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技术研究
朱华强
永州恒通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畅通,是运维工作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极端气候频频发生,传统人工巡检的方法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输电线路的巡视需求,亟需引入新技术、新手段,守护输电线路安全。针对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人力巡检工作无法满足电网巡检工作要求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技术。
关键词:人工智能;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
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多种多样的输电线路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农村地区中,这些地区地貌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这无疑增加了输电线路巡检的复杂度。目前,传统输电线路巡检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输电线路巡检需求。无人机巡检技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故障的有效诊断和预测,降低输电线路故障风险,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为降低输电线路故障风险,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性能,在输电线路巡检领域中,加强对无人机巡检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无人机在输电线路运行中的应用特点
在输电线路的运行中,使用无人机进行输电线路的运维和检修,能够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输电线路检修主要依赖人工操作,需要人员在高空作业,这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还伴随着安全风险。而无人机可以通过配备专用扫描设备,进行输电线路的高效巡检与监测。无人机在作业时不需要人工逐一处理,通过拍摄和拼接图片即可轻松发现线路中的异常情况。在输电线路的检修过程中,无人机可以迅速检查故障区域,发现漏电或短路的问题,这种高效的检修方式,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要,降低了整个运维过程中的成本。
2输电线路巡检现状
2.1人工巡检
由于输电线路分布区域较广,所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作业环境艰苦,作业量大。当输电线路位于高山、跨越江河、横穿沙漠时,人工巡检方式会面临巡检时间长、巡检效率低、巡检成本高、作业难度大、操作风险高等问题。由此可见,人工巡检方式过于落后,已无法满足现代化输电线路的巡检需求。
2.2机器人线路巡检
机器人线路巡检作为自动化线路巡检方式,主要适用于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巡检工作。尽管机器人线路巡检方式具有较高的巡检精确度,但是,其仍存在线路巡检效率低、巡检距离短等问题,不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2.3载人直升机线路巡检
载人直升机巡检能够迅速覆盖大片区域,能够对输电线路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这种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路中的潜在问题,如导线断股、绝缘子破损等。同时,载人直升机巡检还能在恶劣天气或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作业,确保了巡检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然而,载人直升机巡检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成本较高、对飞行员技术要求高等。因此,该巡检方式同样难以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
2.4无人机线路巡检
无人机巡检方式具有机体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操作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巡检中。无人机可采用无线遥控设备,对自身飞行状态进行智能化管控。在具体应用中,无人机可自由搭载各种小型设备,如信息传输设备、图像采集设备。通过利用以上小型设备,可向地面工作站发送和传输无人机所采集的巡检信息。与其他巡检方式相比,无人机巡检主要适用于地理环境恶劣的巡检任务。由于输电线路所处地理环境往往比较复杂、恶劣,为简化巡检人员的工作量,保证巡检人员作业过程的安全性,无人机巡检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输电线路巡检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3基于人工智能的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技术研究
3.1航拍及公开数据集
3.1.1获取图像数据
在构建无人机巡检图像数据集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从网络公开数据集CPLID中,获取包括无人机拍摄普通绝缘子、普通防震锤等信息的图像以及包含缺陷绝缘子的图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TVSeg算法,将曲线绝缘子的图像从原始图像集合中分离出来,并利用仿射变换,将缺陷绝缘子图像与原始背景图像相融合,生成大量图像。同时,为获取更为贴合当地输电线路的输电线路故障图像,丰富数据集,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同时段,利用无人机拍摄当地输电线路的故障图像,并且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输电线路中常见的故障包括鸟窝,包含绝缘子缺失这类故障在内的绝缘子故障。
3.1.2标注图像故障
标注图像中的故障点时,可以先对数据图像进行分析,并利用目标标注工具LabelImg对图像中待检测的目标进行标记。若没有待检测的故障,则不对其进行任何标注,若图像存在绝缘子缺失、鸟窝等故障,则利用矩形框对其加以标注,考虑到不同的标注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提高标注工作的可靠性,工作人员可以将目标标注结果以.xml文件的形式输出。并且,文件中应包含检测目标类别、图像最大矩形左上角坐标点、右下角坐标点等信息。在完成标注工作后,工作人员可以参照标准格式,生成标注文件与图像数据集。
3.2巡检图像智能生成
3.2.1构建基于StyleGAN2的图像生成网络
为提高故障判别准确性,可以利用已收集到的图像数据,对无人机目标检测系统加以对抗网络训练。生成式对抗网络是一种利用无监督训练方法,开展复杂数据分布拟合工作,构建深度学习模型,为后续图像数据分析提供支持的训练模拟方法。在图像分析环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无人机巡检系统学习实测图像中的目标、环境,并进行智能建模工作,生成基于实际场景的多特征样本图像,扩充数据库,丰富待检测故障环境图像特征,为后续故障智能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输入数据。
3.2.2构建基于残差结构的图像判别网络
为判别输入图像的真实性,工作人员可以将残差结构引入无人机巡检网络体系中,在增加网络深度的基础上,缓解梯度消失的问题。在分析过程中,系统可以在卷积层与LeakyReLU激活函数层的共同作用下,提取输入判别网络的生成层图像或真实图像的模块,并使用残差块加深网络深度,然后将上一层网络提取到的特征信息传输至网络深层结构中。
3.3数据集图像增强法
第一,设定图像旋转角度与方向,对图像进行旋转或翻转处理,强化无人机处理不同角度输电线路故障的鲁棒性;第二,为图像增加高斯噪声、椒盐噪声,增强无人机故障检测工作中,成像探测器对噪声的鲁棒性;第三,为避免无人机巡检系统仅能分析位于图片中心的故障,可以对图像的中心加以移动;第四,为增强无人机巡检系统对不同大小图片的分析能力,在数据增强环节,可以设定图像的缩放系数与中心裁剪范围,改变图像大小。
3.4图像误差与实际误差的转化
为提高故障点位置分析工作的准确性,需要将像素误差转化为实际的误差,以便达到实时更新无人机目标点,降低后续故障运维检修工作难度的目的。由于无人机巡检系统检查的目标为输电线路,因此,在分析图像误差与实际误差的转换关系时,仅需要考虑水平位置的偏差,垂直方向的偏差不需要修正。
结束语
在输电线路使用时间不断延长、周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输电线路的工作状态将发生变化,进而威胁电力运输工作的安全性。为实现输电线路运转状态的高效管控,供电公司在应用无人机巡检系统开展输电线路巡检工作时,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系统,提高无人机巡检系统的灵活性,丰富无人机的巡检功能,在提高巡检工作自动化水平的基础上,为输电线路故障的高效排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梓耀,罗庆全,萧文聪,等.电网厂站接线图人工智能识别关键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3,47(02):115-124.
[2]杨晓东,严剑峰,刘佳霖.结合深度强化学习与人工经验的电网输电断面功率调整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3,47(15):133-141.
[3]吕奇峰,陈颖,肖谭南,等.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配电网超分辨率量测生成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3,47(05):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