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
邢利军
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表达能力作为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建构知识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能力,愈加受到重视。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强调解题结果,而忽视了解题过程的语言呈现与逻辑表达,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清晰的思维条理与表达路径。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数学知识抽象性增强,学生若缺乏良好的表达能力,极易影响其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迁移运用。因此,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系统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围绕数学表达能力的内涵与分类展开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借鉴。
一、数学表达能力的内涵与分类
(一)数学表达能力的定义
数学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文字叙述、符号表达、图表呈现等多种方式,准确、清晰地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过程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书面解题中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语言表述,也涵盖了口头讲解中对数学概念和推理过程的有效阐释,以及借助图形、表格、函数图像等工具直观展示数学关系的能力。良好的数学表达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迁移应用,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数学表达的主要类型
数学表达能力包括多种具体类型,主要体现在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图形表达三个方面。口头表达是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讲解和数学演绎过程中,通过语言清晰地组织逻辑、阐述思路和说明结论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设问引导、同伴评价、小组辩论等形式提升学生口头表达的深度与广度。书面表达则涵盖了解题过程中步骤的书写、关键结论的推导、学习反思的记录以及简单的数学论文写作,是学生系统整理知识与清晰表述推理过程的重要形式。良好的书面表达不仅有助于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更是应对考试及后续深层次学习的基本能力。图形表达主要指通过函数图像、几何图示、统计图表等可视化手段,辅助表达复杂的数学关系与模型,增强理解的直观性和表达的多样性。学生通过图形的制作与解读,不仅能够更好地建构数学模型,还能发展空间想象力与信息加工能力。三种表达形式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学生全面的数学表达体系,是数学核心素养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提升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构建表达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提升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需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构建以表达为导向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强化数学语言的示范与引导,通过规范、清晰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语言的框架意识,并逐步习得数学术语的准确运用。其次,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表达形式,如口头说明、图表展示、文字描述、模型构建等,让表达方式更加多元、贴近实际,并营造一个包容、积极的表达氛围,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甚至能够欣赏他人的表达风格,形成良性的互动氛围。再次,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包含表达任务的活动,如基于问题情境的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及成果汇报、课堂讲题比赛、思维可视化板书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实践中体验表达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表达的能力和信心。同时,教师应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和鼓励,使学生在不断尝试和修正中优化表达逻辑、提升语言组织能力,真正将数学表达内化为思维表达的有机部分。
(二)注重数学表达能力的系统训练
在提升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过程中,系统性的训练具有基础性和持续性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全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式设计与引导。首先,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蕴含着不同的表达要求。例如,在函数解析题中,学生需要运用清晰的逻辑结构描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及图像变化等特征,训练其条理性与语言精准度;在几何证明题中,则要求学生掌握规范的证明格式,逐步推理、清晰陈述,体现其逻辑推演能力;而在统计分析题中,学生应能够结合数据图表,综合运用语言、数字与图形进行结果的描述与推理,从而实现多模态表达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数学日记”等工具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辅助训练。“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梳理解题思路,将知识结构可视化、系统化,有利于表达的条理性与系统性提高;而“数学日记”则鼓励学生以书面方式记录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解题经验与反思内容,逐步形成具有自我总结意识的表达能力。
最后,要注重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并重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多种表达情境,如小组合作讲题、黑板板演讲解、课堂问题复述等,通过语言交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而在日常作业与考试中,则要规范其解题步骤的书写,注重表述的逻辑性和准确性。通过口头与书面表达的相辅相成,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还能有效提升其综合数学表达素养,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规范性与逻辑性,更是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表达为导向设计课堂活动,构建多样表达平台,并通过系统训练逐步引导学生实现从“能说会写”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转变。通过口头、书面和图形等多维表达形式的融合发展,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在表达中不断完善思维、提升综合能力。未来的教学应更加注重表达能力与数学思维的协同发展,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用数学语言思考与交流”,为其后续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霓.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J].当代人,2018(6):111.
[2]王宁.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建模思维和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20,27(2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