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罗婷

梁平区品字小学  405200

一、性格中的“冷”与“暖”

(一)冷

第三十七回众人在新结的海棠诗社里举办咏海棠比赛,宝钗的一首诗写出了她掩藏于心的傲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1]304”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宝钗并不是她所表现出来的那般从容、与世无争,她对于自身的欣赏,只不过是隐藏于内心、时时压制,不动声色罢了。她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渲染了她性格中的冷色调,她的纯美高洁、举止有度都是处世哲学。

“冷香丸”在书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我们读者深层次了解宝钗的一个关键点。“冷香丸”是宝钗独有的一种药丸,既然是独有那么就说明它所针对的症候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宝钗到底患上了哪种病症呢?在书中可以看到,宝钗的病是由一个秃头和尚所治,认为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宝钗的热毒是与生俱来的,要想抑制这股毒就需要自然的、纯粹的东西来治疗。由此衍生出“冷香丸”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药丸,书中也较为详细的描写了材料和制作过程,十分的繁琐复杂,几乎是根本不可能配制而成,但却又十分巧合的为宝钗所得。显然这一系列的描写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安排,揭开这层具有神秘色彩的面纱,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是想通过这一粒药丸来隐晦的表现出宝钗的“俗”。宝钗之俗,俗得精致、俗得典雅、俗得不易察觉。

(二)暖

不得不说,宝钗也是一个温婉可亲的“好姐姐”,她在荣宁二府中获得一致的好评,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在众姐妹之中中,她是端庄稳重、举止娴雅的好姐姐;在长辈面前她是体察人意、人情练达的好女儿;在丫鬟面前她是温柔亲近、含蓄有致的好姑娘。

在三十七回中,众人准备结诗社,湘云意欲做东设题,宝钗提醒到做这些事情,虽然只是顽意儿,也需要花几个钱,如果湘云再往家里要的话又要被婶子数落。宝钗是知道湘云家里的情况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湘云心里是十分信赖宝钗的,因此自己的那些心酸事也愿意讲给宝钗听,是一位值得倾诉的人。随后宝钗十分体贴的替湘云想到去她们家当铺要几篓大螃蟹加上几坛好酒,四五桌里碟就可以既省心又能让大家热热闹闹的在一起玩。这一席话说的湘云心里感动至极,除此之外,宝钗还特意强调不是她小看了她,叫她千万不要多心。这样一来,湘云的心里更是对这位“好姐姐”钦佩之极。宝钗对于湘云的这一番贴心之举,说明她并不完全是一个无情之人,她洞幽悉微,能体察到别人的难处,并伸出援助之手。

二、处世中的“藏”与“露”

在《红楼梦》中作者这样写道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1]68”这几句可以说是宝钗的正传,尽得其神。在宝钗与迎春探讨如何画这院子时,宝钗说了这样一句话“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1]346”这一句更为直白的写出了宝钗平素的处世之道。

(一)藏

1. 善于克己,行为得体

宝钗在贾府中口碑一向是极好的,众人对她是赞不绝口,连觉得谁都欠她的赵姨娘也忍不住夸赞道,宝钗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对她们这种不走运的人也能照顾到。从这一方面看宝钗的确是宽厚豁达,稳重和平。

在第八回中宝玉在薛姨妈家喝酒,偏偏还要喝冷的,宝钗劝慰道酒性是热的,而五脏是热的,以热身来暖冷酒,是极易伤身的,宝玉听说如此才肯作罢。黛玉见了这情形,心里大感不自在,于是便借题发挥以雪雁送手炉为引借此讥讽他二人,说到平时自己劝慰宝玉他不肯听,人家宝姐姐一说,就当作圣旨一样,比什么都还奏效。一席酸言酸语说的宝玉无言以对,而一向宽厚豁达、从容大雅的宝钗以她博大的心胸来包容黛玉,想着她一向如此,不肯和她计较。这一份气度,这一份容量是多少今人所不能比的。

