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强电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以工业应用为例

作者

万群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强电系统作为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的安全和效率。本文围绕强电系统的稳定性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首先,对强电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其次,详细介绍了静态稳定性分析、动态稳定性分析、暂态稳定性分析及黑启动分析等稳定性分析方法;再次,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多目标优化、发电机调度、潮流控制及引入FACTS装置等优化策略;最后,以工业应用为例,对优化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强电系统;稳定性分析;优化策略;工业应用

一、引言

强电系统作为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稳定性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工业负荷的不断增长和电力系统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强电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愈发突出。本文旨在通过对强电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工业应用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

二、强电系统稳定性概念及影响因素

(一)稳定性概念

强电系统的稳定性通常定义为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恢复到原始运行状态的能力。根据扰动的大小和性质,可以将稳定性分为静态稳定性、动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关注的是系统在受到小幅度扰动后的恢复能力,动态稳定性则关注系统在受到较大扰动后的恢复能力,而暂态稳定性则关注系统在受到严重扰动后的恢复能力。

(二)影响因素

影响强电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发电机特性、电力网络结构、负荷特性、控制策略以及电力电子设备。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电力网络的拓扑结构、阻抗特性和短路容量也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负荷的类型、大小和变化速率也会对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此外,电网控制策略如频率控制、电压控制等,以及电力电子设备的动态特性,也对维持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三、强电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一)静态稳定性分析

静态稳定性分析是对强电系统在受到小幅度扰动后的恢复能力进行分析。主要关注的是系统的功角稳定性,即发电机转子角的变化。功角稳定性可以通过计算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来评估。静态稳定极限是指系统在受到小幅度扰动后,功角摇摆的最大允许角度。超过这个极限,系统将失去静态稳定性,可能会导致发电机脱网或电力系统崩溃。静态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线性化方法或非线性方法进行,线性化方法通常使用雅可比矩阵来近似系统的动态特性,而非线性方法则直接考虑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二)动态稳定性分析

动态稳定性分析是对强电系统在受到较大扰动后的恢复能力进行分析。主要关注的是系统的机电暂态过程,即发电机转子速度和位置的变化。动态稳定性分析通常使用时间域分析方法,如数值积分方法来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并评估系统在扰动后的恢复时间。此外,还可以使用频率域分析方法,如通过计算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相角裕度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三)暂态稳定性分析

暂态稳定性分析是对强电系统在受到严重扰动后的恢复能力进行分析。通常使用快速时间域分析方法,如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来分析系统的暂态过程,并评估系统在扰动后的恢复能力。此外,还可以使用脉冲响应方法来模拟系统的暂态行为,并评估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四)黑启动分析

黑启动分析是对强电系统在完全停电状态下的启动能力进行分析。通常用于评估系统在遭受灾难性事件后的恢复能力,如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后的电力恢复。黑启动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燃料供应、启动顺序、电网结构等因素,并使用模拟方法来确定哪些发电机组可以作为黑启动电源,以及如何安排启动顺序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电力供应。

四、强电系统优化策略

(一)多目标优化

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实现经济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该方法需要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采用适当的优化算法来求解。通过综合考虑发电成本、传输损耗、环境污染等因素,以及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可以实现经济性和稳定性的双重优化。

(二)发电机调度

发电机调度是调整发电机的出力以满足负荷需求和系统稳定性要求的重要手段。可以采用经济调度和环境调度等多种策略,以达到最佳的发电机出力分配。发电机调度的优化可以通过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遗传算法等方法来实现。通过合理调度发电机出力,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三)潮流控制

潮流控制是改善电压稳定性和系统传输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地分配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可以改善电压质量并减少传输损耗。潮流控制可以通过调整电容器和无功补偿器的投入和退出实现,同时还可以利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来实现潮流控制。通过在系统中引入FACTS装置,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传输能力,同时减少传输损耗和环境影响。

(四)引入FACTS装置

FACTS装置是一种先进的电力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控制。通过在系统中引入FACTS装置,如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和可控串联补偿器(TCSC)等,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灵活调节,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传输能力。同时,FACTS装置还可以减少传输损耗、改善电压质量和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五、工业应用实例分析

以某大型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拥有多个大型生产企业和配套基础设施,电力需求量大且负荷波动频繁。为了提高园区的电力供应稳定性和经济性,采取了以下优化策略:

(一)多目标优化策略应用

综合考虑发电成本、传输损耗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了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优化发电机组的出力分配和电力传输路径,实现了经济性和稳定性的双重优化。实践表明,该策略有效降低了园区的电力成本,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二)发电机调度策略应用

根据园区的负荷需求和发电机的性能特点,制定了合理的发电机调度方案。通过调整发电机组的出力,满足了园区的电力需求,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采用了经济调度策略,降低了园区的电力成本。

(三)潮流控制策略应用

通过对园区电力系统的潮流分析,发现了部分线路存在过载和电压不稳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调整电容器和无功补偿器的投入和退出等措施,改善了电压质量并减少了传输损耗。同时,还引入了FACTS装置,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传输能力。

(四)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通过对优化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园区的电力供应稳定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负荷波动频繁、设备老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方案,如加强负荷预测、优化设备维护等,以进一步提高园区的电力供应稳定性和经济性。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强电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实践表明,多目标优化、发电机调度、潮流控制和引入FACTS装置等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强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然而,随着工业负荷的不断增长和电力系统结构的日益复杂化,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优化策略,以适应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推动强电系统稳定性分析和优化策略的发展,为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赟. MMC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参数优化[D]. 江苏:东南大学,2021.

[2] 洪镇堃,占萌. 构网型变流器并网系统在强弱电网下的分岔分析[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23,43(9):27-32,54. DOI:10.16081/j.epae.202308015.