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面情绪的效果分析

作者

杨艳林

昆明市官渡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孕产保健部 云南昆明 650200

产后焦虑抑郁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女性精神障碍疾病,该疾病一般发生在产妇分娩后 4-6 周内,会导致孕妇出现沮丧、易怒、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1],随着病情的持续恶化,不仅会影响产妇日常生活,甚至会导致产妇出现自杀或者幻觉等情况,严重威胁着母婴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教育治疗通过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心理调适能力和预防心理问题等方式,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态,有效应对生活压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2]。鉴于此,本研究以 123 例产后产妇为对象,旨在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方面的应用价值,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23 年11 月份至2024 年5 月份收治的123 例产后产妇为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 62 例,对照组 61 例。观察组产妇年龄 22-35 岁,均( 28.49±3.85 )岁,对照组产妇年龄 23-34 岁,均( 28.36±3.66 )岁,在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两组产妇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内容包括:(1)为产妇讲解有关育儿方面的注意事项,让产妇了解照顾新生儿的基本知识,帮助其树立照护新生儿的信心,减少产妇因缺乏自主照护新生儿的能力而引起产后抑郁。(2)告诉产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3)在情绪不稳定时可以通过深度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来帮助产妇放松身体和情绪。(4)提供倾听和鼓励,帮助产妇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5)告诉产妇学会放松自己,例如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内容基础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治疗,内容包括:(1)给孕妇布置一个温暖舒适的产房,进行音乐治疗。(2)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妇女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促进积极的情绪和行为。(3)提供支持性的心理治疗,让妇女感到被理解和支持,有助于缓解情感困扰。(4)发放相关的产后抑郁焦虑的健康资料、录音录像资料等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帮助患者解决情绪问题。

1.3 观察指标

(1)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观察两组产妇生产 30 天和 42 天产后抑郁发生情况。

(2)焦虑、抑郁评分

焦虑的症状严重程度根据总得分来判断,标准分 50 分为划界分,分越高说明焦虑情况越严重。抑郁的症状严重程度根据总得分来判断,该量表以 53 分为分界值,分越高说明抑郁情况越严重[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 )表示,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 (% )表示,行 x2 检验, P<0.05 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后 30 天和 42 天抑郁症发生率

在产妇生产后抑郁的发生人数比较,观察组产妇生产后 30 天和 42 天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是 4.84% 和 32.2% ,对照组产妇产后 30 天和 42 天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是 16.39% 和 11.48% ,观察组的产后抑郁情况低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一。

表 1 两组产妇产后 30 天和 42 天抑郁症发生率比较 [(n)%]

2.2 比较两组产妇心理教育前后前后焦虑、抑郁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后虽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有所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更低( P<0.05 ),见表 2。表 2 两组产妇心理教育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产后焦虑、抑郁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为核心的一种心理障碍,可能会伴有睡眠紊乱、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及母婴关系[4]。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改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一种新型治疗措施,帮助产妇有效预防焦虑、抑郁的手段,在治疗期间,不仅要对产妇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还要根据其心理状态其负面情绪产生原因,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通过此方式让产妇正确观念引导下,获得更多关心和爱护,减少产妇心理压力从而有效的防止抑郁症的发生[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及郁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产妇产后心理健康教育焦改善虑抑郁面情绪有很大促进作用,具有较高应用及推荐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离.产后心理健康教育对产后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5(10):127-128.

[2]官培.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15(10):213-215.

[3]蒋涵怡,王春颖.小组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及健康教育效果的改善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16(4):177-180.

[4]龚蕾,许楠敏.健康意识理论教育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锻炼知信行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1):27-32.

[5]刘海霞.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1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