语文化标志,说出一些简单的文化习俗即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分组,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文化知识。同时,在评价环节,也要采用分层评价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的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自信心。
结语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这门语言,更能让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认识和接纳多元文化,为其未来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学校、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英语主题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断探索和实践,共同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英语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树宏 . 小学英语主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3(34):88-89.
[2] 张杨 . 文化意识指向的小学英语中华文化主题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40(7):67-72.
[3] 汤凌云 .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J]. 教育视界 ,2025(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