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式联运协同机制:港口物流综合成本控制新探索

作者

康恺

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300456

一、引言

港口作为连接内陆和海洋运输的枢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港口物流的高效运作直接关系到货物的流转速度和成本。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往往存在运输效率低、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港口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多式联运通过将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实现货物的无缝衔接运输,为港口物流综合成本控制带来了新的机遇。多式联运作为一种创新的运输组织形式,正逐渐成为港口物流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协同机制对于提升港口物流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式联运协同机制概述

2.1 多式联运的概念

多式联运是指由两种及以上的不同运输方式,通过协作完成货物从起点到终点全程运输的组织形式。在港口物流中,常见的多式联运组合包括海铁联运、海公联运等。例如,货物从内陆工厂通过铁路运输至港口,再通过海运运往海外目的地,这一过程涉及铁路和海运两种运输方式的协同运作。多式联运打破了运输方式之间的界限,实现了货物在不同运输环节的高效转换,极大地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整体效能。

2.2 协同机制的关键要素

多式联运协同机制的顺畅运行,离不开三大关键要素。信息共享首当其冲,港口、铁路、公路运输企业等各环节需实时共享货物运输状态、装卸进度、设备可用性等信息。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各方能随时掌握货物动态,及时调整运输策略,减少等待与空驶,降低运输成本。组织协调也不可或缺,设立统一协调机构或平台,精准规划货物转运时间、地点,整合各方资源,规避运输冲突与延误,达成资源优化配置。标准化作业同样关键,统一运输设备、货物包装及操作流程标准,例如统一集装箱尺寸,加快货物在不同运输工具间的装卸速度,提升作业效率,减少因标准差异导致的货物损坏与运输延误,有效控制物流成本。

三、多式联运协同机制对港口物流综合成本控制的影响

3.1 降低运输成本

优化运输路线,通过多式联运协同机制,可以综合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选择最优的运输路线。例如,对于长途大宗货物运输,铁路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结合海运进行海铁联运,可大幅降低运输成本。研究表明,海铁联运相较于单一公路运输,运输成本可降低 20%-30% 。多式联运能够根据货物的特点和运输需求,灵活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组合,实现运输路线的优化,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运输设备利用率,信息共享和组织协调能够使运输设备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铁路车厢和海运船舶在衔接过程中,减少空箱等待时间,提高设备周转率,从而分摊运输成本。通过协同机制,运输设备能够在不同运输环节之间实现快速周转,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成本。

3.2 降低仓储成本

减少货物积压,多式联运的高效衔接减少了货物在港口的停留时间。货物能够快速转运,降低了在港口仓库的仓储需求,从而减少仓储空间租赁成本。多式联运的快速运输和高效衔接,使得货物能够及时转运,减少了在港口的停留时间,降低了仓储成本。

精准库存管理,信息共享使得港口物流企业能够实时掌握货物动态,实现精准库存管理。避免了因库存过多或过少带来的成本浪费,如库存积压导致的资金占用成本和缺货导致的销售损失成本。通过实时掌握货物的运输状态和库存情况,企业能够合理安排库存,降低库存成本。

3.3 降低装卸成本

标准化作业使得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装卸更加便捷高效。统一的集装箱标准和装卸设备接口,减少了装卸过程中的调整时间和人工操作,降低了装卸成本。据统计,标准化作业可使装卸效率提高 30%-40% ,相应降低装卸成本。标准化的装卸作业流程和设备接口,提高了装卸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货物损坏风险,从而降低了装卸成本。

四、多式联运协同机制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案例

4.1 案例一: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实践

宁波舟山港积极推动海铁联运发展,建立了港口与铁路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铁路部门能够提前了解港口货物到港情况,合理安排列车班次。同时,港口根据铁路运输计划,优化货物装卸流程。自实施海铁联运协同机制以来,该港口的货物中转效率提高了 40% ,综合物流成本降低了 15% 。宁波舟山港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港口设施,通过海铁联运协同机制,加强了与内陆地区的联系,拓展了货源腹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港口的竞争力。

4.2 案例二:上海港的多式联运一体化运作

上海港整合了公路、铁路、海运等多种运输资源,成立了多式联运运营中心。该中心负责统一协调各运输环节,实现了一站式服务。货主只需在运营中心办理一次手续,即可完成全程运输安排。通过这种一体化运作模式,上海港吸引了更多货源,港口吞吐量增长了 25% ,同时物流成本降低了 20% 。上海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通过多式联运一体化运作,实现了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五、多式联运协同机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5.1 面临的挑战

1.体制机制障碍:不同运输方式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存在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不统一的问题,阻碍了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例如,铁路和公路运输在运输许可、税费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增加了多式联运的运营成本和协调难度。

2.技术标准差异:虽然有部分标准化作业,但不同运输方式在技术标准上仍存在一定差异,如铁路和公路的限高、限重标准不一致,影响了货物的顺畅转运。技术标准的不统一导致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转换过程中需要进行额外的调整和处理,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

3.信息系统不兼容:各运输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格式和接口不统一,导致信息共享困难。例如,港口信息系统与铁路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存在障碍,影响了运输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运作。

5.2 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协调:政府部门应加强不同运输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制定统一的政策法规,为多式联运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统一运输许可制度、优化税费政策,降低多式联运的运营成本。

2.统一技术标准:加快推进运输技术标准的统一工作,建立跨运输方式的技术标准体系,确保货物在不同运输环节的顺利衔接。例如,统一铁路和公路的限高、限重标准,制定统一的集装箱尺寸和装卸设备标准。

3.推进信息系统整合:开发统一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整合各运输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提高运输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效率,促进多式联运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

六、结论

多式联运协同机制是港口物流综合成本控制的创新路径,优势与潜力显著。它能优化运输路线、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仓储及装卸成本,有力提升港口物流运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尽管发展中存在体制、技术及信息系统等方面挑战,但经政府与企业协同,通过加强政策协调、统一技术标准、整合信息系统,有望成为主流模式,为全球贸易及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帅.经济溢出视角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 PPP 投资模式与激励机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2.

[2]杨云超.港口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J].南北桥,2024(6):64-66

[3]李尚儒.基于 TDABC 的 QD 港口公司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研究[D].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