2. 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在探春宝钗协理荣国府时,凤姐就给了宝钗一句这样的评价“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1]456”,诚然,宝钗的确是一位循规蹈矩的正统封建淑女,她的大伪若真、大巧若拙,自有她的一份心计在里面。在协助探春管理大观园时,不肯多说一句,不愿多进一言,自愿甘居幕后,让探春担当主角,而自己却掩藏光芒。在这里不仅仅是因为宝钗善于藏愚守拙,还因为她深谙“枪打出头鸟”这一生存法则,更何况要在这矛盾重重、暗潮涌动的贾府中做到独善其身需要一份隐藏。在贾府中人人心术厉害,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连凤姐这样厉害的人物,都不能完全掌控,用平儿的话说凤姐稍稍再差一点儿就要被这些人治倒,落人口实。宝钗一个闺阁小姐,却能以她的智慧和手腕,逼退这些市侩小人,使得她在众多姑娘小姐中凛然难犯。

(二)露

1. 谈典故论禅宗

有着超乎寻常人的心计与手段的宝钗,不只是一昧的藏,她是有进有退,收放自如。该掩盖光芒的时候绝不自傲,该大放异彩的时候绝不含糊。有这样一个细节,在元妃省亲归来时命众姊妹作诗,一向行事低调的宝钗却在这次大展其诗意才情,使得元妃忍不住的称赞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1]149”黛玉自不必说一向才华横溢,不加遮掩,况且她有意在这次作诗比赛中大展其才,将众位压倒。可一向韬光养晦、藏愚守拙的宝钗却在这里大展其才,在这样一个盛大的场合得到了称赞,最重要的是赞扬她的人又非比寻常,而是尊贵显耀的皇贵妃,宝玉的长姐,对宝玉的婚姻大事有绝对发言权的元妃。所以聪明如宝钗,她又怎么会错过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呢,怎么会不积极的树立自己的才情与美貌兼并的形象呢?

2. 讨欢心博众赞

在贾母为宝钗过生日的时候,宝钗素日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欢听热闹的戏文,吃甜烂的食物,于是便按着贾母平时喜欢的东西说了一遍。她的这一番体贴入微的做法使得贾母更加高兴,讨得了众长辈的欢心。到饭后听戏的时候,贾母非要让宝钗先点,万般推辞之后才点了一折贾母爱看的《西游记》,她的这一举动更是顺应了贾母之心。在宝玉挨打之后,要吃莲叶羹,凤姐便命下人去找制作工具,她深知贾母也爱吃这种新鲜玩意儿,就提出让大家都尝尝鲜。贾母笑凤姐拿官中的钱做人情,凤姐说要拿自己的钱贴补进去,在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宝钗这时候开口了,说:“我来了这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1]285”她的这一番讨好更为高明,既夸奖了凤姐,也让贾母眉开眼笑。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高明的吹捧,使得爱戴高帽的贾母更是喜不自胜。宝钗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立马换来了位高权重的贾母对她的夸奖,说在自家的四个女孩儿中没有一个比得上宝钗。这就是宝钗的聪明之处,出生在皇商世家无形中赋予了她计较厉害的性格,善于把握现实。她做的这些不过举手之劳,惠而不费,一点点投资却能换来成倍的回报。这就是具有商人头脑的有利之处,使得心性单纯的黛玉败倒在她的手下。

三、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爱情斗争

宝黛钗三人爱情纠葛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宝钗是最后的胜利者。出身皇商世家,风姿卓越,品格端庄,明诗知礼,从出身到性格,从容貌到才学,她的确是一个理想的伴侣。不少中国男人还存在着“娶妻当如薛宝钗”的思想,而黛玉却是多愁善感,动不动就流泪使小性儿。在书中宝玉和黛玉总是没完没了的口角,各种闹矛盾、各种摩擦、纠纷不断,看着就觉得心累。

宝钗的冷与暖,藏与露,她性格中的复杂性,我们不做善与恶的评判。她善良的比李纨深刻,罪恶得比王熙凤高明。她秉承着时代的教养,循规蹈矩的生活,努力学习一切、应付一切。她既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却又冷酷自私,她既是最忠实的封建论理道德的卫道士,更是封建制度的殉葬品,在这场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爱情斗争里,她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脂砚斋主人评点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M]. 天津 :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

[2] 蔡元培等 . 名家品红楼 [M]. 北京 :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